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训典型事例介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6398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民培训典型事例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型农民培训典型事例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型农民培训典型事例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型农民培训典型事例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型农民培训典型事例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农民培训典型事例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民培训典型事例介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我铺设致富路我叫赵忠城,现龄50 岁,是嘉鱼县牌洲湾镇新洲村的一个养猪专业户。近两年来,我参加了嘉鱼县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班学习,新农培训工程给我送来了新观点、新技术和好政策,帮助我走上了一条靠养猪致富的道路。2005 年前,我靠种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增收有限,全家日子过得非常紧凑。在广东工作的儿子为了帮助我们,寄回 10 万元钱鼓励我发展生猪生产。一开始,我头脑一片空白, 无所适从,生猪一旦发病, 就束手无策。2006年,生猪高热病袭卷我场,我饲养的220 头生猪发病死亡一半,儿子赞助的钱几乎亏空,此刻,我心灰意冷,准备宰杀母猪,甩手不干了。这时,新农培训工程班开进了

2、我村,我作为第一批学员参加了生猪养殖培训的学习。县新农办定期给我们发放生猪标准化养殖等教材和许多科技明白纸,请来了县畜牧兽医专家给我们讲授健康养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程序等技术知识,使我受益非浅。回想过去,我错把病当虫治,虫当病医,误诊的确不少。培训老师平易近人,把他们的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告知我们,我一直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同他们保持交流和联系。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 2008 年初,我新建“ 150”标准化猪舍一栋,引进良种二元母猪10 头,原种公猪 1 头,培训老师还深入我场手把手地教我配制各种猪饲料,帮助我开展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疫病免疫,帮助我争取到能繁母猪补贴资金

3、 1.2 万元,生猪标准化养殖奖励资金2 万元。通过培训学习,我的猪场饲养管理得到了改善, 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 2008 年,生病发病率仅为9.3%,较培训前下降了 12% ;生猪死亡率为 0.8%,较培训前下降了6% ;出栏生猪 461头,出栏率 172% ,较培训前提高了 30% 。2008 年养殖生猪纯收入18 万元,我家一跃成为本乡的富裕户,镇政府把我评为十佳致富能手,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老农显尽了风采。现在,我正在向培训老师咨询,谋划筹建一个年出栏生猪 1000头,设备设施齐全、环境治理达标的现代化猪场,力争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发展大棚菜效益翻两番新型农民培训学员学以致用典型事例嘉

4、鱼县潘家湾镇畈湖村是一个以蔬菜为主导产业的中等行政自然村,全村农业人口 2952人, 其中农业劳动力 1450人,耕地总面积 7815亩,其中年均蔬菜种植面积4900亩。2008 年以前,该村一直以“两菜两瓜”传统种植模式为主,一般每亩年收入 3000元左右。二 OO 八年,该村被列为我县十个新型农民培训示范村之一,该村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武汉,武嘉公路穿村而过,土壤肥沃,有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 稳定的销售渠道、 网络,在培训机构及培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之下,突出了大棚精细菜栽培的有关技术,促进了全村种植结构的大幅调整。其中示范户鲁君清,男,现年40岁,畈湖村三组人,全家5 口人,其中劳力 3 人

5、,蔬菜种植面积9 亩。通过今年的新型农民培训,鲁君清深受启发,一改传统的种植模式,大胆开展大棚精细蔬菜栽培示范,以“蕃茄花菜冬莴苣”种植模式为例:春蕃茄选用高产品种“903”,亩产量 12000斤,市场销售均价 0.40 元/ 斤,获产值 4800元;早花菜采用泰国早熟品种“抗热60 天”,亩产量 2200 斤,市场销售均价1.20 元/ 斤,产值 2640 元左右;冬莴苣采用“极品青冠”,亩产量 4000斤,销售均价 0.70 元/ 斤,产值 2800元左右。全年亩总产值 10240元,除去成本 4800元左右,获净利润5440 元,家庭年蔬菜纯收入48960 元,比 08 年以前新增年收入

