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8月考试历史补偿性训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84956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8月考试历史补偿性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8月考试历史补偿性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8月考试历史补偿性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8月考试历史补偿性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8月考试历史补偿性训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广东清远一中实验学校2016 届高三 8 月考试历史补偿性训练24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它是相对于地 方分权而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时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中央集权制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5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 墨家思想受到推崇B. 分封制的彻底崩溃C社会阶层的变动D. 科举制实施的

2、影响26 资治通鉴 唐纪记载:“ 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時期的三省制A体现决策民主化趋势B. 决策过程存在弊端C大大削弱了皇帝权力D. 行政程序非常完善27 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A. 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28明代监察御史韩宜可弹劾不避权贵,劾丞相胡惟庸等三人,“帝怒曰:快口御史,敢排陷大臣耶? 命下锦衣卫狱” 。此材料可以用来论证中国古

3、代A. 监察制度的不独立性B.皇权的不断削弱C. 废除相权的必要性D.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29苏轼曾经指出:“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 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的现象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30对右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31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

4、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2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32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 人” ,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33清朝康熙帝说: “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 “与民休息,道在不扰。” “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 频减赋。”这反映出满洲贵族统治者已接受儒家文化中的A以民为本的思想B克已复礼的主张C为政以德的思想D天下为公的主张34 “车”的原始文字

5、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 正确的是A由表音和表意两部分构成B. 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C. 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D. 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35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B山东地区在我国古代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C山东地方官员非常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

6、重心40 ( 25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 ,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 ,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 ,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 , “

7、以兵威边” 。赵佗以皇帝自居, “与中国侔(对等) ” 。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 ,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 “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 。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 。公元前111 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整理(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5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

8、。(10 分)41 ( 12 分)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 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旧唐书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陈亮: 龙川集3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清)归玄

9、恭: 归庄集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12 分)(要求:围绕材料反映的变迁进行评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文字通顺,逻辑严谨。)44 ( 15 分) (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初实行政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 自备资粮, 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 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 “招募丁壮,长充

10、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6 分)45 ( 15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台湾,因为国民党当局同情明朝郑氏之“正统”意识型态,所以施琅长期得到负面评价。民间也同情郑家,将施琅视为与吴三桂相同的汉奸卖国贼。在反对大陆的人眼中,施琅代表大陆进犯台湾的侵略者,因而评价也以负面居多。百度百

11、科施琅 材料二康熙帝任用施琅收复台湾后,许多大臣认为台湾“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施琅认为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 “留之诚永固边圉” 。施琅对西方殖民者觊觎台湾多年的情况有所了解,认为“红毛”(西方殖民者) “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台湾,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最后, 康熙帝决定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 诸罗、 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派兵驻防。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 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 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上下对施琅的评价。(6 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说你对施琅的看法。(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