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三种问题行为与矫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6301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三种问题行为与矫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少年三种问题行为与矫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少年三种问题行为与矫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少年三种问题行为与矫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少年三种问题行为与矫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三种问题行为与矫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三种问题行为与矫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危险行为干预方案目录一、青少年过度节食行为行为治疗方案1. 过度节食行为界定及评估标准2. 目标行为设定3. 具体实施方案4. 矫正效果评价二、青少年攻击 / 暴力行为治疗方案1. 攻击/ 暴力行为界定及评估标准2.目标行为设定3.具体实施方案4.矫正效果评价三、青少年自杀 / 自伤行为治疗方案1. 自杀/ 自伤行为界定及评估标准2. 目标行为设定3. 具体实施方案4. 矫正效果评价一青少年过度节食行为过度节食行为界定及评估标准节食意指只吃限定的食物,或按医生给出的食谱进食。节食本来只是为了健康,但它确实能防止肥胖甚至减肥。 渐渐地它又变成减肥的同义词过度节食是指为了保持身材。 青少年进

2、入青春期时, 都向往着自己能拥有健美的身材,而对肥胖则望而生畏。 不少爱美的花季少女, 为了苗条窈窕的身材, 采取过度节食办法来减肥瘦身, 整天粒米不进, 仅吃一点蔬菜水果聊以充饥。这样减肥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过度节食的识别标准:1.持续 3 个月以上故意节食,即每餐只吃少量的饭甚至不吃,吃进去的营养远比不上身体消耗掉的2.因为过度节食导致身体出了问题,进过医院诊治的。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的3.因为过度节食导致厌食症目标行为设定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从只关注外表体型转向更关注内在修养2.饮食恢复到正常水平,身体慢慢有所恢复。3.意识到过度节食的危害。4.意识到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重要

3、性。5.树立自信,不在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外貌或体型。6.对生活充满热情,从依赖节食转为开始运动。7.珍惜生命,和健康,找到生活中有意义一点的事情具体实施方案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对当事人过度节食行为不予以批判,表示理解他的这种想法。2.对当事人节食的时限和节食程度做详细记载,并评估严重程度,若较为严重已形成厌食症,则要配合医生治疗。3.在建立信任后与其进行交谈, 鼓励当事人表达内心的情感探寻过度节食背后的真正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4.若当事人节食是因为其存在不合理信念,比如说,我必须身材苗条,别人才会喜欢我,就因为我长得胖,所以大家都不爱跟我交朋友,那么就要运用合理情绪

4、疗法矫正当事人的不合理信念,让他意识到大家喜欢你与否与你的体型并没有关系。让他们意识到青少年处于发育时期,身体需要大量营养,如果过度节食,会阻碍身体的发育,导致第二性征、身高等发育不良5.与当事人签订书面协议, 确定当有节食意愿时, 当事人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6.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共同监督,要保证足够的营养、适量的热量和合理的膳食结构7.协助当事人拟定具体可测量的治疗目标,行为的改变,无论是加强还是减少,都要具体列出8.根据具体的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治疗技术,自我管理技术和代币技术。9.布置每周最少一次的体育锻炼活动,鼓励当事人用运动来保持体形,并在活动结束后与当事人进行讨论,用代币法鼓励

5、当事人。10. 鼓励其多参加社交活动, 既能多消耗热量, 又能忘却饥饿 ;反之,如果精神抑郁,就会不自觉地吃大量的食物,而导致身体发胖。11.矫正效果评价1.是否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从只关注外表体型转向更关注内在修养2.饮食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身体慢慢有所恢复。3.是否意识到过度节食的危害。4.是否意识到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5.是否树立自信,不在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归因于外貌或体型。6.是否对生活充满热情,从依赖节食转为开始运动。7.是否懂得珍惜生命和健康,并开始付诸行动。二青少年攻击 / 暴力行为青少年攻击暴力行为界定及评估标准攻击行为是指基于愤怒、敌意、憎恨及不满等情绪,对他人、

6、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行为。 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攻击行为做出不同的分类。 但我们通常根据攻击者攻击行为的目的或意图分类,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一般有痛苦或不安,是情绪性的行为,其目的是伤害他人,例如打架斗殴, 其行动就是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并不直接由愤怒或某种特定情绪引起,它的目是通过攻击行为来得到其他东西。布莱恩( Brain )认为对攻击的界定必须符合四个条件:(1) 潜在的伤害性或毁坏性;(2) 个体行为是有意的;(3) 身心的唤醒性;(4) 受害者的厌恶性。目标行为设定1.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攻击行为的危害性,逐渐减少攻击行

7、为的发生 ,最后达到能控制攻击行为的发生目的。2.寻找其他替代性并且有意义的方式来减少或者表达愤怒、挫败和敌意等负面情绪。3.了解到自己愤怒或其他冲动情绪的一些早期表现,并且能主动找出引发愤怒的原因及事件。4.要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5.学会换位思考,发展对他人的共情和理解的能力。6.当与同伴有冲突时,学会寻求双赢的方法来解决冲突,缓解情绪。7.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8.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接纳别人的缺点和不同,对生活报以积极的态度,提高个体社会化的水平,较好的适应社会。具体实施方案1.了解当事人,和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得到当事人的信任,使他愿意分享内心的想法2.向家长,学

