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乙亥杂诗、满江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5172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乙亥杂诗、满江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乙亥杂诗、满江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乙亥杂诗、满江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乙亥杂诗、满江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乙亥杂诗、满江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乙亥杂诗、满江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零丁洋、天净沙秋思、山坡羊、乙亥杂诗、满江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过零丁洋朝代: 宋代作者: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作者文天祥( 1236.6.6 1283.1.9 ),字履善,又字宋瑞, 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 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 年)进士,官到 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 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 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 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 后录、正气歌等

2、作品。. 2、背景这首见于 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 年(宋祥 兴二年)。公元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 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 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 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3、注释 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 年 底,文天祥 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 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 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寥( li 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 四

3、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 年起兵抗元,到 1278 年被俘, 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 年,文天 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 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9)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 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 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4、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4、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5、主旨、这首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 厄渲染到极致, 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 由郁而扬,迸发出“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 生死观。6、理解性填空(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 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 况孤苦的句子是: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磅礴气势写出宁死不屈、舍生取 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4)、文天祥

5、在过零丁洋一诗中,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的 千古名句是: ,。二、天净沙秋思朝代:元代作者: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作者介绍马致远( 1250 年-1321 年),字千里,号东篱,与关汉卿、郑光 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 曲家。 .2、背景马致远 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 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 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3、主旨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 楚之情 . 4、理解性填空

6、 (1)、天净沙 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 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 (2)、天净沙 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 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 远离家乡、 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三、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朝代】元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作者介绍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 号云庄,山东济南人, 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 羊潼关怀古等。 . 2 背景 张养浩以直

7、言敢谏著称 , 为权贵所忌 , 弃官归隐 .1329 年关中大旱 被任命陕西行台中丞 , 他途径潼关而入陕西 , 睹潼关古迹而触景生 情, 作者登高伫望好几代王朝的首都长安, 思古之情油然而起. 又 见沿途饥民的惨象 , 愤而写下此元曲小令 3、注释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 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

8、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 东都,长安为西都。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 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 ch )”。 “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 感。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宫阙:宫,宫殿;阙, 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4、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 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 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

9、苦。5、主旨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 在一起 , 寓情于景 , 触景生情 , 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表达了对 广大人民的同情 .“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中 心思想 , 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 6 理解性填空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2、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现作者对百姓深切同情的句子是:,;,。四、己亥杂诗朝代: 清代作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作者介绍龚自珍( 1792年 8 月 22 日1841 年 9 月 26 日)清代 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

10、先驱者。 27 岁中举人,38 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 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 岁辞官南归,次 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 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 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 余篇,诗词近 800 首, 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 315首。. 2、背景 这组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 年)。这年 龚自珍 辞官,由 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 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

11、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在这路途中, 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 扔进篓里。 他珍惜诗篇, 315 首诗一首都没丢。3、注释 浩荡离愁: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 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 无限。吟鞭: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4、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 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 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 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 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5、主旨 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

12、京时的复杂感情,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 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6、理解性填空(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 诗句是: ,。 (2)、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 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的写照。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 “,” 与李商隐 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 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4)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 诗句是: _,_. 五、满江红小住京华朝代: 清代作者: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13、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 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 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作者介绍秋瑾( 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 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 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 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 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 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 先后参加过三合会、 光复会、 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4、。1907 年, 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 拟于 7 月 6 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 事泄被捕。 7 月 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2、背景这是秋瑾在 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 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 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 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3、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 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15、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 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 绪二十二年( 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 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 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莽(m 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 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

16、以青,为 官职最低的服色。 4、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 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 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 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 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 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 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 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5、主旨这首满江红 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6、理解性填空(1)、化用陶渊明、李清照的诗句,表达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