6、 21960元。在鲁君清等示范户的带领下,全村今年已新发展大棚精细菜 120亩,预计明年可达到500 亩以上,可新增农民收入100 万元以上,群众打心里都说还是党的惠农政策好,带领咱们奔小康。学以致用自繁自养嘉鱼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典型材料我叫王宗友, 是嘉鱼县渡普镇王庄村农民。 2005 年我投资 8 万元,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引进长大二元杂母猪16头,杜洛克公猪 2 头,坚持走自繁自养之路,建成了一个年出栏牲猪 300头的专业化猪场。 2006年存栏牲猪 182头,出栏牲猪 130头,纯收入仅 3 万余元。我养猪有“两怕”:一怕生猪发病,二怕市场风险。天气炎热,生猪易传染蓝耳病,天气一冷,

7、生猪又易得5 号病,这些病都无特效药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杜绝病源传入猪场。因此,我养猪始终坚持自繁自养,从未在外地调入仔猪饲喂,加之实施科学的免疫措施,其猪场从未发生蓝耳病等重大疫情。 2008年我饲养 500头牲猪,出栏牲猪 380头,仅有两头生猪死亡, 牲猪发病率控制在5% 以下,死亡率控制在1% 以下,年纯收入30万元。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家的指导分不开的。 2007年初,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家来到王庄村,开办牲猪养殖培训班,并多次到我猪场现场指导。三年来,在专家的培训和指导下,我已掌握了:母猪同期排卵技术、母猪同期配种技术、母猪同期分娩技术、配种人工授精技术。现在我

8、养猪由原来的 “两怕”变成现在的“两不怕”。今年我饲养的母猪胎平产仔11 头,母猪情期受精率为85%以上,养猪效益明显提高。我代表我们王庄村全体养猪专业户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新型农民培训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科技种瓜致富我家记四邑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学以致用典型周绪仲四邑村四组农民周绪仲,48 岁,家有 4 口人, 3 个劳动力,承包土地 15 亩,种蔬菜 15 亩,2006 年家庭纯收入3.6 万元,人平 0.9 万元,劳平 1.2 万元。周绪仲自 2006年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来,种蔬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种菜收入也不断增加。去冬今春大白菜亩产就增加了 1000多公斤,增收 100多元。

9、特别是 2008年南瓜生产,通过参训所学知识和技术,实行合理密植,由原来亩植 150株增加到 200 株,提高群体生产力;科学施肥由原来亩施复合肥60斤改为 40斤节约用肥,提高肥效,防止徒长;控制疯长,通过打顶去生长点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人工授粉,人工赶花传粉,提高授粉受精机率等技术措施,南瓜亩产由以往 3000多公斤提高到近 6000 公斤,增产 2000多公斤,而且成熟期一致,集中上市,价格也好,每斤售价 3毛多,亩增收近千元。今年两季蔬菜增收近2 万元,纯收入增加 1 万多元,实现了“种好南瓜,致富我家”的目标。科技培训引路规模种植增收记潘家湾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学以致用典型

10、杨先禄潘家湾村三组农民杨先禄,现年52岁,初中文化,全家 7 口人, 4 个劳动力,承包耕地 30 亩从事蔬菜种植生产。2006 年家庭纯收入 4.5 万元,人平 6400 多元,劳平 1.1 万元。2008 年家庭纯收入 6.5 余万元,人平 9300 多元,劳平1.6 万元。杨先禄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一直热爱科技、相信科学,总想依靠科技生产达到增收致富目标。在他承包的 30亩耕地上,他曾种植过南瓜、冬瓜、大白菜、辣椒等多种蔬菜,也多次引进试种过多种蔬菜新品种,2005 年种了 2 亩新品南瓜,价格卖 2 元一斤,但终因缺乏科技技术, 产量不高,规模不大,成本费用过高而增收不明显。200

11、6 年 9 月以后,县农业局在该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杨先禄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三年来,在该村举办的培训活动每期他都参加了,从中学到很多种菜所需的科学技术,并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蔬菜面积,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将承包的30 亩耕地全部种菜,改为甘兰 -南瓜种植模式。通过营养钵育苗移栽、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无公害操作、科学管理等技术,其生产的蔬菜不仅上市早,能抢占市场先机,而且品质好,价格也好。今年春甘兰价贱难卖,而杨先禄的甘兰因上市早,每亩卖了 1000多元; 2008 年南瓜市场行情很好,而杨先禄因实行科学生产而提高了产量,每亩收入2000多元,两季蔬菜总收入近 9

