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4171537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乳腺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乳腺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乳腺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乳腺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腺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乳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乳腺是重要的女性器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工作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生活习惯变化等,也使广大的女性增加了患乳腺疾病的风险,尤其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高,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女性健康的“多灾之地”,乳腺炎症:急性乳腺炎 乳房脓肿 乳腺肿瘤 :纤维瘤、乳头状瘤、乳腺癌 乳腺增生,一、乳房的解剖和生理,认知压力,6,压力的含义是: 第一、它是源自工作/生活中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第二、它是一种主观的内部心理状态; 第三、它是人体对需要和威胁的一种生理反应,心理调整技术挑拆技术,挑拆技术基本步骤 接受你已经产生的

2、情绪 接受拥有这些负面情绪的你 确定你需要改变的认知 改变你的认知,7,乳房的主要结构,乳头、乳晕、皮肤; 皮下脂肪组织 ; 乳房悬韧带; 乳管系统; 乳腺小叶和腺泡,乳房的大体形态,两侧基本对称 乳头无偏斜、内陷,位于乳房中央 在乳晕区可见乳晕腺 乳房皮肤的色泽与身体其他部位相同 年青女性的乳房丰满而有弹性 老年女性的乳房松弛而下垂,乳腺结构,乳腺的内部结构,乳腺由乳管、腺小叶、腺泡和叶间结缔组织构成。每侧乳腺有1520个乳腺腺叶呈放射状排列。 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在乳头基底部膨大形成壶腹,之后大乳管分支成小乳管,末端小乳管与腺泡腔相通。,乳腺结构,乳腺的血管分布,动脉:胸廓内动脉在胸骨旁各

3、肋间发出分支,穿过肋间肌和胸大肌分布至乳腺内侧部分; 腋动脉为乳腺外侧及上部供血: 静脉:内乳静脉的穿支,腋静脉分支,肋间静脉属支,椎静脉系统。,乳腺的淋巴引流,腋淋巴结:分外侧群、后群、前群、中央群、尖群。 胸肌间淋巴结(Rotters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乳腺的生理变化,女性乳房是一个性征器官、又是哺乳器官。其发育过程,历经胚胎期、婴幼儿期、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老年期几个阶段,正常乳腺组织的结构,在不同发育时期及受月经周期的影响经常发生变化。这是由于脑垂体和卵巢各种激素作用的结果。乳房的这种变化也是乳腺增生病和肿瘤的发病基础,月经周期的乳腺变化,乳腺是性激素作用的

4、靶器官,乳房的发育成熟和退化萎缩受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其他内分泌激素的综合调控。 乳腺随月经周期所发生的变化分三个阶段: 增生期:经后8-9天开始, 分泌期:经前5-7天开始, 月经期:从行经开始到经后7-8天。,月经周期的乳腺变化,增生期: 此时导管延长,管腔扩大,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末端腺管分支增多; 分泌期:腺管分支增多,腺管延伸扩大,腺泡上皮肥大,导管及腺泡内有少许分泌物。管周基质水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月经周期的乳腺变化,月经期:导管末端和腺小叶复原退化,小导管分支和腺泡上皮细胞萎缩脱落。管周纤维组织紧缩呈玻璃样变性,淋巴细胞浸润减少。 月经周期周而复始,乳腺亦随之不断

5、发生增生复旧的变化。,卵巢激素对乳腺的影响,卵巢所产生的雌激素(E2)能使乳腺导管增生及管周纤维组织生长,孕激素(P)在E2的协同作用下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组织发育。,卵巢激素对乳腺的影响,卵泡期,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加,至排卵前促性腺激素分泌高峰出现,雌激素分泌达到高峰,乳腺出现增生性变化。黄体期孕激素分泌增加,乳腺组织受孕激素保护,其增生被抑制。月经来潮后,雌激素降至最低,乳腺出现萎陷及退行性变化。,二、乳房的检查方法,体格检查,视诊:注意乳头乳晕,皮肤有无异常 有无乳头溢液 触诊:注意有无肿块和肿大淋巴结,乳房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1、乳腺X线检查 2、乳腺超声波检查 3、近红外线检查 4、

