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分析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184905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痢疾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痢疾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痢疾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痢疾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痢疾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痢疾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痢疾分析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痢 疾,贵阳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内科教研室,主 讲 许滔 副教授,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内科学系列课件,贵阳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二系内科教研室,痢疾是由于湿热或疫毒外勤肠腑脂膜,气血凝滞,化腐成脓,传导失司,以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病证。多发于夏秋季节。,一、定义,二、历史沿革,1、黄帝内经将本病称为“肠澼”或“滞下”,并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作了简要的论述。2、难经将大肠、小肠之泄作了比较和鉴别:“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白色,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3、张仲景:金匮要略将痢疾和泄泻统称为“下利”,对其病机,多责之

2、“以有热故也”,并制订了白头翁汤和桃花汤,开清肠解毒和温涩固下之法门。 东晋葛洪以“痢”称本病,区别于一般泄泻,为后世医家所接受。,4、诸病源候论.痢疾诸候中,有赤白痢候,脓血痢候,冷热痢候,杂痢候,休息痢候,蛊住痢候,等十二种痢病候,把各种痢疾病候大多分为新久两类,又以痢色色赤白分寒热,在病因方面,强调岁时寒暑不调,风寒热毒,运动劳疫,饮食起居等因素;在病机方面,强调把脾、胃、大肠、血、气、津液等的生理、病理结合起来分析。,5、河间六书.滞下指出:“以白痢为寒,赤痢为热,误也。”他认为“脏腑泻痢,其证多种,大抵从风热论”及“下迫窘痛,里急后重,小便赤涩,皆属燥热”。在治疗上,主张“行血则便脓

3、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法则,直到现在,还为痢疾的正治法则。,6、到了宋代,严用和剂生方首先提出“痢疾”的名称,到了宋才把“泄泻”和“痢疾”分开,7、丹溪心法.痢病:(1)对本病辨证提出“赤痢属血,白属气”,“赤痢自小肠来,白痢自大肠来”及“血痢久不愈者属阴虚”;(2)对痢疾传染性,提出:“又有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3)对病因,认为:“皆湿热为本”,又进而指出:“湿热淤积”之为病,“干于血则赤,干于气则白”;(4)按虚实提出了本病“壮实初病宜下,虚弱衰老久病宜升”的治疗原则;(5)指出噤口痢的病机是大虚大热,用人参、黄连等法治疗。,8、明清喻昌医学法律.痢论论对痢疾论

4、治十分详细,创“逆流挽舟”之法。并列律三条:其一:凡治痢,不分标本先后,概用苦寒者,医之罪也;其二:凡治痢,不审病情虚实,徒执常法自持颛门者,医之罪也;其三:凡治痢,不分所受湿热多寡,辄投合症丸药误人者,医之罪也。,三、范围,1.以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为主。 2.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出现类似本节所述痢疾的症状者,均可参照辨证处理。,病因病机,病因 1、外感时邪疫毒 感受湿热之邪 湿热郁蒸侵入肠胃 热毒壅盛,气血阻滞,化为脓血,发为痢疾 感受疫毒之邪 疫毒弥漫,2、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 湿热损伤脾胃 寒湿 肠中气机壅阻,腐浊相搏结,化为脓血,而致痢疾 恣

5、食生冷瓜果 食积,1、基本病机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2、病位及涉及脏腑: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 ,可 涉及肾。3、病性:痢疾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病因病机小结,本病初期多实证1.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2.疫毒上冲于胃,使胃气逆而不降;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3.感湿热或湿热内生,壅滞腑气,下痢赤白,肛门灼热4.寒湿阴邪,内困脾土,脾失健运,邪留肠中,气机阻滞,下痢白多赤少,疫毒痢,噤口痢,湿热痢,寒湿痢,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并见。 1.疫毒热盛伤津湿热内郁不清,日久则伤阴、伤气 素体阴虚感邪 阴虚痢者2.脾胃