12、 万元,纯收入 6.5 万元,比上年家庭纯收入增加了 2 万元。依靠科技生产绿色蔬菜记九湾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员学以致用典型邓冬学九湾村二组农民邓冬学,46 岁,高中文化程度,全家4 口人, 3 个劳力,承包耕地14亩,种菜 13亩,2006 年家庭纯收入 3万元,人平 7500元,劳平 1 万元。 2008 年家庭纯收入 5 万元,人平 12500元,劳平 1.7 万元九湾村是个蔬菜生产专业村,以盛产藜蒿、大白菜、甘兰、冬瓜、南瓜著称。特别是其藜蒿、南瓜生产有一定知名度。但随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及市场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便成了该村的一个新课题,如何解决使藜蒿肥嫩而不用

13、增嫩剂,使南瓜早熟而不用催熟剂的问题,也是新型民科技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邓冬学参加在该村举办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来,带头开展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三年来,先后按培训所学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三安模式等知识技术种菜。一是选用抗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减轻病虫危害;二是配方施用应用生物肥、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效及利用率;三是科学防治病虫害,使用综合防治技术,采用生物、物理及栽培防治技术,不用禁用农药;四是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遮阳技术,减缓藜蒿木质化进程,生产又肥又嫩藜蒿;五是实行南瓜营养钵育苗,小拱棚移栽,提早生产季节,促进南瓜上市期自然成熟而不用乙烯利催熟。 通

14、过应用这些技术, 其生产的藜蒿、南瓜达到绿色或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品质优良,上市价高,产品走俏。藜蒿每公斤卖到8 元以上,比以往高 1.5 元多;南瓜每公斤卖到0.64-0.72元,比别人的高4?8分钱,仅此就增收近 1 万元。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典型材料水中“捞金”的彭春姣彭春姣,女,党员,四十挂零,个子不高,黑红的脸庞上着一双笑眯眯的眼睛,那眼睛里充满着智慧与执着。每次去金龙湾渔场都看到她那忙碌的身影。站在干净明亮的新场房前,俯视一大片新开挖又整齐划一的鱼池,心里就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感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二 00 三年起,她与人合伙搞叉尾回的繁育与养殖。刚开始无资金, 无技术、无市场;没有钱

15、请工人就自己当工人;没有技术就查阅资料、请教同行或咨询专家;没有市场就傍着有销售渠道的养殖大户。她整天吃住在池塘边,认真揣摩着叉尾 鮰的养殖技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那些亲鱼,但终因未经过专业培训,当年她仅分得红利2 万元。经过三年的坚难拼搏她才赚了十万元。2006 年她利用仅有的资金,自己购买叉尾鮰亲本 500组,租用低洼田开挖鱼池100亩,建造孵化设施等,扩大了养殖规模。但好心里并不踏实,主要是对叉尾鮰鱼的养殖技术还没有真正掌握,虽说三年来自己日以继夜的操劳,全身心地投入,赚了一些钱,但其经济效益并不理想。2006 年县农业局在该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是培训水产养殖,她听说后第一个报名,

16、在开班前主动地接培训教师到她的基地去指导生产,反映她的苦闷,吐露出她的心声。开班后她认真听课,仔细做笔记。并买回淡水渔业、水产养殖、鱼病防治等书籍边学边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有空就请教培训教师解答。她就这样学干结合,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掌握了叉尾 鮰鱼亲本繁殖、鱼苗培育、成鱼养殖、鱼病防治等技术。两年来,通过学习,并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她系统总结归纳自己的养殖经验及学习心得,撰写了近万字的 鮰鱼养殖心得体会,成为养鱼行家。2007 年她大胆地投资 100万元扩建厂房、水塔等,承包精养鱼池 370亩,养叉尾 鮰亲本 6000 组,建孵化池 100 个,暂养池 40 个,当年产叉尾 鮰 6000万,产值 130万。年总产值 490万元,年利润 250万元。如今她富起来了,却没有忘记家乡的困难群众,她以月薪 1000元,包吃包住的待遇聘请了10 个困难群众在自己的鱼场工作。同时还对周边缺资金、缺技术的养殖大户给予帮扶。2006年底被评为县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十佳致富能手。2007 年被选为嘉鱼县十佳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