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8.1.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54162974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8.1.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8.1.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8.1.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8.1.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8.1.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8.1.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8.1.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ge 1,教学目的: 1 . 使学生理解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2.使学生掌握相关点法(也称代换法,中间变量法,转移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与椭圆有关问题的解决.,Page 2,教学重点: 运用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教学难点: 运用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 ,Page 3,回顾: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 、 F2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2a |F1 F2 | 。这两个定点叫做焦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焦距|F1 F2 |用2c(c0)表示。,1. 满足几个条件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平面内-这是大前提 动点 M 到两个定点 F1、F2 的距离之和是常数

2、 2a,即:|MF1|+|MF2|=2a. 常数 2a 要大于焦距 2c ,即:a c .,2. 椭圆的定义式:,|MF1|+|MF2|=2a. (2a|F1 F2 | ),Page 4,例1. 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求线段PP的中点M的轨迹。,解:当M是线段PP的中点时,设动点M的坐标为(x , y),则P的坐标为 (x ,2 y),因为点P在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的圆上,所以有,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即,方程是,x,y,Page 5,变式练习: 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轴作垂线段PP,

3、若M分 PP之比为1:2,求点M的轨迹。,Page 6,例2.已知x轴上的一定点A(1,0),Q为椭圆 上的动点,求AQ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动点M的坐标为(x,y),则Q的坐标为(2x-1,2y),因为Q点为椭圆 上的点,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是,Page 7,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相关点法是在动点的运动随着另一个点的运动而运动,而另一个点又在有规律的曲线上运动,这种情况下才能应用的,运用这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寻求两动点的坐标间的关系 .,(也称代换法,中间变量法,转移法),Page 8,例3.长度为2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滑动,点M分AB的比为2:3,求点M的轨迹方程,

4、x,解:设动点M的坐标为(x,y),则A ( ,0) ,B(0, ),因为,所以有,所以点的轨迹方程是,Page 9,例4.已知定圆Q: ,动圆M和已知圆内切且过点P(-3,0),求圆心M的轨迹及其方程,解: 已知圆可化为,圆心Q(3,0),所以P在定圆内,设动圆圆心为M(x,y),则 为半径,又圆M和圆Q内切,所以,即|MP|+|MQ|=8,故M的轨迹是以P,Q为焦点的椭圆,且PQ中点为原点.,故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是:,Page 10,课堂练习: (1)已知椭圆 上一点P到椭圆的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 ( )A.2 B.3 C.5 D.7,(2)已知椭圆方程为 ,那么它的焦距是 ( )A.6 B.3 C.3 D.,Page 11,(3)如果方程 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 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0,+) B.(0,2)C.(1,+) D.(0,1),(5)过点P( ,-2),Q(-2 ,1)两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_,(4) 过点A(-1,-2)且与椭圆 的两个焦点相同的椭圆标准方程是_,Page 12,书面作业, P. 132 复习题八 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