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故址寻访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5290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故址寻访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辛亥故址寻访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辛亥故址寻访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辛亥故址寻访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辛亥故址寻访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故址寻访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古老的城市,总有它的历史人物,或是风流千古的文人雅士,或是叱咤风云的豪杰英雄。他们影响了人文时尚,他们改变了历史面貌。斗转星移,苍海桑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过去了,他们消失在历史的时空,后人只有在浩瀚的史籍中寻找他们的踪迹,在闲暇的聊天中提到他们的名字。为了缅怀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人们在这些历史人物活动过的遗址,或修缮,或仿造,供子孙后代永世瞻仰。1986 年 12 月,国务院核定颁布了38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以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著特色赫然榜上。翻开武汉的历史, 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足而立。若论建城历史,武昌城最悠久,迄今她有一千七百多年的

2、沧桑历程。据考, 武昌最早有城, 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 年) 。是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该城周仅二、三里“依山傍水、开势明远、凭墉藉险、高观枕流” ,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武昌古称夏口,读过唐诗的人,不会陌生哦!武昌城也是一座具有革命意义的名城。公元191110 月 10 日,中国近代史上最为使人振聋发聩的一场大变革辛亥革命爆发。千年睡狮,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2004 年 11 月 19 日,是一个冬日慵慵的周末,我揣上数码像机,踏上了寻觅帝制终结者路程。我去的第一站,当然是红楼哦。红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原是清代湖北省咨议局局址,建

3、于清宣统二年(1910)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云集湖北省咨议局,宣布成立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宣告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的近3 个月内,湖北军政府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和措施,组织和领导了抗击清军的阳夏保卫战,并一度代行中央政府职能。旧址主楼穹窿顶望楼于1911 年 12 月 1 日被清军炮弹击毁, 主楼后议员公所在抗日战争初期被日军飞机炸毁。196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红楼大门前, 一个广东口一音的游客端着像机虔诚地对我说:“请你帮我与国父照个合影.”国父!我听到这个

4、称呼,当时眼框一热,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指导他的站位,给他照了一张背景无人的照片,他看过显示,满意地向我道谢,顺便问我一句:“你是搞专业摄影的?”我说: “我是照着好玩的,嘿嘿。”那个游客离去后,我瞻仰国父的铜像,陷入了沉思:1912 年4 月 1 日,孙中山为什么要正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让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在当时各省风起云涌响应废除帝制的革命浪潮的大好形势下,清帝溥仪也于1912 年 2 月 12日下诏宣布退位,袁世凯这个衰落王朝的狡猾鹰犬,何惧之有?我想这是国父不愿看到因国鼎之争使中国陷入内战,他放弃倾国的权位,是为了中国免遭生灵涂炭!国父啊,国父,你的博爱精神,使您的革命生

5、涯坎坷不已!我学识浅薄,全是猜想。唉!我至今不明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个月后,为什么要让袁窃取?其中的原委,只有让历史学家去评说了。我离开首义广场,从蛇山西端上山,在暖暖的冬阳下,向东端漫步。在蛇山的制高点,晨练的老人们还没有下山,他们在蛇山义军炮台(仿造)后边闲聊着当代的事儿,而我却遥想着当年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公元 1911 年 10 月 11 日凌晨, 起义军发起第二次进攻。此时南湖炮队从中和门进城后,人拉肩扛, 在蛇山建立火炮阵地,发炮轰击武昌王府口方向的督署,对战局发生重大作用。起义军英勇搏击,攻入督署。瑞澂从督署后墙穿洞逃上军舰。八镇司令部亦被起义军占领。天刚黎明,

6、武昌全城宣告光复。我照了这张像,从山顶顺东而行,来到蛇山首义公园。我首先看到耸立在蛇山南麓的首义公园的辛亥革命纪念碑。它是 1981 年辛亥革命周年所建,碑体上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碑”十一个大字,是已故叶剑英题字。巨碑下还有晨练的老人,我苦苦地等了好久,才照下两张背景无人的照片,是竖照的,为了版面的整齐,我就不上传了。比邻纪念碑东侧,是一个宽大的广场,一排气势恢弘的辛亥革命先驱群雕,在阳光下闪烁着熠熠光辉。群雕的背后,篆刻着这些辛亥革命领袖们的简略事迹。他们的英名已名垂青史,在下不表。从蛇山首义公园出来,我又路过红楼前的首义广场,瞻仰了彭、刘、杨三烈士雕像。彭楚藩 (18841911)清末

7、, 湖北鄂城 (今湖北省鄂城市)人。原名谭藩, 后更名楚藩,字青云。劉復基( 18831911)清末湖南常德人。1904 年參與黃興領導的長沙起義活動,后敗走日本,在日本加入“同盟會”。楊洪勝( 188l 1911)晚清湖北襄陽(今襄樊市)人(一說谷城,位老河口市南),字益三。清末湖北革命党人的两大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 都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有密切联系。1911 年 9 月,在同盟会中部总会关于注重内地暴动的方针推动下,文学社与共进会决定联合举行起义。事有不测,当起义正加紧准备时,设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的政治筹备处,10 月 9日因配制炸弹而被破获,起义计划暴露,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三人在起

