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领域校本课程开发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4174470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X 页数:101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领域校本课程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数学领域校本课程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数学领域校本课程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数学领域校本课程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数学领域校本课程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领域校本课程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领域校本课程开发(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领域校本课程开发,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文革,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内容提纲 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评价,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谈起,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数学 推理 (发展数学),抽象,产生,模型,应用,对数学的认识,通过“抽象”产生数学 通过“推理”发展数学 通过“模型”应用数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始终存在一对矛盾,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 (学科特点),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 (教育功能),五六十年代 新数运动 七十年代 回到基础,八十年代 问题解决 九十年代 建构主义 二十一世纪 以人为本,寻找平衡点,知

2、识不是最终目标,知识只是载体,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素质。,柏拉图在他创办的哲学学校门口张贴声明:不懂几何者,不要入校就读 美国西点军校要学数学 英国律师要学数学,处理好知识与能力、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哲学大师、著名律师或运筹帷幄的将帅可能把具体的数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但他们当年所受的数学训练,一直会在他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中潜在地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并且受用终身。,课改存在的问题,1. 动摇正确理论坚守,盲目追求“时髦”理论 我们往往认为凡是“西方教育超市”的货品似乎都是真理,不加分析地引进和赞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变成了一些主要源自国外、但又未经过很好检验的“时

3、髦”理论的试验场所。 任何改革都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发展离不开继承,发展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发展为方向。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提出的口号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大洋彼岸的美国,则认为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需要加强基础。在提倡“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的时候,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 “打好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理论,而应坚守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几十年来,我们已经形成了许多经得起检验的正确的实践经验。如:问题驱动, 情景创设;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师生问答, 教师板演;精讲多练, 变式练习;等等。这些都应是我们要努力坚守和发扬的。,

4、2. 过分强调“生活味”,淡化“数学味”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也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均紧密相联的。新教材通过情景设计,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一过头就会走向反面。一个学期的教材,有的竟达200多页,零碎的数学知识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往往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弄懂那些生活实例上。这实际上就本末倒置了。 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但是,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景化,为了创设情景可谓是“苦思冥想”,逢课必是从生活、生产中的肤浅实例引入。 “情景的创设”必须目的明确,切忌在情景中“兜圈子”、“绕远路”。对

5、于一些不好创设情景的教学内容,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3 .重过程轻结果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究,暴露学生和教师思维的全过程,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学习过程。但并非所有知识的学习都要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为一个公理,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至于为什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就没有解释的必要了,因为狗吃肉骨头也会本能地遵循这条原理。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结果的联系,反对忽视过程,过分强调结果的教学。同时,又要防止为过程而过程,忽视得出结果后

6、,对过程的总结、归纳和反思;忽视得出结果后对结果的再认识及应用。有些新教材花大量的篇幅展示所谓的探索过程,而对结论一笔带过,甚至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这种对结果的忽视是不妥的。,4.过分强调“自主探索”,淡化教师讲授 由于新课程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很忌讳“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自主”,玩“捉迷藏”。实际上,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时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用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设计得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

7、动性。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课堂中不能截然分开,在接受中有探究,在探究中有接受。将探究泛化,只能降低课堂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优劣并不在于贴着什么标签,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要依据学习者的个性、学习内容、时机而灵活变换。“恰当”就好。,5. 过分强调“合作交流”,淡化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多数教师几乎堂堂有交流,有合作,好象不合作交流就不是一堂好的数学课。独立思考却遭到很大的弱化,往往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较少,而交流的时间较多、时间较长。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总是依赖少数几个优生去思考、去发言,而自己越来越没有思维习惯。这似乎与课改初衷向背。因此,要正确处理独立思考

8、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交流与交往的质量如何。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时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合作交流,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才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提高教学的有效性。,6.泛化数学的教育功能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教育界逐渐形成了“教育功能泛化”的一股思潮。所谓教育功能泛化,就是无限扩大或夸大教育的功能,把它讲得无处不“功”,无所不“能”。教育功能泛化导

