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186508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语言学第三章ppt培训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第二节 语用学,七、关联理论 (一)什么是关联理论? (二)关联原则 (三)关联理论的应用,(一)什么是关联理论 1. 核心概念:关联性Sperbesr和Wilson(1986 )把“关联”定义为:如果一个命题在一个语境假设中的语境效果大,那么这个命题在这个语境中就具有关联性;如果一个命题在一个语境假设中所需的处理努力小,那么这个命题在这个语境中就具有关联性。话语的内容、语境因素及其种隐含,都有可能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能有所理解;他或她很有可能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

2、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其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因此,人们对话语和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内在的关联就越清楚,就可以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地理解话语,获得交际的成功。例如:郭:我们门口有家粤式的茶餐厅,他们有钱人早晨都到那吃早点去,于:喝早茶郭:我也去,于:您去呀?郭:我凭什么就草草打发了于:噢,不行,郭:大步进去,掏100块钱,于:嗯郭:掏一百块钱。啪!于:嚯!郭:来一百块钱早点!于:一百块钱早点!郭:对不起,先生,不卖半份。于:好嘛,呵呵,呵呵,哎耶,一百块钱才买半份!郭:太伤我自尊心了。

3、于:哈哈,这确实是!,2. 基本内容1I、交际的目的交际的目的不是让听者复制(duplicate)言者的思想,而是改变听者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交际的过程是改善言者与听者双方共有认知环境的过程,交际的成败取决于共有认知环境的优劣。II、交际过程的本质是明示(言者)推理(听者)的过程,话语的理解就是再现话语的关联性。,III、关联有两层含义,即关联性和关联度存在某个设定,当且仅当该设定在语境中产生语境效应时,它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关联度的大小取决于语境效应和处理努力:同等条件下,语境效应越大,关联度越大;语境效应越小,关联度越小。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大,

4、关联度越小;处理努力越小,关联度越大。IV、话语的最佳关联当语境地效应与处理努力达到合理平衡时,话语具有最佳关联,人们在交际时追求的是最佳关联而不是最大关联。,V、最佳关联假设最佳关联假设指出,言者有意向听者表明一组假设具有足够的关联,值得听者处理,明示刺激是言者能够用来传递该组假设的最佳关联刺激。VI、关联原则关联的第一(认知)原则表明,人类的认知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关联的第二(交际)原则表明,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设想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VII、关联推理关联推理是在假定话语具备最佳关联的基础上进行的,听者通过扩充语境和推理寻找符合关联原则的话语释义。3. 理论背景关联理论是Sperber

5、& 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语用理论。这一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试图回答的主要是以下两个问题:I、为什么交际双方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 II、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关联理论提出的答案是:第一、交际双方说话就是为了让对方明白, 所以要求“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这就是说,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

6、际成功。试举一个例子:(1)ADo you want some coffee?BCoffee would keep me awake.,例中的B到底是想喝咖啡,还是不想?A需要明白B的用意。而要推断出B的用意,A就要根据话语的字面意思,同时结合语境,提出一系列的语境假设: aB does not want to stay awake.(B不想睡不着)bB does not want any coffee.(B不想喝咖啡)cB wants to stay awake.(B想熬夜)OR:B wants anything that will keep her awake.(B想设法保持清醒)dB w

7、ants some coffee.(B想喝咖啡)要从这些假设中确定B的暗涵义义,A就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关联性强的假设,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如关联不足,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二)关联原则1. 关联理论的两条原则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第一版中,Sperber和Wilson(1986:158;1995:260)只提出了一条关联原则。而在第二版中,该原则就被改为第二关联原则,即关联的交际原则,另外还增加了一条原则 第一原则,即关联的认知原则(1995:260-66):关联的第一(或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关联的第二(或交际)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

8、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其中,前者与认知有关,后者与交际有关。关联的第二原则以第一原则为基础,而第一原则却可预测人们的认知行为,足以对交际产生导向作用。所谓“最大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the greatest possible effects for the smallest possible effort)。所谓“最佳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adequate effects for no unjustifiable effort)。,那么,为什么要提出两条关联原则,而不是原来的一条呢?或者说,“最大关联性”(mos

9、t relevant)与“最佳关联性”(optimal relevance)之间有何区别呢?在“Questions on Relevance”(1996)一文中,Wilson指出,将关联原则由原来的一条改为两条纯粹是一个术语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家注意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差异,而在早期的理论框架中,她和Sperber未能突出这一点。当然,无论旧版或新版,书中所提到的关联原则主要指第二原则,即关联的交际原则。新版对关联原则的改动本身并无新意,不过它对关联原则作出阐释,从而有助于明确关联理论与认知的关系。,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因而,交际只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性。他们归纳出了以上

10、两条原则,但当时只突出了第二条,并称之为关联原则。这引起了人们的一些误解(Higashimori & Wilson,1996)。人们往往忽略了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差异,并以为他们只主张最大关联性这条单一的原则,管束交际和认知两个方面。因此,在新版中,Sperber和Wilson就希望通过区分两条关联原则之间的差异,来消除这样的误解。,关联原则不象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那样有一系列的准则,也不是交际中说话人可以随意遵守或违反的东西。关联原则实际上是一条交际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设想为其本身就具有最佳关联性。也就是说,明示交际的每一个行为都存在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交际行为

