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71402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某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某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某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某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市四新路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 1 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 1.1 宜昌市建委下达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1.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图纸及批复文件。 1.3 宜昌市规划局下达的规划选址意见书。 1.4 有关会议精神。 1.5 1 :500电子地形图 ( 宜昌市测绘大队 ) 。 1.6 四新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7 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现场调查和实测资料。 2、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情况 设计基本按照初步设计的内容和规模进行设计,未作大的调整。 3、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1. 技术标准 3.1.1 道路 道路等级:城市 II 级次干道; 计算行车速度: V=30km/h

2、 ;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交通饱和设计年限: 20 年;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5 年; 纵坡及坡长: 0.038;265 米 3.1.2 雨水 设计雨水重现期为1 年。 3.2 采用的技术规范、规程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0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

3、范 GB50220-95 城市公共交通标志 - 公共交通总标志 GB58451-86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199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J1500100-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98-98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宜昌市四新路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 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3.3 工程验

4、收标准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9-97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JJ1-90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3-9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土建工程)(JTGF80/1-2004) 电气装臵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 验收时,涉及设计文件未列的标准、规范,应按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范严 格执行。市政工程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一致时,采用要求高的标准。 4、工程概况 4.1 工程范围及规模 宜昌市四新路原为城市支路,但由于解放路和中山路被纳入宜昌市商业步行 街建设范围,

5、 其建成后将封闭车流交通。 故政府决议将四新路提升为城市II 级次 干道,以缓解步行街商业圈的交通压力。四新路起点为环城东路,终点为珍珠路, 道路全长 292.367 米,并与四新横路、肖家巷相交。 道路红线宽度为20 米,道路现状为 6.5 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本次改造拟 将车道扩宽为 13m宽的双向四车道,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侧人行道宽度 均为 3.5m,青石路面砖铺装。 本次改造新建排水主管道和收水系统,并同步建设电力管沟、给水管道、弱 电管线。 4.2 主要设计内容 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管线综合工程、 照明工程等。 5. 工程地质资料暂缺

6、6. 道路平面设计 6.1 平面线形控制 为了减少拆迁量,同时兼顾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宽度大致均等,设计时对规划 的道路中线进行了适当调整,将其略微偏移,但仍为一条直线。 7. 纵断面设计 本次设计未对道路竖向进行大的调整,基本维持现坡度, 0+0200+150段, 道路本身在此段呈略下凹趋势, 且两侧建筑物台阶为34 级,故将该段抬高 10 15 厘米,道路抬高后使道路两侧建筑物台阶级数减少一级,可稍微增加人行道宽 度。 道路两端处在环城东路和珍珠路上的部分保持原高程与坡度,以避免破坏其 现状路面。 8. 横断面设计 8.1 道路断面 四新路现状车道宽度为6.5m,两侧人行道宽度不等,大部路段两

7、侧建筑物间 距均有 20m,本次改造按 20m宽度进行控制,并按此宽度拟定道路断面。本次设计 将原路面扩宽 6.5m,形成 13m宽的双向四车道。道路采用一块板的型式。人行道 宜昌市四新路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 3 宽度保持在 3.5 米左右,铺装宽度以铺到建筑物边为界。 8.2 道路横坡: 机动车道: 1.5,坡顶压圆。 人行道: 1.5%(根据实际情况,横坡可适当调整) 9. 路面结构设计 9.1路面结构型式 拟将改造的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多年的运营,已严重破坏,各种病 害在道路上均有严重反映,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加之路面宽度较窄,并且需在 路中开挖沟槽埋设排水管道,故对现路面采取全部破

8、除重建处理。 新建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拟定路面结构如下: 上面层: 4cm 厚 AC-13c 型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下面层: 6cm厚 AC 20c 型沥青混凝土; 下封层:0.8cm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上基层: 20cm 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下基层: 20cm 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底基层: 15cm 厚水泥稳定级配砾石 9.2 路面弯沉: 根据周边道路勘察资料及确定的交通等级( 中交通偏上水平) ,土基回 弹模量取值E025Mpa 。根据拟定的路面结构,考虑季节修正系数后,经计 算,提供设计弯沉值为25.3 (0.01mm)。设计提供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 竣工弯沉值如

9、下:上面层为23(0.01mm)、下面层为25(0.01mm)、上基层 为 28.3 (0.01mm)、下基层为 55.1 (0.01mm)、底基层为172.9 (0.01mm)、 土基为 298.1 (0.01mm)。 9.3 技术要求: 9.2.1 上面层沥青采用 SBS I-D 型成品改性沥青,要求采用抗滑, 耐磨石料,可采 用玄武岩或本地产的辉绿岩;下面层沥青采用A级 70 号石油沥青。 9.2.2 为使沥青面层各层间粘接良好,各面层及下封层间均需洒布粘层油, 粘层 油宜采用快裂洒布型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 品种为 PCR ,用量 0.3-0.6L/m2 。 9.2.3为了为使沥青层

