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185099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4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掌握推论3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推论3的导出。 3.疑点:推论3的正确应用。 要注意记清推论3的题设和结论,不要把某一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误认为是另一直角边的一半,或者误解为任意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 三、教学方法 启导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

2、论。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不仅可以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线段,还可以用来求出某些线段的长度和两点的距离,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二)讲解新课 例2 如图384,上午8时,一条船从A处出发以15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AC42,NBC84,求从B处到顶塔C的距离。 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一步一步画出图形。 说明:角度可以表示平面内的方向,通常以指北线为主,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NAC42,NBC84,即C在A的北偏西42, 又在B的北偏西84,在这里可以简单地介绍方位角。 这是一个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例子,画出图形后让学生观察, 图中有什么线段的长为已

3、知?学生能答出AB15230(海里) 求B到C的距离,也就是要求出线段BC的长,易证BCBA,求出AB即得BC。 注意解几何应用题也要和证明几何题一样,步步有根据,最后还要解答。 思考题:(用投影展示) 1.如图385,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于D,则 BAD ,BD _ AB。 2.如图386,ABC中若ACBC,A30,则B , 延长BC到D使BDAB,连结AD,则ABD是 三角形。 由ACBC,可得:BCCD1/2 1/2 。,总结以上两小题可得: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向学生说明推论3的逆命题也成立,即: 在直角三角形中,

4、如果一条直线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线边所对的角等于30。 注意:推论3是直角三角形很重要的性质,以后经常要用到,一定要记准条件和结论,不要误记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直角边的一半”或者“在一个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长边的一半”。 例3 如图387,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BCAC,DEAC,点D是AB的中点,A30,AB7.4cm,求BC、DE的长。 这是一个推论3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分析解答即可, 师可用幻灯片打出解题的详细过程,再一次强调解题格式要规范。 补充例题:(用投影展开,师生共同分析) 已知:如图388,等边ABC中,D为AC中点,CE为

5、BC延长线且CECD。 求证:BDDE。 点拨:要证BDDE,需证DBEDEB,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则它的角有何特点?(各角均为60)。又知D为AC中点,可得什么?(BD平分ABC,DBC30),因此只需证E30。,注:本题综合应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知识,在分析过程中,用到了“两边夹角”的方法,即由求证想需知,由已知想可知的分析综合法,此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小结: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个锐角互余30所对的直角等于斜边的一半。 (2)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练习 教材P.76中1、2。 (四)作业 教材P.80中A组1.4)、8、9;B组1、2。 (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