6、素虚而感寒湿患痢湿热痢过服寒凉药物致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 日久因脾胃虚寒,化源不足,累及肾阳 关门不固,下痢滑脱不禁,腰酸腹冷,表现虚寒征象3.痢疾失治,迁延日久正虚邪恋 治疗不当,收涩太早,关门留寇,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诊断,一、大便次数增多,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脓血粘冻等。 好发于夏秋两季,四季皆可发病,有传染性,相关检查,1、血常规: 2、大便常规: 3、便培养: 4、其他检查:肠镜,急性细菌性痢疾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血常规可见轻度贫血。,鉴别诊断,痢疾与泄泻,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辨实痢、虚痢:初痢、年轻体壮患痢疾者多实;久痢及年高体弱

7、患痢者多虚。腹痛涨满,痛而拒按,痛时窘迫欲变,便后里急后重暂减轻者为实;腹痛绵绵,痛而喜按,便后里急后重不减,坠胀甚者为虚。,2、识寒热偏重,3辨伤气、伤血伤气:下痢白多赤少,湿邪伤及气分。伤血: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热邪伤及血分。,4、辨大便红多白少或纯为赤冻热重于湿(赤痢) 白多红少或白馍湿重于热(白痢) 赤白相兼湿热炳忠(赤白痢) 纯白脓腖寒湿(寒湿痢) 淡红血水蟹沫,紫黑水虚寒痢,5、痢疾的危证发病暴急,高热,恶心呕吐,烦躁甚则昏迷,痞厥,为疫毒内陷心包;颜面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内闭外脱。,二、治疗原则,痢疾的治疗,应根据其病证的寒热虚实,而确定治疗原则。1.治则:

8、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2.兼症:如下痢兼有表证者,宜合解表剂,外疏内通;夹食滞可配合消导药消除积滞。刘河间提出的“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痢疾的多个证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而在掌握扶正祛邪的辨证治疗过程中,始终应顾护胃气。 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但始终以顾护胃气为本。“人以胃气为本,而治痢尤要”。3.禁忌:对于古今医家提出的有关治疗痢疾之禁忌,如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等,均可供临床用药之时,结合具体病情,参考借鉴。治法总结:清肠、化湿、解毒、调气、和血

9、、温中、收涩、理脾等。,三、证治分类 一、湿热痢,1.症 状:2.证机概要:3.治 法:4.代 表 方:,主症: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 兼症: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黄腻,脉滑数。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芍药汤加减,方 义: 本方具有调气行血,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赤多白少,肛门灼热之下痢。常 用 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芍药、当归、甘草行血和营,以治脓血木香、槟榔、大黄行气导滞,以除后重金银花清热解毒少佐肉桂辛温通结加 减:热重于湿者配白头翁、秦皮、黄柏清热解毒瘀热较重加地榆、丹皮、苦参凉血行瘀湿重于热去当归,加

10、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健脾燥湿饮食积滞加莱菔子、神曲、山楂等消食化滞食积化热可加用枳实导滞丸行气导滞,泻热止痢,乃通因通用法。初起,若兼见表证可用解表法,用荆防败毒散,解表举陷,逆流挽舟;如表邪未解,里热已盛用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二)疫毒痢,1.症 状:2.证机概要: 3.治 法: 4.代 表 方:,主症:发病急骤,壮热,痢下鲜紫脓血。 兼症: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明显,口渴,头痛,烦躁,或神昏谵语,或惊厥抽搐,或面色苍白,汗冷肢厥。(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儿童,往往是腹痛下利症状出现较晚,便次不一定很多,可在腹痛下利未出现时即有高热精神萎靡,四只厥冷,神志不清,反复惊厥,气息微弱,脉微,必须警

