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近八年试题汇编16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5005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近八年试题汇编1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近八年试题汇编1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近八年试题汇编1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近八年试题汇编1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近八年试题汇编1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近八年试题汇编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近八年试题汇编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的共产党的诞生第一节新文化运动1 (01 上海 15)在 20 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 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 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 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2 (01江浙 16)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3 (01江浙 2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4 (03 广东文综11)发起新文

2、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A信仰马克思主义 B宣传社会主义 C认同无政府主义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5 (04 广东 10)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 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6 (04 全国一 22)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兴起 B. 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向俄国学习C.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 D.中俄声明签订7 (2005 全国三 19)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A陈独秀B李大

3、钊C鲁迅D吴虞8 (05 全国二 22)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 .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9(05 上海 14)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 Democracy and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Science指:A. 科学与技术B. 民主与共和C. 自由与平等D . 民主与科学10. (2006 年上海) 胡适在 1923 年的一封信中说: “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 ;一是新青年

4、 。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1. (2006 年江苏卷)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A B C D 12. (2006 年天津卷)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A. B. C. D.13. (2007 上海历史) 25 20 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沙俄

5、苏俄苏联独联体俄罗斯A BC D14. (07 广东文理综) 64.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15. (07 江苏) 8.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是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是抨击封建思想文化16. (07 海南历) 16 东方杂志某

6、年2 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 思) 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 什) 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1915 年 BL917 年C1920 年 D1924 年17.(08 广东文基 )24.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 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 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 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 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18.(08海南

7、)18 鲁迅在回忆20 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 “有人说GByon( 拜伦 ) 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19.(08海南 )19 1920 年, 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20.(08四川 ) 171923 年,胡适撰文说: “

8、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21( 05 江苏历史30)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要点:( 13 分)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如下:主要主张社会实践特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技术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领袖

9、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共同之处:挽救危亡。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22( 05 广东历史27 )(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2 年申报载: “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 “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 若会议, 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及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材料二: 1916 年新青年载: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

10、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材料三: 1923 年 12 月 17 日北京大学25 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调查问题调查结果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 国?(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国民革命725 票,外国共管19 票,军阀宰制 10 票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 497 票,美国 107 票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世界大人物:列宁227 票,威尔逊51 票国

11、内大人物: 孙中山 473 票,陈独秀 173 票,蔡元培 153 票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 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3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3 分)(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 分)答案: (1)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2) 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3) 主流民意:认为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和孙中山在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原因: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

12、动统治。23、 (3 分) 1840 年到 1919 年,在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哪些重要探索?答:先后发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4 (05 上海历史30)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 年对 300 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促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

13、崇拜孔孟呢?问题:(6 分)( 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4 分)答: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观念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2)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2 分)答:所拟题目规范、切题。25.(2006 年四川卷)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 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9 分)答案要点:政治方面: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经济方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思想方

14、面: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26.( 07 山东) 34.(10 分) 【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习俗被打破,新的观念逐渐形成,社会风气也在悄然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 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明文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 大公报 1902 年 6 月 26 日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新妇女观的哪些内容?(4 分)(2)这种妇女观受到了哪种思想影响?

15、列举近代中国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封建革命。(6 分)答案:(1)破除缠足陋习;提倡女子学文化;摒弃旧式结婚礼俗;婚姻自主。(2)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27.(07 四川综 )37 . ( 32 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17 一 18 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秦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童的派泉。 中国历史上 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 会楷模。 (启萦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 家。 ”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中国(知识界) 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杜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 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4 )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