10、与基层粘接良好, 须在基层上洒布透层 ,透层油采用液体沥 青时用量为 0.61.5L/M2, 采用乳化沥青时0.71.5L/M2。透层油必须紧接在基 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 9.2.4. 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为 0.8cm,施工时应按各按照 微 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操作。 9.2.5. 沥青砼的压实度 , 当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时96% 。 以实验段的密度 为标准密度时 98%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按夏炎热、冬温、潮湿区、 中交通 (偏上水平 )标准;设计孔隙率按4% 5% 控制。 9.2.6上、下基层应选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并严格

11、控制细料含量和水泥剂量, 含水量以减少低温缩裂。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 ,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 要求。 通过方孔筛( mm )的质量百分率() 31.5 19.0 9.50 4.75 2.36 0.6 0.075 宜昌市四新路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 4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9.2.7水泥稳定集料的水泥剂量一般为3% 5.5%,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 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 。 9.3 人行道 9.3.1 人行道结构: 4 厘米厚青石板 + 3 厘米厚 M10水泥砂浆结合层 +12 厘 米 C20混凝土基层 9.3.2 人行道铺装时,横

12、坡可适当调整,和建筑物的衔接要求过渡自然。本 设计的人行道铺装样式为推荐样式,在产品订货前, 需进行试铺。并经业主、规 划、设计等部门认可后方可订货。 9.3.3人行道路面砖采用青石板,厚度为4 厘米。砖规格为60 30 4cm 。 9.3.4人行道均进行无障碍设计,设臵盲道,在道口和单位出入口处以及人 行横道线处设臵斜坡道,以方便残疾人通行。 9.3.5行进盲道及提示盲道块材均采用青石加工, 铺砌宽度为 45 厘米 . 盲道 触感部分高度为0.5 厘米,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为4 厘米。盲道板制作需满足 要求。 9.3.7侧石、平石均采用青石 ( 石灰岩材质 ) ,为机切面,石材应石质一致, 无

13、裂纹和风化现象。石材保水极限抗压强度应大于80MPa 。侧石安装不灌缝,施 工缝最大缝宽控制指标为3mm 。道口转弯处采用弯道侧石,需根据曲率半径定做。 9.3.8人行道铺装采用3 厘米厚 M10水泥砂浆结合层,面上撒素水泥。人行 道基层采用 12 厘米厚 C20混凝土,全宽式道口处基层采用20 厘米厚的 C25混凝 土。侧石垫层及靠背均采用C15豆石混凝土。 9.3.9 人行道垫层混凝土要求支模浇筑,以确保垫层的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9.3.10在通道式道口及三面坡坡道两侧设臵柱拴,柱拴采用芝麻白花岗岩。 9.3.11重要单位出入口采取通道式道口或全宽式坡道和原路接顺,行人过街 处设臵三面坡

14、式坡道。 9.3.12人行道上的所有检查井均采用矩形聚酯复合材料井盖井座。 10. 路基设计 10.1现状路基基本情况: 10.2 路基压实度要求: 本路为老路扩建,车道部分路基均为挖除原路面结构层,在原路基上进行建 设的零填及路堑路床, 本设计要求仍须进行碾压。 路面底面 0-30 以下的路基压实 度96(重型击实标准)。 10.3 路基处理: 若发现湿软路基必须进行处理,采取部分或全部换填天然砾岩的处理方法。 换填用天然砾岩中的砾岩含量不小于50,不得使用粘土含量大的砾岩。要求其 液限小于 28,塑性指数小于 9,砾岩最大粒径不大于 5.3cm,压实度不小于 96。 对于管道沟槽采取砂砾(

15、混合料)回填或C15混凝土满槽填塞,并针对车行 道下不同的管道采取不同的加固补强措施。 11. 交通工程设计 11.1. 交通标志线设臵: 车道中心线采用实黄线,线宽为15 厘米。车道分界线采用断线,线长 宜昌市四新路改造工程设计总说明 5 4 米,间距 6 米,线宽为 15 厘米。在路口设臵停车让行线(白色实线),交 叉口进口道车道分隔线为白色实线。车道边缘线为宽15cm白色实线,与侧 石边线净间距0.25 米。 人行横道的设臵:由于路段距离较小,本设计中仅在四新横路交叉口 处设臵人行横道外,路段上不再设臵人行横道线。 交叉口的停车线设臵在相应人行横道前,距离人行横道2 米处。停车 线采用宽

16、 40 厘米的白色实线。 路段上所有相交的道口均采取禁止左转的通行方式,并设臵停车让行线 和小型右转导向箭头。停车让行线设臵在人行道外缘,采用宽40 厘米的白 色实线。 在路段车行道及路口设臵导向箭头标明车辆行驶方向。 11.2. 交通标志的设臵: 路段上根据实际需要在相应位臵设臵了相应标志标牌,包括减速让行、 停车让行、分道牌、指路牌等,标志牌采用立柱式。用于人行道时不低于 2.5m。各标志牌的图案按照G5768-1999绘制 , 标志牌表面应贴一级反光膜; 指示、警告及禁令标志牌采用单柱3.5m 标志杆结构;组合标志牌采用4.0 米标志杆结构;指路标志牌采用单悬臂H7.5*L6 米标志杆。标牌的设臵可 与路灯灯杆结合。新建杆件采用喷塑镀锌钢管。 11.3. 信号系统的设臵: 城东路交叉口和珍珠路交叉口按灯控进行设计。新建远近红黄绿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