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评论写作示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4078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欣赏评论写作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学欣赏评论写作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学欣赏评论写作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学欣赏评论写作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学欣赏评论写作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欣赏评论写作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欣赏评论写作示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论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几个问题:1这部作品说些什么?(内容复述)2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作品意蕴)3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艺术特色)4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作品价值)文学评论的一般框架、先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说明作品在那方面有特色,提出自己的见解、具体分析作品证明自己的见解、最后说明这种特色的价值或意义一、诗歌欣赏(一)顾城远与近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思路与提纲1. 内容复述:2. 主题意蕴:多重意蕴的揭示。3. 艺术特色:象征;精致而含蓄。4. 特别指出:意义的多元化。距离之美对顾城远与近的两种解读20 世纪 8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以顾城、舒婷、

2、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派。他们的诗歌, 在内容上追求自我价值, 具有强烈的反传统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形式上追求整体象征,意象具有强烈的隐喻性与暗示性。顾城的这首远和近,仅有 2 节,短短的 25 个字,在极具象征意味的语言形式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体现出的正是朦胧诗派的总体特点。在结构上,这首诗上节写“你”的行为“看” ,下节写“我”的感受“觉得”。在意象上主要选取了“你” 、 “我” 、 “云” 。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在“你看”与“我感”中错综复杂的展开。“你”在看“我”和“云” ,而“我”何尝不是在“看你” ,因为“我觉得” 也表示了我的一种 “注视” ,恰如卞之琳先生的 断章 所言“你在桥上看风

3、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我注视着你的注视, 感到你看我时 “很远” 、而你看云时却“很近”。由此可见,诗中透露出的一个核心的意蕴就是“距离” ,诗作的“题目”远与近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距离”的强调。这样的诗作,由于具有非常强烈的隐喻色彩, 由于所有的关键的词语,“你” 、“我” 、 “云” 、 “远” 、 “近”等等意义都不确定,因此难有确切无疑的答案,对它的解读实际上存在着多样化的可能。 这里笔者不揣冒昧,根据个人的感悟和理解,对这首诗做出两种解读。其一, “距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作者反思历史、拷问灵魂,经历了那场旷日持久的文革浩劫,政治运动

4、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剑拔弩张, 虽然每日见面微笑, 实则彼此带着虚假的面具。(或: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鸿沟日渐扩大,物质的利益将人们相互拉近,但是心灵的沟通却在现实中变成一种奢望)就如同地铁或公共汽车上的人群,尽管靠得很近, 实际却各自怀着戒心, 心与心的距离相隔千山。 顾城通过这首诗揭示了现代人之间的隔膜、猜疑与心灵距离之遥远。其二, “距离”是一种人生哲理的表达,诗人借“你” “看我” 、 “看云”这个情境,阐发关于“远与近”的哲理。既然“你”能看到“我”,说明“你”“我”之间的距离本应是很近的, “很远”则是心灵之间的距离。 “你”与“云”之间的距离本应是很远的,“很近”则是心灵之间

5、的距离接近。这就告诉我们,空间距离与心灵距离是不一致的。现实距离很远,但心理距离却可能很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此意。现实距离很近,但心理距离却可能很远,“咫尺天颜”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上面两层意蕴结合起来理解:顾城的这首小诗,通过现实距离与心理距离之间的矛盾,暗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疏远。顾城的这首小诗,在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一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人通过 “你”“我” “远” “近”这样几对概念的组合,表达强烈的象征意蕴;二是短小精致,在看似简练平白的语言中传达丰厚的意义,做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需要指出的是, 朦胧诗正因为其已向本身的不透明及诗歌具有

6、的象征性,产生了众多空白点和意义解读的多重可能,给读者预留了想象的空间, 文本中的这些空白,填充与对话,我们能够体会到作品丰厚的意蕴。在我看来,诗歌语言的这种含混与多义,体现的也许正是顾城对意义丰富性的一种追求。二、散文欣赏用生命浇铸出的美读季仲的桃色珊瑚秦敏沙先一生命有什么意义?生命有什么价值?明确肯定的答案是难定的,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出一些否定的答案: 如生命的价值不在其延续时间之长,不在其占有物之多等。生必有死, 如果生命的价值在其延续的话,而一切都将中断的生命岂不就都没有任何价值?许多贪欲的追逐着就是如此认为的,既然生命毫无意义,于是他们就抓住当下渴求满足的欲望,拼命占有,拼命享受,当生

