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5375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产生确立(1)原因形成原因诞生在美国的原因(2)早期学术思想源流欧洲源流美国源流(3)奠基人与学科开创者(4)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2、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3)运行与社会发展:障碍、隔阂3、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哈贝马斯批判理论(3)媒介环境学派(4)两学派的比较:研究目的-焦点 -方法 -社会观4、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抽样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实地观察个案研究访谈法比较法5、任务6、学科性质7、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定义

2、(1)国外:库利(社会学)皮尔士(符号/语义学)施拉姆阿耶尔共享说互动关系说符号说目的、影响、反应说(2)国内:郭庆光、邵培仁、胡正荣、张国良2、特点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3、类型人内 -人际 -群体 -组织 -大众( 1)国外学者: 拉斯三赖特四施拉姆功能观拉扎 -默顿功能观( 2)正面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4、功能(社会)负面功能:混淆是非麻醉精神信息过量丧失自由 审美弱化影响健康国家主权5、过程模式(1)过程构成要素、模式定义、各模式的背景、内容、评价、总结(2)微观线性: 5W 香农 -韦弗模式控制论: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韦斯特

3、利- 麦克莱恩的概念模式丹斯模式纽科姆ABX模式及其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3)宏观系统论: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媒介系统依赖模式)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理论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6、发展过程(1)动物 -人类传播动物传播现象与局限人类语言及其能动性和创造性(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口语 -文字 -印刷 -电子(背景、 意义、局限)(3)新闻事业的产生7、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定义、理解、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2)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背景、论争三阶段(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若干重要课题信息与国家主权文化帝

4、国主义1、 概念2、 过程与结构3、 作为能动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1)人内传播的要素(区别于动物体内传播的根本特点)(2)人内传播的特点4、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1)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2)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3)内省式思考5、 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1)基模的概念、特点( 2)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阿克塞尔罗德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理查德佩蒂的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1、 概念2、 动机3、 库利:镜中我理论4、 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1)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2)船津卫:姿态的传播功能(3)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4)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6、法兰克福论扯淡1、 群体(

5、1)概念、特征、分类( 2)社会功能和意义( 3)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2、群体传播( 1)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定义、传播结构( 2)群体规范 -定义、功能、作用( 3)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1、 定义、发生条件2、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3、 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的定义、特点、网络时代下的新变化流言发生和传播的条件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1、 组织2、 组织传播3、 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1)正式渠道横向纵向:上行传播、下行传播( 2)非正式渠道( 3)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及互联网4、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1

6、)信息输入活动(2)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广告、CIS 1、 概述(1)定义( 2)特点( 3)社会功能结构功能主义经验功能主义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2、 产生与发展过程(1)大众报刊、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2)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3)互联网与大众传播新革命3、 社会影响( 1)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2)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3)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藤竹晓)1、 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 2)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3)传播社会控制的类型( 4

7、)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极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民主参与苏联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5)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6)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2、传播者与大众传媒(1)含义、特点、目标和制约因素(2)大众传媒与社会(3)传媒业经营3、传播者与把关(1)施控(把关与把关人对信息的控制)卢因的把关人概念怀特的把关过程模式:收集过滤制作传播信息把关的标准、原因(信息、传者、受众差异性)影响把关的因素: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信息、组织、受众、传者把关的实质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2)被控(微观组织层面)布里德的“潜网”4、 新闻专业主义1、 信息(1

8、)定义、功能、分类、特点(事实性、传递性、时效性、系统性)、熵和冗余( 2)社会信息( 3)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4)高速信息化社会( 5)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2、 符号(1)定义、分类、特点、功能、结构(能指、所指)(2)符号研究(索绪尔、皮尔士、巴特)3、 意义:定义、分类、暧昧性、意义4、 象征性社会互动(1)人的象征行为:行为、特点、互动理论(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1、 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2、 技术、媒介技术(传播技术)、三种技术道德观、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3、 认识媒介( 1)分类: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2)各类媒介的特点、新闻媒介的性质、通讯社(

9、3)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4)发展:新媒介技术发展趋势及意义媒介发展的分众化趋势乌托邦思想(5)媒介控制:政治、经济、社会监督(6)现实社会影响:电视人、容器人、媒介依存症、他律性欲望主义、网虫和网瘾症(7)认识媒介应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媒介融合、工具理性4、媒介理论英尼斯:媒介偏倚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威廉的媒介观 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贝尼格:“控制革命”论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1、 受众:大众的概念、特点2、 主要的受众观:大众社会群体成员市场权利主体使用者 - 使用与满足理论(1)使用与满足研究(2)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3)过程模式(卡兹、竹内郁郎)(4)意义、局限3

10、、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接触、理解、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4、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早期贵族主义理论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5、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清水几太郎:拷贝支配的社会6、批判的受众观: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伊恩昂:看电视意味着什么7、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关系论社会分化论文化规范论、社会参与论8、新闻媒介的受众9、受众调查1、 概念:含义、三个层面、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2、 类型、研究课题3、 理论与实践意义麦奎尔三种理论:常识、现

11、场、社会科学理论4、 研究历程(背景、观点、评价)(1)20 世纪初 -40 年代初:强效果论- 魔弹论、刺激反应理论(2)40 年代初 -60 年代初: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 概述、霍夫兰与耶鲁研究(效果产生的过程和制约因素)传播主体:信源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传播技巧: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与免疫效果明示材料与寓结果于材料之中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恐惧诉求)传播对象:意见领袖、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受传者个性(可说服性、自信心假说)、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概述、传播流研究伊里调查既有倾向意见领袖两级 /多级传播大众传播效果类型卡兹个人影响罗杰斯创新与普及有限效果论缺陷、霍夫兰:说服性传播、使用与满足研究(3)70 年代以后:宏观效果论、议程设置理论:概要、特点、深入研究、评价、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沉默的螺旋:概要(三个命题、要点)、特点、评价、知沟背景、内容、反命题、应用研究卡茨曼的信息沟数字鸿沟、培养分析:背景、内容、外围、评价、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框架、 媒介框架、 新闻框架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新闻选择、第三人效果:概要、实证研究、注意问题、编码与释码共同点(4)90 年代以后:效果研究的突出热点- 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