8、校老师和同伴了解具体信息,包括他们对当事人攻击行为的描述和评价,也包括当事人自己对已发生攻击行为的回忆,包括,顺序,频率,种类等。3.对攻击暴力行为进行评估,可使用合适的量表进行测量,如艾森克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让当事人和监护人对危险行为有个清晰的认识。4.向当事人介绍治疗的基本安排,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和信任,在正式治疗前,和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允许。5.和当事人一起确定目标,在确实目标过程中,要激发治疗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标应该由近到远,由易到难。任何一个目标必须是具体,可操作的,不可抽象,比如说,根据来访者当前的攻击频率,制定相应的规定,若当事人之前每周攻击行为达到5 次,那么

9、就给他制定每周不超过三次的规定。目标可以随着治疗随时调整,若当事人自控力不强,难以达到第一次制定的目标,这时可以和当事人协商,重新制定目标。并和当事人探讨目标没打成的原因,是无人监督,奖励不够还是自制力不足等等。6.和当事人交谈,了解当事人发生攻击行为时的情绪状态,和原因,找出他们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强化因素,根据当事人的特定情况选择采取何种方法。如采用榜样法,自我管理法等。7.和当事人讨论会造成暴力行为的情境,找到其他替代性方式来进行重构,来解释和应对这些情境,如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他一起探讨可以减少冲突中冲动反应的技术,如放松技术,想象技术,暂停技术。8.确定治疗方法后,如

10、果需要家长和老师协助的,和家长教师协商帮助实施刺激的控制或协助管理强化物。9.将具体的小目标写成便签,让当事人随身携带或放在方便观察的地方,已提醒当事人。10. 当达到目标时,给予奖励,奖励可来自老师, 来自父母,根据目标达成情况,由小及大,若没有完成目标,也会有相应的惩罚,比如零花钱减少,增加一定的作业等。矫正效果评价1.是否认识到攻击行为的危害性,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最后达到能控制攻击行为的发生目的。2.是否找到其他替代性并且有意义的方式来减少或者表达愤怒、挫败和敌意等负面情绪。3.是否能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调节情绪。 。4.是否学会换位思考,能对他人的共情并表示理解。5.当与同伴有冲

11、突时,是否能用双赢的方法来解决冲突,缓解情绪。6.自我控制能力是否提高。7.是否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接纳别人的缺点和不同,对生活报以积极的态度,提高个体社会化的水平,较好的适应社会。三青少年自杀 / 自伤行为自杀自伤行为界定及评估标准自杀是指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动。自伤是指无自杀意图的自我身体伤害,带有重复性, 包括主要对四肢和头部的抓咬,烧烫等暴力伤害。自杀的识别标准(有下列任意一条即视为自杀行为):1.过去 12 个月内,曾有过自杀意念;2.过去 12 个月内,曾有过自杀计划或自杀企图;3.过去 12 个月内曾有过自杀行动。自伤的的识别标准(有下列任意一条即视为自伤行为):1.过

12、去 30 天内, 曾有意地采用刀片划伤, 烟头灼伤等方式伤害过自己,造成明显外伤者;2.过去 30 天内,曾因某种方式的自我伤害而需要医疗帮助;目标行为设定1.缓和自杀或自伤冲突或意念,恢复到以前的正常水平。2.稳定自杀或自伤危机。3.对自杀或自伤危机安排恰当水平的看护。4.停止死亡愿望,恢复对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兴趣。5.解决自杀或自伤背后的情感冲突。6.树立对未来的期望并发展自己规划未来的能力7.学会自我接纳,并建立恰当的个人责任感。具体实施方案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对当事人的自杀或自伤行为不给于价值评判,并给予一定的共情,获得当事人的信任。2.对当事人进行心理测试,评估抑郁和绝望的程度

13、,并随时观察当事人自伤或自杀的可能性,并让家长及老师随时监督当事人。3.若情况严重,无法控制,要与家长联系并送至医院治疗。4.与当事人签订书面协议,确定当有自杀或自伤冲动时,当事人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5.协助当事人拟定具体可测量的治疗目标,行为的改变,无论是加强还是减少,都要具体列出6.根据具体的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治疗技术,如放松技术,自我管理技术和代币技术。7.每隔一段时间,再进行评估,与先前评估报告对比,看是否有所好转,若没有,则考虑更换更为合适的方法。8.鼓励当事人表达内心的情感探寻自杀自伤背后的真正原因。若跟亲子关系有关,则与父母沟通,提供建议。9.帮助当事人找到能唤起生活热情的强化物10. 布置每周最少一次的社会活动,鼓励当事人出去喝朋友接触,并在活动结束后与当事人进行讨论,用代币法鼓励当事人每周开始一个新的社会交往,扩大社交网络11. 通过示范,让当事人学会在重大压力前学会自我放松12. 与当事人共同回顾治疗效果,鼓励当事人树立信心,开始新生活。矫正效果评价1.是否缓和自杀或自伤冲突或意念,恢复到以前的正常水平。2.是否停止死亡愿望,恢复对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兴趣。3.是否找到自杀或自伤背后的情感冲突,并解决冲突。4.是否树立对未来的期望并规划自己的未来5.是否学会自我接纳,并建立了恰当的个人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