6、纤维乳管内窥镜 5、细胞学检查 6、病理学检查,1、乳腺X线检查,乳腺钼靶摄片 是目前诊断率最高的检查方法,是50岁以上女性的首选,但对致密性乳腺不易得到清晰图像; 乳腺CT 可以补充乳腺钼靶摄片的某些不足,如致密型腺体中病变的检出、内乳淋巴结转移等; 乳腺导管造影 用于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疾患,了解乳腺导管情况。,2 超声检查,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具有无创性,无痛苦,可重复,对肿块囊、实性分辨率高,价格低廉,适合中国女性的检查。,3 近红外线检查,安全性好,无损害,快速。有假阳性。,4 纤维乳管内窥镜,适用于乳头溢液患者。可以直接观察到乳腺大、中导管内的一些病变,还可以结合导管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及

7、活检,帮助进行诊断。,5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可触及的肿块进行穿刺,吸取细胞检查,以明确肿块的性质。方法简便、经济、安全。,6 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适用于乳头溢液患者。检查有无异常细胞。,7 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块的性质。是乳房疾病的确诊方法,乳房疾病的常见症状,疼痛 肿块 乳头溢液 乳头糜烂,常见的乳房发育异常,副乳房 多见于腋窝处,表现为局部隆起。发病率13,常有家族史; 乳头内陷; 乳房发育不良 双侧不对称或不发育; 乳房肥大,常见的乳腺疾病,急性乳腺炎 乳腺增生症 乳腺纤维瘤 乳腺癌,三、乳腺增生症,全球乳腺癌发病率。每年每100,000人口,年龄-标准发病率(ASR),概述,乳腺

8、增生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约占女性乳腺疾病的75%。可发生于青春期开始后任何年龄的妇女,多见于2545岁。 高发人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初潮早、绝经迟、生育少、大龄初孕和有不良精神刺激史的妇女。,概述,乳腺增生一般指由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乳腺上皮和间质增生和复旧不全而引起的一组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其本质是乳腺腺泡、导管上皮及结缔组织不同程度增生引起的乳腺结构紊乱。,概述,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肿瘤组织分类中曾将本病命名为乳腺结构不良。 2003年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分成为:小叶内瘤、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导

9、管内乳头状肿瘤、良性上皮增生和肌上皮增生性病变等。,概述,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分成4型: (1)普通型导管增生; (2)平坦型上皮不典型增生; (3)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4)导管原位癌。 后三型统称为导管上皮内瘤。,乳腺增生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大多数学者赞同乳腺增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的观点。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卵巢性激素分泌的周期节律发生紊乱,雌激素分泌相对过多、孕激素相对不足造成二者比例失调,就会引起乳腺组织过度增生而复旧不全,最终导致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催乳激素的影响:催乳素(PRL)由垂体分泌,直接作用于乳腺。有研究发现乳腺增生患者催乳素水平有变化,其分泌节律改变。

10、催乳素升高不但刺激乳腺组织,而且进一步抑制黃体期孕酮的分泌,还能刺激雌二醇的合成,从而促进雌二醇/孕酮比例失调。,乳腺增生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神经内分泌因素:催乳素的分泌和释放,直接受到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调控。情绪紧张和焦虑可影响神经传导介质的浓度和代谢,导致催乳素分泌异常。 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存在多个环节的功能失调,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非内分泌因素: 乳汁分泌障碍引起乳汁分泌物瘀积所造成的物理影响,以及分泌物内脂类的分解产物的化学性刺激,可以导致乳腺上皮增生。 饮食营养因素:实验证明,高脂肪食物,影响肠內细菌丛,然后在胆汁酸的协同下,生成类