11、惕(怀疑时刻作肛诊) 舌脉: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方 义:前方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后方能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并有调气和血导滞作用,两方合用对疫毒深重,壮热口渴,腹痛,里急后重,下痢鲜紫脓血者有良效。 常 用 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清热化湿,凉血解毒金银花、地榆、牡丹皮清热凉血芍药、甘草调营和血木香、槟榔调气导滞 加 减:热毒秽浊壅塞肠道加大黄、枳实、芒硝通腑泄浊;热毒深入营血痉厥,神昏高热用犀角地黄汤、紫雪丹以清营凉血开窍;热极风动,痉厥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以熄风镇痉;暴痢致脱急服独参汤或参附汤

12、,加用参麦注射液等以益气固脱,(三)寒湿痢,1.症 状:2.证机概要: 3.治 法: 4.代 表 方:,主症: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 ; 兼症: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 舌脉: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或 胃苓汤,方 义:本方有燥湿运脾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湿内盛白多赤少之下痢。常 用 药:藿香芳香化湿苍术、半夏、厚朴运脾燥湿炮姜、桂枝温中散寒陈皮、大枣、甘草行气散满,健脾和中木香、枳实理气导滞加 减:痢下白中兼赤者加当归、芍药调营和血;脾虚纳呆者加白术、神曲健脾开胃;寒积内停,腹痛,痢下滞而不爽加

13、大黄、槟榔,配炮姜、肉桂,温通导滞;暑天感寒湿而痢者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以祛暑散寒,化湿止痢。,(四)阴虚痢,1.症 状:2. 证机概要: 3. 治 法: 4. 代 表方:,主症:下利赤白粘冻,或下鲜血粘稠,虚坐努责。 兼症:脐腹灼痛或脐下急痛,心烦,口干口渴。舌象: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象:细数。 阴虚湿热,肠络受损 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方 义:前方坚阴清热,后方寒热并用,有坚阴养血、清热化湿作用,两方合用,可增强坚阴清热之效,坚阴养血而不腻滞,清热化湿而不伤阴,适用于湿热日久伤阴之证。常 用 药:黄连、黄芩、阿胶清热坚阴止痢 芍药、甘草、当归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少

14、佐干姜以制芩、连苦寒太过生地榆凉血止血而除痢 加 减:虚热灼津而见口渴、尿少、舌干者可加沙参、石斛以养阴生津;如痢下血多者可加丹皮、旱莲草以凉血止血;若湿热未清,有口苦、肛门灼热者可加白头翁、秦皮清解湿热。,(五)虚寒痢,1.症 状 :2.证机概要: 3.治 法: 4.代 表 方:,主症: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 兼症: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轻症:附子理中丸 重证: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方 义:前方能温中涩肠后方兼能补虚固脱

15、,两方共用可治疗脾肾虚寒,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滑脱不禁的久痢。常 用 药:人参、白术、干姜、肉桂温肾暖脾粳米、炙甘草温中补脾诃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收涩固脱当归、白芍养血行血木香行气止痛加 减:积滞未尽应少佐消导积滞之品,如枳壳、山楂、神曲等痢久脾虚气陷,导致少气脱肛可加黄芪、柴胡、升麻、党参以补中益气,升清举陷,(六)休息痢,时发时止,终年不愈为辨证重点。,发作期: 主证: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脓血。 兼次证:倦怠却冷,嗜卧,食少。 舌象:舌质淡,苔腻。 脉象: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黄连 茯苓),缓解期1、脾气虚弱 主证:腹胀食少,大便唐薄或夹少量粘液。 兼次证: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脱肛。 舌象:舌质淡,苔白而腻。 脉象:缓弱。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 白术 陈皮 升麻 柴胡 甘草 当归),2、脾阳虚衰 主证:腹痛绵绵,喜按喜暖,大便稀溏,夹有少许粘液白冻。 兼次证:形寒气却,四肢不温,纳少,面白不华,口淡不渴,或肢体浮肿。 舌象: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 脉象:沉迟无力。 治法:温阳去寒,益气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丸。(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 附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