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5811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近与历史的距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拉近与历史的距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拉近与历史的距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拉近与历史的距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拉近与历史的距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近与历史的距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近与历史的距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基于乡土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姜界科内容摘要: 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我省深化课改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融合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本文主要阐述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原则与实践策略,还有学生要规避常见的几个误区,体现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关 键 词: 高中历史;乡土教学;研究性学习一说起“历史”,很容易让人想起那遥远的过去。究其原因,乃“历史”的过去性、不可再现性使然。这一特点反映到高中历史教学上,容易导致相应的消极后果是:有的学生认为历史跟现在没有联系;有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过去的历史;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去学习和探究历史;等等。深化课改的推进

2、,四大类选修课程的实施,给了历史研究性学习以无限广阔的天空。基于乡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能在知识拓展、兴趣特长、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方面能够找到生长点;能使“历史”从天上来到了地上,从遥远变得邻近,从抽象变得具体,从无味变得生趣;能丰富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找到历史与现实联系的纽带,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对历史的正确认知,而且有助于深化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由此,谈谈在指导学生开展基于乡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实践与思考。一、基于乡土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原则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选题是一项首要的工作。 选题是研究的切入口,决定着研

3、究的可行性。基于乡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选题,需注意两大原则:1、基于乡土性根据这一原则,把历史研究性学习与乡土历史有机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本乡本土的2 历史资源,开展有地方乡土特色的历史研究。这样的研究将更贴近现实,更具亲情感,更容易让学生有深厚的生活体认,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研究的开展难度变小,更易操作与实施。2、基于教学实际根据这一原则,把历史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于相关课题研究的启发性、指导性作用。这样的研究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来增强其实证意识、提升其史学素养。根据这两大原则,以江山为例,笔者挖掘和整合了一些

4、基于乡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如下表:基于乡土的研究性学习主题与教材的联系学习选题相关史实模块与专题教材内容江南毛氏与清漾文化清漾毛氏文化必修一专题一;必修三专题一宗法制;儒家文化抗战中的江山英烈戴笠与珍珠港情报;江山农民拯救美飞行员;国军仙霞关抗战必修一专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维护国家主权;太平洋战争可爱的红色江山中共江浦县委遗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路经江山必修一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江山农耕技术的变迁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机械化必修二专题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陶瓷文化在江山和睦彩陶;三卿口古瓷;碗窑必修二专题一古代陶瓷业丝路文化在江山仙霞古道;清湖古埠;江山商帮必修二专题一古代商业徽式建筑在江山廿八

5、都古镇;大陈古村落必修二专题四近现代物质生活江山人的服饰变迁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必修二专题四近现代物质生活江山人与台湾台湾总兵柴大纪;保密局长毛人凤;国学大师毛子水必修一专题五国家统一与两岸关系上述主题的挖掘与研究,显然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并且很容易地让学生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将小江山与大中国、大世界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进而养成爱家乡、爱祖国、爱人类的历史与道德情怀。二、基于乡土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3 在基于乡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选题是第一步,是前提,第二步是实施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如何有效地实施研究,将是影响整个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步骤。因此,

6、指导学生开展基于乡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把握和运用好相关基本的操作方法。下面以“近现代以来江山人的服饰变迁”为例谈谈过程与方法。1、与课堂教学密切联系起来对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阵地。基于乡土的研究性学习,一旦与课堂教学密切联系起来,相对而言,就容易操作得多了。如:近代以前,国人的男装以长袍马褂为代表。鸦片战争之后,伴随西方人的入侵,西装开始在中国出现。后,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开始流行。通过课堂教学,上述的服饰现象学生应该是很容易便掌握的。课堂教学中的代表性服饰在近代江山肯定出现过,于是,传统服饰之外,西装何时为江山人所穿,中山装何时为江山人所流行,等等,在本课题中都有值得深入探究

7、的必要。当然了,建国后,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列宁装、中山装、绿军装等全国流行的服饰,在江山有怎么的表现,也同样值得探讨和研究。如上图所示,大圈好比课堂教学的内容,小圈好比乡土研究的内容。历史课堂中所教学的往往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或者是普遍性的历史现象,而基于乡土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又是具有地方色彩的特例,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着诸多的不同。透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把握一些规律性的历史知识,以便于结合自己身边的历史,来探讨所研究课题的相关问题。2、注重实地考察,发掘第一手资料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为了方便,往往借重网络来搜寻资料,或者利用社会上一些人的道听途说来作为研究的