11、本身就具有对语境的最佳关联。当话语具有足够的关联性且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加以理解,特别是当话语具有最大关联性而说话人又愿意且能够把它说出来的时候,这个话语就是具有最佳关联的话语。,2. 关联理论的语境观Sperber 和Wilson 的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就得借助大一些的语境,直至找出话语的关联,使话语在这个语境中具有语境效果。语境效果是话语所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的一种关系,语境效果和话语的关联成正比。但是,语境效果不是确定关联的唯一因素,因为语境效果由心理过程产生,心理过程包括听话人处理话语所作的努力,这个努力就是确定

12、关联程度的第二个因素,与关联程度成反比关系。由此可看出Sperber 和Wilson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语境观,其特点有二:,I、主观性语境被从认知这一新的视角定义为“一种心理建构体,是听话者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正是这些假设,而不是现实世界,决定了对话语的理解不仅包括交际时话语的上下文、即时的物质环境等具体的语境因素,也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因素,如对未来的期待、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以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交际者通过经验或思维已经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了。,关联论认为,在语言交际中,听话人对世界的假设是以概念表征的形式贮存在大脑中,构成一个人的“认知环境”。一个人的认

13、知环境是由一系列可以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认知环境中包含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一个人理解话语的潜在认知语境。理解话语时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具体的情景因素,而是认知环境中的旧信息。,理解话语的过程,就是认知环境中的旧信息和交际过程中的新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所运用的认知语境,只是认知环境中互相显映的一部分。这个认知的语境观,与前文介绍的传统的语境观大相径庭,更有利于交际推理。根据传统的语境观,交际推理是一个人的知识因素加上具体情景因素的综合推理过程,这些因素包罗万象,难以把握;而根据认知语用观,交际推理是一个“明示推理交际”的过程,认知环境中交际双方互相显映的部分才能成为表达

14、和理解话语的语境,这种观点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因而更具解释力。,II、动态性关联论较早地提出了动态语境观。传统的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事先存在于交际双方的头脑中的,是固定不变的。这显然与“交际是动态的”这一事实相违背,因而这种语境观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推理。而认知语境观认为语境是动态的,在实际的交际中会不断得到扩展和补充。因此,交际过程就是语境的建构过程。这种全新和动态的语境观对九十年代的语用语境研究极具启发意义。,(三)关联理论的应用1.例证分析(1)周总理妙答记者西方记者:总理阁下,西方人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着头走路?周恩来:你们在走下坡路,我们走的是上坡路。(2)税务繁重一名男

15、子问税务官员:“九月份我能去度假么?”“问我干什么?您又不是我们这儿的雇员。” 男子回答:“的确不是,但我的活儿几乎全是给您干的”1,(3)尽力而为母亲写信给监狱里的儿子:“你入狱后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农活干不动,菜园的地没翻,土豆也没种。”儿子复信:“妈,千万别翻菜园的地,要不然挖出点什么来,就会把你关进监狱,还会给我加刑!”一个月后,儿子又接到妈妈的来信:“刚刚收到你上次的来信,警察马上就来了,把菜园子里的地翻个底朝天,什么也没找到,还大骂了我一通。”儿子复信:“妈,能帮你点忙,我真高兴!现在你可以种土豆了。”1,2. 问题讨论I、关于明示-推理交际A、什么“明示”?(1)“明示”是就说写者

16、而言的。(2)就认知过程来手,“明示”是就话语构成的整个行为而言的,既有心理过程,又有外部言语过程。(3)就交际过程来手“明示”也可以理解为显性话语。(4)就交际期待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明示性话语标记”,简称为“明示标记”。,例如: 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选段崔永元:两位可以说是第三次面对我们的摄象机和观众。几年来,大家也对两位有了详细的认识和了解。请两位给大家打个招呼说两句吧。赵本山: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足球不争气,房子价格翻番涨,贪官抓着就该毙。谢谢!崔永元:大叔还是一套一套的。大妈也有准备啊。宋丹丹:该我的了啊!改革春风吹进门,占卜算命跳大神,有啥千万别有病,医院认钱不认人。谢谢!崔永元:这大过年咱别说不痛快的事,大叔您说点高兴的事。,例证分析(二):明示标记 文丽一下子生气了,说:这还用我了解吗?大庄和梅梅的事你是知道的,你不批评帮助教育大庄,不去阻止一个违背道德的婚姻,却鼓励和支持大庄背叛梅梅,整个一善恶不分、为虎作伥。你这种行为就是说你是不道德的人。这个话题使得佟志也生气了,说:请你不要老是道德道德的拿大帽子压人。庄嫂十岁就是庄家的人了,大庄要是不娶她,你让庄嫂怎么活下去?知道吗?大庄是有良心的人。我也是有良心的人!石康金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