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传记类复习测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4571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传记类复习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传记类复习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传记类复习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传记类复习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文传记类复习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传记类复习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传记类复习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传记专题复习文言文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传记类阅读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在2006 年以前基本上是独霸高考文言文试题选材,

2、此后,古代散文、小品文甚至古小说异军突起,但传记类的“浅易”和取材广泛的特点,使得它仍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2009 年 20 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0 套文言文阅读仍选择了传记。一、客观题部分1. 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从近几年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 个实词范围之内。2. 文言虚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3. 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从近几年来看,大多数是考查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3、)的特点,省略句式的补充成分等方面。4. 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的设题技巧相对较多,近几年来看常用的技巧有:(1)断章取义。也就是说对内容、中心的概括片面。(2)张冠李戴。 此类题目的迷惑性较强,选项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均在原文中有所体现,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正确的。(3)无中生有。此类题目往往是把没有关联的事件用看似很正常的手段联系在一起,这类题型的设计往往很巧妙,一定要多留心。从试题考查项来看,大多数试卷注重对原文的“人物才智品行的分析归纳与内容分析理解与概括”的考查,这也是近几年来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另外还要注意对作者观点的评价这类题型。二、主观题部分这部分表面上只是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对

4、文言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因为要做好这类题目,考生要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以及语言表达技巧方面有较充分的理解。下面结合09 年广东省简单分析一下: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

5、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6、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奇妙B 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 奇: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 C、 诛:诛杀 D、弛:松弛【技巧归纳】考查文言实词重在考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高考题设错的方式一般是用词语的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误导考生犯望文生义、以今解古的错误。错误

7、原因是先入为主,只知其一,不顾其二。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一定要注意那些古今意义不同和古用今废的词语。同时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课本上的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从本义来看,考查的四个字在课本中均出现过,另外还要注意结合语境来理解。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发兵捕之,久不得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是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解析 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及用法。A代词,代李迪 / 表祈使,当,可 B.代词,代亡卒 / 取消主谓独立性C “以何”的倒装,用 / 用来 D

8、竟然 / 竟然7.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迪深厚有器具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 B. C. D. 解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说的是李迪有才情,、与“胆量非凡”无关,删除BD选项,答案选C。技巧归纳解决信息筛选题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次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例如题干中全能说明“胆量非凡”的一组),标准越明,答案才越有可能选准。第三,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

9、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时间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凭主观臆断,一定要从原文出发。A. 不

10、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 ,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 “怒”的只有皇帝。技巧归纳 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题答题技巧:1. 要尊重原文, 实事求是, 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2. 有时作者的思想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需要适当的概括综合,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全貌。遇到这种情况,切忌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3.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9. 断句和翻译。 (10 分)(1)用“ / ”给下列问段断句。 (4 分)李迪贤相也方仁宗

11、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解析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参考答案:李迪贤相也/ 方仁宗初立 / 章献临朝 / 颇挟其才 / 将有专制之患 / 迪正色危言 / 能使宦官近习 / 不敢窥觎 / 而仁宗君德日就/ 章献亦全令名/ 古人所谓社稷臣/ 于斯见之。 技巧分析 1. 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

12、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2.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 “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3.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

13、 “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 “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4.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 之有” ( 宋何罪之有 ?); “如, 何”(如太行王屋何?) ; “唯, 是, ”(唯余马首是瞻) ; “非唯 , 抑亦,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 “不亦 , 乎”(不亦说乎?) ; “何, 之为”(秦则无礼, 何施之为?); “无乃 ,乎(无乃不可乎?) ; “可得 , 欤”(可得闻欤?) ; “得无 ,

14、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诏不许,然甚壮其意。解析该题应首先把握住原文中的考查点:哪几个关键词、什么句式等,然后采用直译,直译不通则适当意译。参考答案: 章献太后对李迪说: “你一向不赞同我干预国家大事,(从现在看 ) 大概是你错了! ” 皇帝下诏没有允许,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技巧归纳要做好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 、雅(语言富有文采)。其次要注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当然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

15、常见的翻译技巧留、换、补、删、调、贯。留,即保留原词。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即改换词语顺序。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增补词语。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即删略词语。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即调整句式。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即修饰句子。指文句中带修辞意味的说法,用典举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补充:文言文阅读的文章体裁都是人物传记,掌握好这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能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言文。现将

16、这类重点词语归类如下,供学生和教师复习时参考。1 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1)辟:征召。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2)迁:升官。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 ( 后汉书陈王列传(3)拜:任命,授给官职。例:同上。(4)举:举荐;例: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 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5)擢:提拔、选拔。例:同上。(6)调:调迁。例:同上。(7)累迁:多次提升。例:累迁吏部侍郎。(2003 年高考卷)(8)徙:改任。例: (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 辽史列传第二十七)(9)拔:提拔。例: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 贞观政要 )(10)除:任命、授职。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 ( 宋史列传七十五 )(11)转:改任。例:太祖敬纳其言,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