11、似雌激素样物,而油炸食物脂肪含量高,可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乳腺增生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饮食营养因素:实验证明,高脂肪食物,影响肠內细菌丛,然后在胆汁酸的协同下,生成类似雌激素样物,而油炸食物脂肪含量高,可使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中医称本病为“乳癖”。 明龚居中外科活人定本云“乳癖,此症生于正乳之上,乃厥阴、阳明之经所属也” 明陈实功认为“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也。”,乳房与经络的关系,中医理论认为人作为一个整体在各器官、脏腑之间有着内在

12、的联系。就乳房而言,能够完成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与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津液的协同作用有密切的关系。,经络将人体的五脏六腑、皮肉筋骨脉、气血津液连成一体,沟通上下、表里、内外,起到运行气血、调节阴阳、濡养脏腑、传导感应的作用。 乳房位于胸中,为经络的交汇之处,足阳明胃经贯乳中,足厥阴肝经上贯隔,绕乳头,布胸胁,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隔,入肺中,其支脉入胸中,足太阴脾经,上隔,经于乳外侧,任脉行于两乳之间,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乳腺增生症的病因病机,1、情志因素 突然的、强烈的、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了自身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饮食因素 油腻厚味、醇酒、辛辣刺激

13、之物,可以导致脾胃功能障碍,引起多种乳房疾病。偏食、少食,或过食添加激素的食物,也可出现乳房疾病。 3、劳逸过度 包括劳累过度、多次流产等。过劳耗伤气血,缺少运动则气血壅滞而引发乳腺病。,乳腺病的病因病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与肝郁脾虚、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有关,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肝失疏泄导致气机不畅;脾失健运引起痰浊内生;肾气不足而使肝失所养,冲任无以灌养,冲任二脉失于条达。气滞、血瘀、痰凝,结聚于乳房而发为乳癖。,乳腺病的病因病机,乳癖之病虽发于外,实根于内。本由肝肾亏损,冲任失调,七情内伤,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肝脾不和,痰瘀互结,痰瘀阻于乳络为病。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两虚,冲任失调为本,以痰浊

14、瘀血,邪热为标。,诊断参考标准(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症状与体征: 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 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可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病人乳头可有溢液或瘙痒。,(2)排除标准:排除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以及乳房良恶性肿瘤。 (3)辅助检查(钼靶X线摄片、B超、乳腺纤维导管镜、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近红外

15、线扫描)。 诊断标准:凡据上述“症状与体征”中之一项+“排除标准”者。根据临床条件应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肝郁气滞型 主症:A乳房胀痛、窜痛;B乳房疼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C烦躁易怒;D两胁胀满。 次症:A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B青年女性;C月经失调,或痛经;D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标准: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2项次症。,(2)痰瘀互结型 主症:A乳房刺痛;B肿块呈多样性,边界不清,质韧;C舌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粗胀、青紫。 次症:A乳房胀痛和/或肿块与

16、月经、情绪不甚相关;B月经衍期,行经不畅或伴有瘀块;C舌苔腻,脉弦、弦或滑。 标准: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2项次症。,(3)冲任失调型 主症:A乳房疼痛症状较轻,或无疼痛;B腰膝酸软或伴足跟疼痛;C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行经天数短暂或淋漓不尽,或闭经。 次症:A中年以上女性;B头晕耳鸣;C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标准:具2项主症+2项次症。,乳腺疾病的治疗,乳腺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辨证施治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乳腺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乳腺疾病中医治疗的方法包括采用中药内服的内治法以及局部外用药物或者手术治疗的外治法,也可以将内治法与外治法结合起来进行治疗。,乳腺疾病的中医内治法,内治法可用于治疗各种乳腺疾病,尤其在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上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中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常用治法有:清热解毒法、疏肝解郁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散结法、益气养血法、补益肝肾法等。,乳腺疾病的中医外治法,外治法包括药物外用、手术、针灸按摩及理疗等。临床上根据不同的乳腺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乳腺炎早期阶段通常采取中药外敷加按摩排乳,以疏通乳管,消除炎症;脓肿形成后则应手术治疗。而对于乳腺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则以手术疗法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