9、致教育基本功能的迷失。 当前课堂上,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或无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师最好是用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通过真诚的关爱去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使之最终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数学教育的数学方面和数学教育的教育方面一对矛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取得两者的平衡,而不能走极端。,7. 淡化“双基教学” 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冲淡了对“双基”的掌握。甚至有人怀疑“双基

10、教学”还可不可以提?“双基教学”还要不要?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 数学知识是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清楚表明,一个人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数学知识,所谓“隔行如隔山”就是这个道理。“双基教学”不仅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和特色,也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并被看作中国数学教育的经验。当然,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当前,课标修订稿中提出的“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

11、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双基教学”内涵的一种发展。,国际数学教育界进入“后改革时期” 即由积极推进改革转向对于改革的总结和反思,包括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在课改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弊端。,数学教育幽默之一,关于“合作学习” 在一堂数学公开课上, 女生:你的头发有点乱。 男生:你的眉毛画得太浓。 评课者:这堂课合作学习搞得很好,学生很活跃。,数学教育幽默之二,关于 “探究式教学” 数学老师问:“3 4 是多少?” 学生甲:“等于7。” 老师说:“不对, 比答案小了。” 学生乙:“等于34”, 老师说:“不对, 比答案大得多了。” 于是老师左手伸出一个指头,右手伸出两个指

12、头。众学生:“答案是12!” 老师:“你们真聪明, 发现了数学真理!”,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什么?,问题引入, 问题驱动, 情景创设。 启发式。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建构。 师生互动。 师生问答, 教师板演。 巩固反思,精讲多练, 变式练习。 小步走, 小转弯, 小坡度新授课。 大容量, 快节奏, 高密度复习课。,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四基”教学模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形成三维“数学基础模块”: 第一维度: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 第二维度:基本技能的演练过程; 第三维度:基本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在以上过程中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 “四基”呈现顺序:基础知识的

13、掌握 练习获得基本技能 通过反思获得基本思想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收获基本数学经验。 基础知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基本技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本思想方法:化归方法;未知到已知的转换;变化中的“不变”思想(同解);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的区别。 基本活动经验(提升到方程是一种关系):方程是为了求未知数,在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解方程就是通过关系找出未知数。这样一来,如何寻求未知数(解方程)的数学活动经验,就自然地获得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专家们众说纷纭,我们也莫衷一是。还好,真正每天在教室里和新课程打交道的,站在讲台上能够决定点什么的,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还是我们一线教师,而

14、教育变革的最终力量可能还是我们这些草根”。,基层教师的真言,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过去10年课改: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编写新教材 未来10年课改: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加强教师培训。出台教师教育标准,自2010年起连续3年启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粉笔字(一支粉笔) 电脑技术 板书设计(一块黑板) 课件制作 教案(一张嘴) 学案 教学技能 (传播者) 决策水平(决策者):组织能力;指导能力;研究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电脑水平);资源开发能力。,新教材对教师专业基本功的要求,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

15、教育奉献一流教材,九项技能,备课 上课 作业批改 后进生转化 命题 试卷分析 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当代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者。,国家对课程设置的规定需要学校创造性地加以实施,发挥学校在课程结构体系改革上的主体作用,使每所学校的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也是新课程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规定属于文件课程范畴,学校具体的落实属于实际课程的范畴。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自己开发的课

16、程整合起来考虑,形成校本化的课程结构体系。,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显性的校本课程是指那些确实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隐性的校本课程是指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的“课程扩张”倾向。,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1.拓宽课程范围 教师向学生讲授一些没有被编入国家课程的“乡土内容”。 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最新动态”。 把某些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构成新的课程内容。 补充国家课程中缺乏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2.适应个别需要:“开小灶”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基础教育分社为基础教育奉献一流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