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面面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71531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胡桂枝干姜汤面面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柴胡桂枝干姜汤面面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柴胡桂枝干姜汤面面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柴胡桂枝干姜汤面面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柴胡桂枝干姜汤面面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柴胡桂枝干姜汤面面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胡桂枝干姜汤面面观(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面 面 觀石 應 軒河 南 省 偃 師 市 石 家 莊 衛 生 所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方 證 , 在 傷 寒 論 六 經 辨 證 中 有 著 特 殊 地 位 , 它 屬於 六 經 病 中 那 一 經 的 方 證 ? 歷 來 註 家 莫 衷 一 是,有 的 認 為 該 方 主 “少 陽 表 裡未 解 ”( 醫 宗 金 鑒 );有 的 認 為 主 “少 陽 病 兼 水 飲 內 結 的 證 治 ”( 傷 寒 學 ),仍 屬 少 陽 病 方 證;有 的 認 為 屬 “厥 陰 合 於 少 陽 ”( 傷 寒 論 集 註 )。要 明 瞭 這一 問 題 , 宜 從 四

2、個 方 面 解 析 。一 、 從 方 藥 組 成 解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的 組 成 為 : 柴 胡 半 斤 , 桂 枝 (去 皮 )三 兩 , 乾 薑 二 兩 ,栝 蔞 根 四 兩 , 黃 芩 三 兩 , 牡 蠣 (熬 )三 兩 , 甘 草 (炙 )二 兩 。本 方 是 小 柴 胡 去 半 夏 加 栝 樓 湯 的 變 劑,即 去 人 參、大 棗、半 夏、生 薑 ,加 栝 蔞 根 、 桂 枝 、 乾 薑 、 牡 蠣 而 成 。 方 中 柴 胡 主 心 腹 腸 胃 中 結 氣 , 飲 食 積聚 , 寒 熱 邪 氣 , 推 陳 致 新 , 與 黃 芩 為 伍 解 煩 熱 而 治 胸 脅

3、苦 滿 。 栝 蔞 根 之 潤得 牡 蠣 之 收 能 滋 液 解 渴 。 黃 芩 苦 寒 , 伍 乾 薑 之 辛 溫 以 理 微 結 。 桂 枝 、 甘 草治 氣 沖 並 兼 和 外 。 甘 草 、 乾 薑 理 中 氣 以 復 津 液 。 原 有 人 參 補 中 、 大 棗 致 壅滿 均 非 微 結 所 宜 而 去 之 , 故 此 治 小 柴 胡 去 半 夏 加 栝 蔞 湯 證 、 氣 上 沖 有 微 結或 外 不 和 者 。 醫 宗 金 鑒 認 為 : “少 陽 表 裡 未 解 , 故 以 柴 胡 、 桂 枝 合 劑 而治 之 , 即 小 柴 胡 之 變 法 也 。 去 人 參 者 , 因

4、其 氣 不 虛 , 減 半 夏 者 , 以 其 不 嘔恐 助 燥 也 , 加 栝 樓 以 其 能 止 渴 , 兼 生 津 液 也 , 倍 柴 胡 加 桂 枝 , 以 主 少 陽 之表 , 加 牡 蠣 以 軟 少 陽 之 結 , 乾 薑 佐 桂 枝 , 以 散 往 來 之 寒 , 黃 芩 佐 柴 胡 , 以除 往 來 之 熱,上 可 制 乾 薑 不 益 心 煩 也,諸 藥 寒 溫 不 一,必 需 甘 草 以 和 之。 ”柯 韵 伯 認 為:“此 方 全 是 柴 胡 加 減 法 ,心 煩 不 嘔 而 渴, 故 去 參 夏 加 栝 樓 根 ;胸 脅 滿 而 微 結,故 去 棗 加 蠣;小 便 雖 不

5、 利 而 心 下 悸,故 不 去 黃 芩 不 加 茯 苓 ;雖 渴 而 表 未 解,故 不 用 參 而 加 桂,以 乾 薑 易 生 薑,散 胸 脅 之 滿 結 也。 ”認 為本 方 是 由 小 柴 胡 湯 變 化 而 來 , 諸 家 看 法 是 一 致 的 。 醫 宗 金 鑒 提 出 是 柴胡 、 桂 枝 合 劑 , 提 示 了 本 方 適 應 於 半 表 半 裡 證 , 但 認 為 散 結 不 在 乾 薑 而 在牡 蠣 , 輕 視 乾 薑 易 生 薑 。 而 柯 氏 注 意 到 乾 薑 易 生 薑 , 是 為 散 胸 脅 之 滿 結 ,注 意 到 了 寒 飲 在 下 是 滿 結 的 主 因