8、义前夕,先后在临时总指挥部被逮捕,次日晨,三人被处死,临刑时高呼“民国万岁”、 “還我河山”,同时英勇就义,壯烈可觀。在阅马厂南端,有座拜将台。1911 年 10 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清王朝调动大军,南下武汉,当时,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由沪来鄂,主持军事,革命军政府遂于11月 3 日任其为战时总司令,在此筑台授印,因名拜将台。原台系临时搭建,1928 年正式建亭立碑,以作永久纪念。解放前夕,亭毁碑损,1955 年武昌区人民政府就原址重建一高大红色水磨石纪念碑,并复原其上所有镌刻。碑高5 米多,碑座方型,碑呈锥体,基设石台,环以铁栏。碑正面为“拜将台”三个大字,其下为“辛亥首义鄂军都督

9、黎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两行小字,背面为“中华民国十七年十月十日辛亥首义同志会立”款识等。此碑卓俊健丽,恰与对面巍峨的红楼相互辉映。我童年的时候,寄住在武昌粮道街姑妈家。有一次,姑妈带我到奥略楼(俗称黄鹤楼)下的黄鹤楼剧场看戏,剧场边有尊黄克强铜像,我那时懵懂,不知黄克强为何人,及长,才晓得黄克强就是辛亥革命领袖黄兴。寻觅帝制终结者,黄兴的铜像不可少哟。第二天,我找到童年随姑妈看戏的那个剧场,那个剧场已经面目全非,现在是一家酒店,也很萧条,使人顿生离黍之悲。 那剧场边没有看到当年见过的铜像啊。我请问一位晒太阳的老人:“这里原来有一座黄克强铜像,怎么不见了?” 老人抬起头答道:“呵呵,八、九年

10、以前就移到汉阳去了。”“那在汉阳什么地方呢?” “在汉阳龟山啊”我道过谢, 想到武昌这边还有一处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于是乘车向那里奔去。起义门原名中和门,和汉阳门、文昌门、平湖门等被称为古武昌城的九大城门,300 多年后的今天, 仅有中和门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1911 年 10 月 10 日熊秉坤就是在中和门旁的工程八营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把这一南北交通的要塞向城外的革命起义打开,起义军在城楼上架起炮台,轰击位于现武汉造船厂附近的湖广总督府,岁月给予了中和门悠久的历史,辛亥革命又赋予了中和门不可磨灭的光荣。1981 年,在辛亥革命70 周年之际,武汉市政府拨款,修缮了这座被炮火和岁月冲击得只剩

11、城洞的古建筑,使她时值今日,仍能让人们瞻仰她的风貌。在起义门北侧,为了拍一张前景无人的照片,我蹲在路边,伺机一个多小时。虽是逆光照,也要把他照好。从起义门乘车前往汉阳,中途在湖北省总工会门口下车,寻觅当年工程第八营旧址。彭刘杨三烈士就义之日的傍晚,武昌城内外各营队革命党人互通消息,积极准备发难。位于紫阳湖畔的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居多数,排长陶启胜查哨时,与程正瀛、金兆龙发生争执,陶指责程造反,并令护兵逮金。程正瀛举枪猛击陶首,接着开枪把陶打伤。此时,代理管带阮荣发前来弹压,被当场击毙。共进会员、党代表熊秉坤放枪为号,集合部队,一时枪声大作。当即出发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和中和门。辛亥武昌起义第一枪,是

12、由清末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在这里打响。从湖北省总工会出来,搭上了开往汉阳的US ,在琴台下车后,由龟山北门上山,沿山顶通路一路寻去。看到山路两旁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塑像,忍不住停下来拍几张,说不定那天重游赤壁发旅游帖子时作补充用呢。这样盘桓了好久, 日已西斜, 还没有找到黄兴的铜像。问了几处,都语焉不详,这时我已饥肠沥沥,原来我中午还没有吃饭啊!快到龟山临江西尽头,在守门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黄兴的铜像。黄兴铜像朝东,面长江,视武昌。这真是一个绝佳的选址。黄兴, 原名黄轸, 字廑午。 在从事秘密革命活动中,改名为兴, 字克强。 湖南善化县人。1874 年 10 月 25 日生。 他与孙中

13、山并称孙黄于世,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当年 10 月 10 日,武昌首义成功。清王朝急忙调兵镇压。武汉保卫战开始。27 日,清廷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清军加紧猛攻汉口。28 日,黄兴到达汉口,当晚即赴前线,给正在苦战中的革命军以极大的鼓舞。次日,黄兴指挥革命军与清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清军无法以战取胜,转而凶残地焚城,大火三日不止。11 月 2 日,汉口失陷,革命军退守汉阳。3 日,湖北军政府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并通过“登坛拜将”的形式控制黄兴。黄兴率领革命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二十余,终因敌众我寡、黎元洪的牵制而失利。27 日,革命军退守武昌。当日,黄兴辞职,离武昌去上海。武汉保卫战牵制了清军大部兵力,为各省起义的发动赢得了时间。 在黄兴督师汉口、 汉阳期间, 先后有十多个省宣布独立,摆脱了清王朝的统治。我以前看过一些辛亥革命的文史资料,辛亥革命的亲历者对他多有微词,说他指挥的江夏保卫战和汉口保卫战都以失败高告终,在革命的紧要关头,辞职离武昌去上海。黄兴去世时,有一幅挽联道: “谤满天下,泪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说明人们对他的评价还是公允的。在树木萧疏、阒无人迹的龟山头上,黄兴铜像孤独的耸立着,他的前方,就是车流如潮的长江大桥。他怎么会想到,在他去世后整整90 年的 2004 年的某一天,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前去寻觅他这位帝制终结者铜像的踪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