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云南省西部龙陵县旅游指南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75MB
约30页
文档ID:54182419
云南省西部龙陵县旅游指南_第1页
1/30

——龙陵 米,最低海拔535米,垂直高差 2466.6米龙陵县兼具低纬、季风和山原地势气候特征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的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西南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西面迎风坡多雨,夏无酷热东部背风雨量适中,无寒暑剧变年平均气温14.9 ℃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7.4℃极端最高气温22.9℃,极端最低气温3.8℃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局部又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六种气候区境内山川秀丽、四季如春龙陵自然资源,龙陵县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境内除东有怒江、西有龙川江外,还有大小河流44条,分布全县各乡镇水资源为全国人2700立方米的45倍,初步探明水利电力蕴藏量为54.59万千瓦,是保山市电力开发最大的一个县地下矿藏有褐煤、铅、锌、铌、钽、锡、铁、铅、铍、铜、银、钨、硫、金、大理石、硅、高岭土、硅藻土等龙陵地处山区森林资源及其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4.6%,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秃极杉、桫椤;属二级保护的有云南山茶、鹅掌楸、银杏;属三级保护的有楠木、红椿、山龙眼、顶果木、白桂木等,良好的森林覆盖,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奇珍异兽有孔雀、原鸡、白鹇、犀鸟、锦鸡、鹦鹉、鸳鸯、虎、豹、马鹿、熊、蜂猴、长臂猿等。

龙陵之黄龙玉,黄龙玉,又称龙黄石产自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龙江边是二零零四年在云南发现的一种新玉种黄龙玉主色调为黄色,兼有羊脂白、青白、红、黑、灰、绿等色有“黄如金、红如血、绿如翠、白如冰、乌如墨”之称具体说:黄的有金黄、蜜黄、蛋黄、鸡油黄、橘、黄、枇杷黄等深浅不一的黄色;红的有鸡血红、朱砂红、猪肝红、玫瑰红等浅红色;白的有雪白、冰白等被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名为黄龙玉主要成分二氧化硅,但和水晶不同并非单晶体,而是类似玉髓和玛瑙的多晶复合体,硬度6.5-7龙陵旅游资源,龙陵旅游资源,有 “ 东方直布罗陀 ” 之称的滇西抗日主战场——松山战役抗日战场遗址,被国内外誉为 “ 神汤奇水 ” 的邦腊掌热矿泉旅游度假区,有八O八湖山公园,溶洞奇观勐糯仙人洞,小黑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茄子山水库生态旅游区,独具特色的怒江大峡谷的三江口风光,以及世界珍稀植物桫椤群风景区等龙陵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又是 “ 西南古丝绸之路 ” 的要道,中原文化与绚丽多彩的边疆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全县的旅游资源可涵盖山、石、泉、林、水、洞、民族风情等,是开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科教旅游的宝地、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还有邦腊掌温泉,享誉中外龙陵历史,龙陵古称“勐弄”、“黑水陇”(土著民族语)民国《龙陵县志》 记载,改勐弄为龙陵约在清朝初年,以山脉水势为据,龙陵“自雪山(高黎贡山北面)起,至高黎贡山,高峰插天,直出云表左怒江,右龙江,由磨盘山(古城山)、五峰山……达摩山,左旋黄草坝,横结为龙陵”据此,取龙川江之“龙”和高黎贡山南脉山峦陵岗绵亘之“陵”,故称龙陵 龙陵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烧炭田坡、豆地坪、三江口、船口坝、大花石、马鞍山等遗址证明)先秦时期,龙陵属“濮”部(即哀牢族)汉初(公元前206)至元始四年(公元4年),“越”人西移境内,以龙川江一带为“百越”部落,境内属哀牢国地东汉永平十二年(69),置哀牢县,境内属永昌郡隋、唐时期,哀牢族东移,在古城寺设诸葛亮城,龙陵属南诏国永昌节度宋代,大理国在怒江以西设软化府,龙陵属软化府管辖元代,龙陵属云南省柔远路,属大理金齿宣抚司管辖 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克复金齿,在潞江坝设长官司明洪武二十三年,在龙陵的勐淋(今镇安)设守御所明万历十三年(1585),改守御所为守御千户所,辖18土舍,龙陵境域四至为:东至由旺250里与保山交界,南至街坡160里与芒市长官司交界,西至蛮连270里与腾越(今腾冲)交 界,北至荡习河180里与上江十五喧交界。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始建龙陵厅清雍正元年(1723),将勐糯杨土舍划归施甸长官司管辖,区域为大寨、田坡、沟心寨、杞木林、大田坝乾隆三十五年(1770),将潞江、芒市、遮放3土司划归龙陵厅管辖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将施甸长官司管辖的勐糯划归龙陵厅,龙陵厅在勐糯设伙头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央勘界,将木邦宣抚司所辖勐板土千总划归龙陵厅管辖光绪二十五年(1899),勐板土千总划归龙陵厅管辖,龙陵厅下设4乡约、11伙头、3土司、1千总 民国初期,废乡约(伙头)制,实行村、甲制民国2年(1913)改厅建龙陵县民国19年改村、甲制为区、乡(镇),龙陵下设8区、59乡(镇)民国21年龙陵县管辖的芒市、遮放、勐板3土司划出置设治局,龙陵县总面积为3540平方公里,境域四至为:东至莽林寨、长安街250里处与保山县分界,南至等谷、怒江250里处与镇康、缅甸分界,西至遮冒、后库250里与梁河、腾冲分界,北至高黎贡山分水岭与保山、腾冲分界 民国25年(1936),龙陵县废区改乡(镇)、保、甲制,龙陵县设3镇5乡、82保、890甲,龙山镇辖14保、镇安镇辖10保、象达镇辖6保、平达乡辖15保、龙江乡辖6保、潞江乡辖15保、自强乡辖7保(民国35前叫归顺乡),凤岭乡(今邦迈)辖8保。