7、命终结,他们占有的身外之物必将撒手离他们而去,于是他们只剩下自身将迅速腐烂的臭皮囊作为自己生命的句号,他们用鲜活的生命演绎出腐烂与他们不同,“许多默默无闻纤弱平凡的小生灵,活着美丽,死后依然美丽;她们的死是美的升华,她们可永生” 她们用鲜活的生命演绎出永恒,浇铸出美丽季仲讲述的 桃色珊瑚的故事如是告诉我们。珊瑚“小若芥末”,渺小而默默无闻,它们生活在大海里,而当来到海边,你当然不会立刻想到它们, 你会把目光首先投向大海, 赞叹海的浩瀚和澎湃的气势,然后你的目光也许会被海岸的断崖峭壁吸引过去,因为它们也同样 “峥嵘磅礴”而大气、醒目。当把目光投向海水,你会先看到鱼虾,因为它们好动欢闹在吸引着你的

8、目光。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你的目光才会偶尔触及它们珊瑚们,然后你才会“愣住”而惊叹于它们的美桃色珊瑚就是这样叙述的,于文章法上讲,这是为表现珊瑚而作铺垫, 然而这种叙述确也反映了珊瑚的真实处境。大自然中, 我们总是毫不吝惜地把目光投向那些高大的静物、欢而闹的动物, 而很少注意我们脚下静静开放的小花;在喧嚣的社会中, 更是那些大吵大闹的大人物,大起大落的大事件冲击、强占着我们的注意、视野粗糙、喧闹的生活使我们的感觉变得粗放而不敏感。但虚夸、 鼓胀起来的人内在往往是空洞的,大红大紫装扮起来的美内在往往是空虚的。 珊瑚活着是美丽的,而她们的美是恬静的,她们静静的像植物中的树然而的的确确她们确是动物,她

9、们就如此地默默无闻,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属性但是,如此默默无闻的生命却绽放出多么令人心颤的美呵这是造化的奇迹。罗丹说,世上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季仲用他的眼睛发现渺小而默默无闻的珊瑚的美,并用诗笔把这种美展现出来, 呈现给我们看。 于是我们粗糙迟钝的感觉或许会被激活,我们被尘世喧嚣所模糊的眼睛或许会被擦亮,我们感到、 想到、看到在世界浮躁乱糟糟的表层下生命的美依然在开放, 而这些绽放着的生命之美会使我们浮躁粗糙的生命相形见绌 但更令人心颤的是珊瑚死后的美。人们看到珊瑚礁表面的美, 于是用这种美去装点自己的生活,“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艺术瑰宝竟是亿万小生命尸骸的结晶?”同样

10、在人的世界里, 文明发展到今天已创造出了许多许多的美,如金字塔,如万里长城等等。 今天我们更多的是欣赏它们表面的雄壮之美,而很少想到这些雄壮之美同样是由千百人的鲜活生命堆砌起来的美,所以我们对这些美采取的是“玩赏”的态度,而玩赏的眼光将看不到这些美中的令人心颤的曾经鲜活的生命静态的美中总凝结着曾经鲜活的生命,自然界、人的世界中皆如此。 这就是珊瑚礁很少有人知道是曾经鲜活的珊瑚们的尸骸堆砌而成的美给我们的启示,当我们面对这些美时, 欣赏中更多带几分崇敬吧对生命、对死去的美丽生命的崇敬。被做成标本装在玻璃瓶中的桃色珊瑚,是一种在痛苦中升华的美, 这是用鲜活的生命浇铸出的美。 美在生命, 而你想要创

11、造真正的美, 就必须在美中灌注进生命灌进作为创造者的你自己的生命、心血。在轻松的游戏中我们也会摆弄出一些美,这些美也会让人觉得有意思, 如文学之游戏文字, 如艺术之玩弄技巧,但这些美缺少的是生命, 因为你们没有灌注你们自己的生命于其中。尼采说:“我喜欢用血写的文字。 ”今天我们赞叹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因为她是用生命、用心血浇铸而成的。 真正的美是永恒的, 而生命要想永生必须把自己奉献给美,灌注进美的生命是永恒的。世界万物,莫不如此。本文文字优美,把握住了“桃色珊瑚”的美的精髓所在,但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珊瑚以及类似珊瑚的事物的美的态度“我是喜悦,还是哀伤?”“我的故事不仅仅是故事,还是一种思念,