6、, 故 不 能 用 生 薑 之 散 , 而 必 用 乾 薑 之 溫 ,因 此 乾 薑 易 生 薑 是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區 別 於 小 柴 胡 湯 的 大 眼 目 , 提 示 後 人 ,小 柴 胡 湯 重 在 和 解 半 表 半 裡 熱 , 而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偏 於 祛 半 表 半 裡 寒 。2 二 、 從 病 位 解小 柴 胡 湯 方 證 屬 半 表 半 裡 , 這 是 人 們 的 共 識 。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由 小 柴胡 變 化 而 來 , 由 以 上 各 家 對 其 方 解 可 知 , 該 方 證 的 病 位 仍 與 小 柴 胡 湯 一 樣屬 半 表

7、半 裡 。 而 且 不 少 人 看 到 了 兩 者 的 不 同 , 如 劉 渡 舟 傷 寒 臨 證 指 要 記 有:“當年 劉 渡 舟 老 師 向 經 方 名 家 陳 慎 吾 先 生 請 教 本 方 的 運 用 時,陳 老 指出: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治 療 少 陽 病 而 又 兼 見 陰 證 機 轉 者,用 之 最 恰。 ”張 路 玉指 出: “小 柴 胡 湯 本 陰 陽 二 停 之 方 , 可 隨 瘧 之 進 退 ,加 桂 枝、 乾 薑 ,則 進 而從 陽,若 加 栝 樓、石 膏,則 進 而 從 陰。”陰證 機 轉 是 什 麼 ? 從 陰 從 陽 是 什 麼 ?未 曾 說 明 。 經

8、 方 大 師 胡 希 恕 一 語 道 破 了 其 機 關 , 在 所 著 傷 寒 約 言 錄 中把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放 在 少 陽 病 篇 講 解 , 當 講 解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方 證 時 明 確指 出 : 傷 寒 五 六 日 , 為 表 病 常 傳 少 陽 之 期 , 因 已 發 汗 而 復 下 之 , 使 津 液 大傷 , 使 半 表 半 裡 的 陽 證 變 為 半 表 半 裡 的 陰 證 。 可 知 小 柴 胡 湯 從 陰 , 是 適 應治 療 半 表 半 裡 陽 證 , 從 陽 則 適 應 治 療 半 表 半 裡 陰 證 。 也 可 知 , 陰 證 機 轉 是

9、指 病 位 在 半 表 半 裡 由 陽 證 轉 為 陰 證 。 再 看 有 關 仲 景 的 論 述 則 更 清 楚 , 傷寒 論 第 147 條:“傷寒 五 六 日,已 發 熱 而 復 下 之,胸 脅 滿 微 結、小 便 不 利 、渴 而 不 嘔 、 但 頭 汗 出 、 往 來 寒 熱 、 心 煩 者 , 此 為 未 解 也 ,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主 之。”是 說 傷 寒 五 六 日,雖 已 發 汗,病 不 解 則 常 轉 入 少 陽 柴 胡 湯 證,醫 者不 詳 查,而 又 誤 用 下 法,因 使 邪 熱 內 陷,雖 胸 脅 滿 未 去,但 呈 現 微 結。汗 、下 、 邪 熱 皆

10、傷 津 液 , 津 液 不 下 , 故 小 便 不 利 ; 津 液 虛 少 、 熱 傷 津 致 燥 , 故渴 而 不 嘔。氣 衝 於 上,故 但 頭 汗 出。往 來 寒 熱,為 邪 還 在 半 表 半 裡。心 煩 ,為 上 有 熱 。 這 裡 的 微 結 , 是 針 對 大 陷 胸 湯 證 說 的 , 即 是 說 此 結 輕 微 , 與 大陷 胸 湯 證 結 如 石 硬 為 陽 明 證 者 顯 異 。 此 即 由 半 表 半 裡 陽 證 轉 為 半 表 半 裡 陰證,呈 上 熱 下 寒 的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的 方 證。 金 匱 要 略 瘧 病 附 方 (三 ):“柴胡 桂 薑 湯

11、方 治 瘧 寒 多,微 有 熱,或 但 寒 不 熱,服 一 劑 如 神 效。 ”瘧 病 是 往 來寒 熱 為 特 點 的 疾 病,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適 應 於 寒 多 熱 少,或 但 寒 不 熱 之 瘧 疾,說 明 該 方 重 在 溫 下 祛 寒 。 有 關 仲 景 對 本 條 的 論 述 , 僅 此 二 條 , 並 未 直 接 指明 治 六 經 何 病 , 但 可 得 知 該 方 的 主 要 適 應 證 是 “但 寒 不 熱 ”及 “往 來 寒 熱 、 心煩 ”者。這 裡 可 看 出 該 方 與 小 柴 胡 湯 證 的 相 類 與 不 同 , 相 類 者 ,病 位 相 同 ,皆 用

