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6410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学情调研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学情调研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学情调研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学情调研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学情调研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学情调研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学情调研历史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201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题高一历史试题命题学校: xxx 高级中学责任老师:赵xx (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302=60 分)1. 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2.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2、这应是指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D.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3.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4.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

3、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5.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 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 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A.10 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C.40 岁雅典男性公民 D.来自波斯的

4、商人7. 古代雅典的民众法庭在一次审判中,一名女犯因漂亮而被法官赦免,这说明了雅典民主A.主观随意 B.轮番而治C.人民主权D.依法治国8.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A.判处奥赫死刑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罚金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不予受理9. 在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景表明A.英王没有实权 B.首相就职前必须得到英王的任命C.英王有较大权力,可

5、以直接任命首相D.女王情节有历史性错误10.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11. 有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 一路感觉, 顺着经验走, 绕着障碍走, 怎么消耗少, 怎么发展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12.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他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

6、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 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D.解放战争14.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A. B.C.

7、D.15. 苏联史学家在十月革命40 周年纪念时出版了伟大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与了决定性的影响,具有如此普遍的全世界范围的国际意义。书中思想A.客观地评价了十月革命 B.重点强调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C.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D.不切实际的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16.1949 年 10 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8、来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7.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8. 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 “文革”时期19.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 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

9、解读错误的是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 世纪 80 年代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20.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 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参加 1954 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BCD21. 有人形容43 年前( 1972 年)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为“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下列所示的外交事件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参加日内瓦会议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参

10、加万隆会议A B C D 22. 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没有剧烈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231951 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其主要用意在于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24.医生赶到病人那里,可病人已经死亡

11、。于是在别洛韦日森林开具了死亡证明。当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核手提箱留给谁?这可不是儿戏,于是商定: 由俄罗斯来控制。材料中“病人已经死亡”是指A.苏联成立B.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C.美苏争霸D.苏联解体25.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 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26.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

12、“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27.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小农经济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方式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B.C.D.28.“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帝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13、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禁商贩、仆役、娼优、下贱服用貂裘”29.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强化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30.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

14、幅度下降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二、非选择题(共40 分,其中第31 题 15 分,第 32 题 13 分,第 33 题 12 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 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 , 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 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二: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 英

15、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法国在19 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2 分) (2)“19 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2 分)这对法国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3 分) (3)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4 分 ) (4)材料二中“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 世纪 30、40 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材料一1936 年 2 月 24 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这期封面上,列举了当时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因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远东危机”,故认为这四个人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材料二1942 年 6 月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