12、一种凭吊”。对一切用生命浇铸出的美、用心血凝结成的美,我们除了赞赏以外,不还应该有些“哀伤”、 “凭吊”的肃然起敬吗?三、小说欣赏有关汪曾祺陈小手的赏析文章对民族心理的克制性批判汪曾祺 陈小手赏析名作欣赏2005 年.15期愚昧阴暗的礼教观念人性美的悲哀人性美的悲哀解读汪曾祺的陈小手王永平汪曾祺的小说具有散文和诗性的美, 其主题风格更是彰显了一种淳朴的人性美,冲淡平和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如20 世纪 80 年代极受赞誉的受戒 ,写的是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少女小英子如梦似幻般的爱情故事,表现了无视佛规戒律的僧俗之间奇妙和谐的人性美; 大淖记事描述了秀丽可人的巧云与年轻风流的锡匠十一子纯真赤诚的情爱世界

13、,虽曲折哀淡却摇人心旌, 展示了充满民俗风情的大淖沿岸特有的健康的人性美。在汪曾祺所创作的诸多小说中,陈小手历来较少受到世人的评论。笔者认为,小说陈小手虽然情节简单,文字短小,但文本所渗透的主旨意蕴却是意味深长的:“活人多矣”的男性产科医生陈小手为何惨遭团长毒手?陈小手为何难以在当时那个社会生存下去?作者仅仅是想揭示军阀的残忍愚昧与黑暗社会的罪恶吗?基于以上问题, 笔者根据汪曾祺特有的创作风格,认为作者在本文中反映的根本在于人性美的悲哀。下面试着从三方面来阐释此论点。一、人性的愚昧与丑陋对世人的浸淫汪曾祺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表现了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悯

14、情怀,对人性的极大关注。在陈小手中,作者写的是旧军阀统治时代苏北高邮里下河水网的故乡之事。虽然缺少受戒中那种清新的田园风情,缺少小和尚与农家少女那种醉人的初恋与浓郁的乡情,却多了一份生命的沉重感,多了一份对旧社会中人性的愚昧与丑陋的温婉的批判。小说中陈小手处在一个军阀当道、愚昧守旧思想十分浓厚的动荡年代,来到一个非常偏僻落后的小城行医, 凭着一双巧手与一匹快马, 成为当地一位出名的男性产科医生,但他的行医受到人们的非议,最终惨死在一个“联军”团长的枪下。小说开场,作者叙述了当地特有的民情风俗:“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 ”这让我们对新生命的诞生仿佛有种深深的

15、忧虑,因为:首先,老娘毕竟不是医生, 不懂医道,当然不如产科医生顺当;老娘接生虽然有土办法, 似乎也享有盛誉,但若遇到产妇胎位不正或其他情况时,也是束手无策。接生乃人命关天之大事, 岂能儿戏!然而令人感到荒唐可笑的是,男人学产科, “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 不屑为之。” 所以陈小手在这一带的出现,自然会被视为异类。新生命的诞生最能触动人的心弦。作者善于把握住这一点,于是借“接生”这个广为人知的话题, 向读者揭示了一个荒谬而可悲的世界: 在 “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之大防” 等封建观念的桎梏下, 人们早已失去了对事物最简单最基本的判别能力,习惯于逆来顺受。我们知道,只要能够使孩子顺顺当当地生下来

16、,能够使新生命鲜活地来到这个世间, 能够尽量减少产妇的痛苦, 至于接生者是男是女,倒是无关紧要。但本文中的事实并非如此,而是愚昧与丑陋大行其道:“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 接生顺当。” “谁家回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 “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 “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看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善于接生的陈小手在世人的心目中倒显得无关紧要。小说末尾团长所言更是发人深思, “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由此可想而知,人性的愚昧与丑陋是何等荒唐地浸淫着世人的心!因此,作家正是以普通的日常生活为基点,把真挚的目光投向生活的阴暗角落,开掘人性的虚伪、丑陋与鄙俗,使作品流溢出冷峻的色彩。面对一个个被扭曲的心灵, 作家以清醒的头脑关注人性,把笔触伸向人性的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