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之阿细跳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4650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鉴赏之阿细跳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音乐鉴赏之阿细跳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音乐鉴赏之阿细跳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鉴赏之阿细跳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鉴赏之阿细跳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作品鉴赏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苏志星090708034音乐鉴赏之阿细跳月一直以来, 我们对音乐的欣赏只是停留在表层阶段,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判断对音乐的喜好, 却并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意境和深层次的信息。经过三周选修课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到很多的音乐知识。下面是对我比较喜欢的阿细跳月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阿细跳月也称“ 阿西跳月 ” 、“ 跳月 ” 。自称 “ 阿西 ” 、“ 撒尼 ” 的彝族 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云南 弥勒、路南、 泸西 等地。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彝族撒尼人和

2、阿细人的民间舞蹈之一。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又称跳乐一、 阿细跳月背后的历史阿细跳月,源远流长。远古时代,人类不知道怎样用火,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有一天雷电击中了枯木而引起一场大火,很多野兽被烧死,人们吃了,感到味道鲜美。 从此才会用火烧肉充饥, 烧起火来取暖。 但在那风吹雨淋又没有房屋栖身的原始生活中,要保存住一点火种,确实非常困难。暴雨一来,火种被浇灭了。没有火了,人们就得挨冻, 吃生肉喝冷水, 给生活带来不少的困难。 有一天,人们在山上狩猎时,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了,便纷纷靠在树上休息。有个名叫“ 木邓” 的小伙子,却骑在一根朽木上

3、面,边休息,边拾起一根细木棍儿,使劲地向朽木上钻。 钻着钻着突然从朽木中钻出火来了。火的再度出现, 使人们欣喜若狂。大家拾柴架火,熊熊的火焰,照得大地通红,烤得人体冒烟。于是围着篝火,边烤边跳。这就是阿细跳月的最初起源。 人们称之为 “ 木邓比 ” , 意为“ 跳篝火 ” 。至于阿细人为何在 “ 三步弦 ” 中始终要保持跳跃的舞姿,还有着一段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阿细地区的人们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奴隶生活。每到播种季节,为了抢时间为奴隶主尽快烧荒、播种,人们等不到烧荒火星的熄灭,就赤着双脚在滚烫的田野上开始翻地、 劳作。为使双脚少受田野上余火的灼烧,便两脚一边不停地跳跃一边进行劳作。 后来,人们在

4、这种不停跳跃动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蹬脚和上肢的左右甩摆、击掌,而逐渐形成了今天被人们喜爱的阿细跳月二、阿细跳月的现在现在的阿细跳月, 分青年舞和老年舞两种。 老年舞缓慢轻松, 随着笛子的节奏,男子的弹起小三弦、月琴、拉起二胡坦然潇洒,喜而不露的翩翩起舞;女的则双手叉腰起舞, 抬着脚,随着笛声、弦声拍着双手, 旋转摆腿,时而围圈齐跳,时而相对而舞,保持着集体舞的阵容,温雅自如,情趣神怡。青年舞是在老年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跳时,先调好大三弦和笛子的音凶,随即男青年率先背着大三弦舞,女青年随之而成队入伙,击掌伴跳,男女青年各成一行,相向起舞,队形随着音乐旋律而前后左右移动变化。青年舞节奏明快,

5、粗犷豪放,欢腾激越。充分体现了阿细人民英勇豪放的气概和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情三、 阿细跳月的赏析阿细跳月以其轻快的节奏让人觉得舒服和愉悦的心情,很自然地让人感觉到彝族人民围着篝火,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的情景,充满了喜悦, 欢快的气息,快乐的节日气氛得到充分展现。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以其浪漫的声音张显着西方浪漫音乐风格。无论是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

6、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而西方的钢琴、提琴等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仿佛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情人。 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 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西方如此,中国更是如此。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的埙的发展以及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者。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 箫声的深沉, 琵琶的铮铮之音, 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了解了中外乐器的不同。在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情趣, 并决定其审美标准。随着音乐文化视野的日益扩大,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世界音乐正展示着丰富多彩和令人耳目一新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