民国31年,龙陵县归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民国37年改由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49年11月11日,龙陵解放,在镇安成立龙陵县临时人民政府,同年12月27日临时人民政府迁往龙陵1950年3月龙陵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废除原乡(镇)、保、甲制,实行区、乡制,属保山专员公署管辖,下设四个区,第一区驻镇安、第二区驻龙山、第三区驻象达、第四区驻潞江坝,四个区共置27个乡镇人民政府1952年划为67个乡镇 1952年12月,龙陵县的后库乡划归腾冲县,面积5平方公里,腾冲县的汉弄村划归龙陵县,面积5平方公里,龙陵县的龙洞乡、思腊乡、等子乡划归保山县,面积110平方公里1952年12月,龙陵县的后库乡划归腾冲县,面积5平方公里,腾冲县的汉弄村划归龙陵县,面积5平方公里,龙陵县的龙洞乡、思腊乡、等子乡划归保山县,面积110平方公里 2000年,龙陵县辖2个镇、10个乡:龙山镇、镇安镇、河头乡、腊勐乡、龙江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勐糯乡、天宁乡、碧寨乡、木城彝族傈僳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6009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龙山镇 28833 、镇安镇 39569 、河头乡 14205 、龙江乡 27099 、腊勐乡 19875 、碧寨乡 11382 、天宁乡 8818 、龙新乡 28287 、象达乡 32697 、平达乡 24943 、勐糯乡 16355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 8034。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5年,龙陵县撤销天宁乡,将原天宁乡管辖的天宁、坡头和半坡3个村委会划归龙新乡管辖,将三家村和新林2个村委会划归碧寨乡管辖 2006年,将龙新乡的天宁、坡头、半坡3个村委会划归碧寨乡管辖谢谢观赏! 想了解更多敬请光顾龙陵县官方网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