8、素材或结论。这些做法显然有较大的缺陷和弊端。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实地考察,发掘和搜集第一手资料,真正让研究变得真实而有效。比如:课堂教学内容乡土研究内容4 (1)到档案馆去,查找相关的图片和记录。(2)到家里去,看看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的、自己的衣柜。(3)带上纸笔,带上嘴巴,对老者、长者开展相关的访谈和调查。(4)带上相机,随时拍下不同群体的具有特色的服饰。等等上述考察,将会让学生有很深的体会,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从服饰的变迁和演进中,进而认识到社会的演进与发展。3、宽渠道,多方法,全视角,开展研究在基于乡土的研究性学习中,一定要指导好学生:(1)拓宽渠道获取有关近

9、现代以来江山人的服饰信息,可以去档案馆、博物馆,可以查看家里的衣柜,可以开展访谈,使对该方面研究的素材更加真实、更加具体、更加生动;(2)运用多种方法来开展研究,可以是实地调查,也可以是文献查阅;可以是利用图片说明,也可以用影像质证;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群体的服饰的集合,也可以是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服饰的对比;(3)在整理和分析材料甚或形成结论时,要用客观与开放的眼光看待服饰的变迁,从多个视角来入手,分析每个时代的特点,可以是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使得研究更加全面,更加贴近历史的真实,从而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三、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撰写的误区及对策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

10、,有的课题组选题选得很好,过程实施也很科学,积聚了相当的有用素材,但到最后结题的时候却很难组织出一份像样一点的结题报告,甚至出现一些课题组出于诸多原因草草应付一下。如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最终功亏一匮。可见,学生研究性学习中,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的重要性。下表是笔者针对常见的几个误区提出的具体对策:常见的误区建议的对策1、学生把结题报告写成或简单或复杂的中学作文。1、要指导学生了解结题报告的格式,一般要有:( 1)问题的提出,即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价值等;(2)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即课题研究是怎么开展与操作的,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材料,如何整理与分析这些材料等;(3)研究的分析与结论,即通过研究能得

11、出怎样的历史结论与看法;5 (4)参考文献。2、学生搜集了若干材料后,急于求成,不多分析,仅作材料的罗列与堆砌,或干脆用前人的结论作为自己的结论,把所占有的结论性材料直接搬上结题报告。2、要指导学生能够认真分析所占有的材料,运用多元视角,尊重客观时代的影响,得出自己的认识和结论。3、学生有较多的材料占有,也有新颖的观点与见解,但容易出现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两者脱节而不能匹配。3、要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实证主义精神,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准确地表达研究观点与成果。4、有较多的学生把结题报告,写成简单的议论文,或者甚至被写成文学作品,表达比较抽象,形容词过多,语言累赘现象严重。4、要指导学生有历史学

12、科的“历史味”,材料要真实, 观点要明确, 论述要科学, 语言要精炼。有很多人认为,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笔者以为,这种观点也没什么大错。学生毕竟是学生,研究的能力和经验毕竟不足,我们不能苛求学生要做出多大的科学研究成果,不能苛求学生撰写出一部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但作为历史教师,笔者仍然认为,既然是研究,就是一种学术,需要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更何况我们所开展的是历史研究性学习。这个研究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研究的结果也应该是严谨的。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初步地掌握研究的基本要素、基本步骤、基本方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积聚能力和经验。因此,在这当中,教师的指导性角色一定要充分地

13、发挥好,让学生在实实在在地研究性学习中,领略研究性学习的魅力,享受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并且在乐趣之中增强历史研究的实证意识,提升自身的史学素养。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试行)指出: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存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基于乡土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正体现这一意见和精神。 2012年省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提出:“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应该说,开展基于乡土的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而且也应该是最方便、最简洁、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因此,认真开展好这一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对历史教学而言是一种丰富和发展,6 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种莫大的教益和激励!参考文献:1 虞晓贞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策略J 历史教学问题,2004(2)2 梁励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特征浅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02(3)3 风光宇利用乡土资源,开设历史探究型课程的探索J 历史教学问题,2001( 4)4 方伟君开发乡土资源,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7)5牟象森中学历史新课程学习方式生活化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硕士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