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症状学诊断学陕西中医学院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184970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道症状学诊断学陕西中医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消化道症状学诊断学陕西中医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消化道症状学诊断学陕西中医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消化道症状学诊断学陕西中医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消化道症状学诊断学陕西中医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道症状学诊断学陕西中医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道症状学诊断学陕西中医学院(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道症状学,消化道症状学,一、黄疸 二、呕血 三、便血,黄疸,黄疸(Jaundice),一定义: 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二.胆红素正常值: 总胆红素1.7-17.1mol/L 结合胆红素0-3.42mol/L 非结合胆红素1.7-13.68mol/L,三、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胆红素的来源与形成 2、胆红素的运输 3、肝胆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 4、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及排除,黄疸,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四、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1、溶血性

2、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 3、胆汁淤积性黄疸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肝性黄疸时胆红素代谢,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梗阻性黄疸时胆红素代谢,胆汁淤滞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溶血性黄疸 (Hemolytic Jaundice),1、病因: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自免溶贫、新生儿溶血,2、发病机理: 1)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2肝功能的削弱:RBC破坏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肝功能削 弱,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3、临床表现:黄疸、发热、寒战、头痛、 呕吐、

3、Hb尿、急性肾衰、脾大、贫血等。,5、实验室检查,1)总胆红素升高 2)间接胆红素升高 3)粪胆素增多(粪色加深) 4尿中尿胆原增多,而胆红素一 5血红蛋白尿 6)贫血 7)骨髓增生旺盛,胆汁淤积性黄疸,1、病因: 1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等。 肝内胆汁淤积: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 、妊娠期黄疸等。 2肝外胆汁淤积性:胆总管狭窄、结石、炎症、蛔虫及肿瘤等。,2、发病机理:胆道梗阻压力升高 胆管扩张 毛细胆管破裂胆红素 反流入血黄疸。 3、临床表现:黄疸、皮肤搔痒、心动过缓、 大便颜色变成陶土色。,5、实验室检查: 1)总胆红素升高 2结

4、合胆红素升高 3)粪胆素减少或消失 4尿胆原减少或消失,尿胆红素升高, 尿色深。,肝细胞性黄疸,1、病因: 1)病毒性肝炎 2)中毒性肝炎 3)肝癌 4)钩端螺旋体病 5)肝硬化,2、发病机制: 1)肝细胞受损功能减退非结合胆红素升高 2未受损肝细胞使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部分进入胆道部分经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反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肝细胞性黄疸,3)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 以及小胆管内胆栓形成胆汁排泄受阻 反流入血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 4、临床表现:乏力、纳差、厌油、黄疸、 出血倾向。,肝细胞性黄疸,5、实验室检查: 1)血中CB与UCB均升高(以前者为主)、 2)尿胆红素阳性 3)

5、尿中尿胆原(+)或(-) 4)肝功能异常 5)肝炎标志物阳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gasteointestinal hemorrhage) 定义:消化道出血(除外口腔的消化道即食管到肛门)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肝、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包括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排除口腔、鼻、咽喉部出血和咯血。,2、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 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消化道出血,呕血(Hem

6、atemesis),一、定义: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二、病因 1、食管疾病:食道静脉曲张破裂、炎症、肿瘤、溃疡、外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炎、胃癌。,3、肝脏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胆道胰腺疾病:胆总管壶腹部肿瘤、胆道寄生虫、急性胰腺炎、胰腺癌。 5、其他: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尿毒症,血液病等。,三、临床表现 1、呕血、黑便 2、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心悸、 出冷汗,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呕血,四、鉴别诊断

7、 1、“假性呕血”:鼻、咽、口腔等部位出血。 2、食物与药物:服用铁剂或食入动物血。 3、与咯血鉴别:,呕血与咯血鉴别,胃溃疡,胃癌,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下消化道出血,结肠模式图,下消化道出血,一、定义: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样便、 隐血便三类。 、鲜血便: 病因及临床表现:结肠癌、结肠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痢疾、伤寒、副伤寒、 血友病等。,便后滴血痔疮、肛裂、直肠肿瘤。 色鲜红,不与大便混合、附着于大便表面 结肠炎症血便、粘液脓血便 结直肠癌也可排出脓血或粘液血便 小肠病变水样血便 右半结肠癌暗红色与粪便相混,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便: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 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内与硫化物结合 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 而发亮。称为柏油样便(Tarry stool)。 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下消化道出血(主要 是小肠)血液在肠内停留长,亦可产生柏油样便。,下消化道出血,、隐血便: 消化道出血每日在5ml以下者,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只有靠隐血试验才能检出,称为隐血便。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隐血试验阳性,缓解期隐血试验阴性,消化道肿瘤隐血试验持续性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