高考语文定点专项训练(15)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6853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定点专项训练(1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定点专项训练(1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定点专项训练(1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定点专项训练(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定点专项训练(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点练 15考场懂诗,有道有术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如何理解第二句诗中的“深藏”?答:答案“深藏”既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遮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赋予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人格。2(2010 课标全国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回答问题。雨雪曲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 (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 )人。历仕梁、陈、隋三朝。 榆溪:指边

2、塞。 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解析诗歌的前四句是对边塞环境的描写,不仅交代了从军的地理位置,还通过“ 雨雪”“ 狐迹 ”“ 马蹄 ”这些意象展示了边塞环境的荒凉苦寒的特点。诗歌最后两句“漫漫愁云起, 苍苍别路迷 ”抒发诗人赴塞离家之苦,“苍苍 ”和 “别”都用来修饰 “路”,不难推知“ 别路 ”指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和宿硖石寺下赵抃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松关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硖石寺有哪两个特点?请

3、各用一字予以归纳。答:答案高、静。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花下醉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从哪些地方可看出诗人的“醉”?请简要概括。答:答案酒酣寻芳,倚树沉眠,持烛赏花。5(2014 天津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宋 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答:答案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要抓住诗中表现“暮春 ” 的意象来分析。“ 芳事阑珊”“ 落花 ”,表明花儿开始凋谢,是暮春; “ 三月 ”,暮春时间; “柳绵飘白 ”,“柳绵 ”就

4、是柳絮, 春末特有景物; “ 东风 ”即春风,东风已老, 可见是暮春时节; “子规 ”即杜鹃,它会在春末啼叫着“不如归去 ”。6阅读下面两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西湖杂诗十四首黄任其一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其二画罗纨扇总如云,细草新泥簇蝶裙。孤愤何关儿女事,踏青争上岳王坟。这两首诗有相同的结构层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揭示。答:答案都是先描写西湖景色,后抒发感慨。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1)简要概括此诗主旨。答:答案全诗描写鲁山山行的情景,表现了鲁山深秋山景的雄奇深幽,也表现了作者爱好大自然风光的情趣与山行的惬意。(2)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惬”字布局谋篇的。答:答案首联点明“野情惬”, 统领全诗。中间两联都是写景物之美,表现心中之“惬”。尾联以虚写实,更表现作者意外之“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