12、 於 半 表 半 裡 證 , 不 同 者 , 病 性 不 同 , 小 柴 胡 湯 用 於 陽 證 , 而 柴 胡 桂 枝乾 薑 湯 用 於 陰 證 。三 、 從 六 經 提 綱 解3 經 方 家 認 為 : 六 經 來 自 八 綱 , 即 人 體 病 位 表 、 裡 、 半 表 半 裡 的 病 性 分陰 陽 。 半 表 半 裡 有 陰 證 、 陽 證 之 分 , 已 知 小 柴 胡 湯 方 證 屬 半 表 半 裡 陽 證 ,又 稱 為 少 陽 病,很 顯 然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方 證 屬 半 表 半 裡 陰 證,當 屬 厥 陰 病。那 麼 用 厥 陰 病 提 綱 來 衡 量 該 方

13、是 不 是 相 符 的 呢 ? 厥 陰 病 的 提 綱 為 : 消 渴 ,氣 上 撞 心 , 心 中 痛 熱 , 饑 而 不 欲 食 , 食 則 吐 蛔 , 下 之 利 不 止 。 其 主 要 病 機特 點 是 : 半 表 半 裡 虛 寒 , 上 熱 下 寒 , 衝 逆 明 顯 。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的 適 應 證已 如 上 述 : 治 瘧 多 寒 , 微 有 熱 , 或 但 寒 不 熱 、 往 來 寒 熱 、 心 煩 等 , 更 值 得注 意 的 是 該 方 有 桂 枝 可 降 衝 逆 , 有 花 粉 、 生 牡 蠣 可 滋 津 、 斂 津 止 消 渴 , 用乾 薑 溫 下 寒 、

14、 黃 芩 清 上 熱 , 是 治 療 厥 陰 病 典 型 的 方 藥 , 而 臨 床 用 其 治 療 厥陰 病 常 能 取 效 。四 、 從 臨 床 治 驗 解例 1 李 某 , 女 , 88 歲 。 2002年 10 月 6 日 初 診 。 3 年 來 陣 發 性 心 房纖 顫,曾 長 期 住 院 治 療 未 能 控 制。時 心 前 區 發 緊,或 胸 悶、心 悸,手 足 涼 ,口 乾 , 腰 酸 , 乏 力 , 頭 暈 , 耳 鳴 , 眠 差 , 易 汗 出 , 舌 苔 薄 白 , 舌 質 淡 , 脈雙 側 反 關 , 時 結 。 多 次 心 電 圖 顯 示 : V3 、 V5 S-T下

15、降 , T 波 低 平 。 證 屬 厥陰 病 上 熱 下 寒 , 並 血 虛 水 盛 , 為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合 當 歸 芍 藥 散 的 適 應 證 :柴 胡 12g , 黃 芩 10g , 花 粉 12g , 生 牡 蠣 15g , 生 龍 骨 15g , 桂 枝 15g , 乾薑 6g ,炙 甘 草 6g ,當 歸 10g ,川 芎 6g ,白 芍 10g ,澤 瀉 15g , 蒼 朮 15g ,茯 苓 12g 。 服 藥 7 劑 , 自 感 頭 暈 、 乏 力 、 心 悸 好 轉 , 心 房 纖 顫 發 作 減 少 ,繼 續 加 減 服 用 2 月 , 未 再 發 心 房 纖

16、 顫 , 隨 訪 2 年 穩 定 。例 2 王 某 , 1955年 8 月 19 日 初 診 。 病 6 日 , 服 西 藥 未 效 , 刻 下 往來 寒 熱 , 口 苦 , 咽 乾 , 心 煩 , 胸 脅 苦 滿 , 上 腹 揉 按 有 水 聲 , 小 便 不 利 , 舌淡 紅 , 苔 白 滑 、 脈 弦 細 。 證 屬 少 陽 經 病 , 兼 水 飲 內 停 之 證 , 宜 和 解 少 陽 ,兼 治 水 飲 。 方 用 柴 胡 桂 枝 乾 薑 湯 出 入 : 柴 胡 9g , 黃 芩 9g , 桂 枝 6g , 乾 薑4.5g , 茯 苓 9g , 陳 皮 6g , 澤 瀉 6g , 粉 甘 草 3g 。服 2 劑 , 寒 熱 解 , 胸 脅 苦滿 及 停 飲 症 狀 消 失 ,小 便 通 暢 。 (孟 永 利 傷 寒 論 現 代 研 究 與 臨 床 應 用 ,學 苑 出 版 社 , 1998) 。例 3 女 , 23 歲 。 初 診 : 1961年 1 月 20 日 。 停 經 5 月 , 多 白 帶 , 無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