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食用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244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昭:食用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昭:食用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昭:食用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昭:食用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昭:食用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昭:食用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昭:食用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用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的本质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农业生物循环中各个环节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移的速率, 决定着人类生产效益的高低。 因此,农业的任务应该是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充分利用生物的生理遗传特性,投入最少的劳动,进行生物的再生产,以获得较多的人类所需的原料食物和能源,并创造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优良条件。从这一目的出发考虑问题, 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必须是能够最充分地把植物生产所截获的太阳能转化为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根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植物是生产者, 动物是消费者, 而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食用菌能直接利用和降解农副产品废物中的主要

2、成分木质纤维, 在自然界生物学降解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则能把人类不能利用的绝大部分植物化学能转化为新的化学能贮存于动物体内,由于动物的这一特殊生态功能,大大扩充了人类能直接利用的生物量。所以,开发食用菌生产,发展养殖业,可以加快农业纤维废弃物在生态循环中的转化速度,增加产品输出,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是建立生物能量和物质良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从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工程系统结构的建设来论证食用菌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工程系统结构模式:工程是人类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工艺系统。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多层次多级别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食用菌、家畜饲养属于农业生产范畴,当然只有和“ 大农业 ” 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建设菌畜业生态工程系统,并非是各部件的集合,而是相互作用的各组份所构成的整体。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工程是以养殖业为龙头,以食用菌栽培为纽带和中间环节, 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 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生物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 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饲料、燃料和其它原材料输入, 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品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

4、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经过养殖、种菇两个生产途径输入运转模式后, 在多次反复的循环利用过程中,使纤维素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 增加了许多生物量和经济产量的输出,最后以优质的有机肥还田。这样的物质与能量循环体系,环环紧扣,通过多个环节多次截获能量, 从而提高了整个生态工程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个运转模式中, 畜粪与农作物秸秆、 秕壳等一起进行腐熟发酵处理,成为栽培食用菌的生产原料。 食用菌栽培后的菌糠下脚料纤维大分子化合物得到了大幅度的降解,再经其它微生物简单发酵, 又为养殖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蛋白生物饲。栽培蘑菇后的菌糠也

5、为黄粉虫的饲养提供了稳定的腐屑来源, 黄粉虫是相当于鱼粉的优质高蛋白饲料。在这个运转模式中, 养殖场的粪尿废水通过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为模式系统提供了能源,最后所剩的沼水流入水塘,生长水生植物饲料,最后所剩的废渣再经菌肥微生物堆沤发酵,调配混合后即为优质有机肥料。 这种有机肥属于氨基酸腐殖质有机复合肥,除了为作物提供平衡的氮与碳源外, 在土壤中还进一步分解, 形成具有良好的通气、蓄水能力的腐殖质, 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团粒结构的形成,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2.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工程系统中的微生态工程系统:微生态工程系统是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工程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

6、作用是利用微生物在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中连续发酵,多次截获能量, 使纤维素及系统内有机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它对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还原功能。由于它们体积小和抵得住长时间的不利环境条件, 所以在生物圈内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包含着集合的巨大数量的代谢能力和迅速调节环境变化的能力。类此的代谢多样性证明了极大多数自然有机物质引入任何环境都将会被转化成其它物质。这正是微生物资源在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工程系统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基础。第一条 “ 分解链” 确定为三个分解步骤。第一步是作物秸秆、畜粪混合物,在特定的发酵条件下,嗜热细菌、嗜热放线菌及高温

7、真菌大量繁殖,利用基质中易降解的碳水化合物,降解纤维素大分子物质和进行氨转化,最终这些嗜热菌的细胞等由多糖类所构成的间质包裹形成微生物的生物量。其作用是使基质混合、除臭、腐熟,并为下一步食用菌的生长创造具有 “ 专一性 ” 的营养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步是食用菌真菌演替(人工接种)取代了嗜热菌,以嗜热微生物菌群为营养,且更为有效地使秸秆纤维大分子得到大幅度降解和利用。由于种菇后的菌糠基质蛋白质含量偏低和适口性较差,用做家畜饲料还须进行第三步, 再接入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处理,以达到改善适口性和提高菌糠中的蛋白营养物质。第二条 “ 分解链 ” 是将家畜饲养中的粪尿、废水及系统内有机废弃物,经沼

8、气微生物发酵,一方面净化环境,杜绝了病虫害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为生产系统提供了能源补充。最后是将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污泥再经接种生物菌进行堆沤发酵,并补加混合磷、钾等元素,即为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产品。3.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态工程系统中的技术体系。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工程系统是在人强有力干预下的一种高效人工生态经济系统, 具有它的稳定性。 其表现在除系统的生产力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变动而频繁变化外,还包含营养物质与能量平衡的动态稳定和系统产出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两层含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系统的稳定性是建立在系统内科学完善的一整套技术体系基础上的。在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工程系统中,种植业要根据家畜饲养

9、营养需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经过科学的种植制度,对粮食、饲料、饲草作物的种植比例、播种时间、空间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养殖业首先要掌握家畜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量,选择适合的饲料, 构成最佳的饲料配方,并在饲养管理方面,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运用先进的配种繁育技术,构成群体的合理组成,选择最佳的出栏期;食用菌栽培,菌糠蛋白生物饲料生产要进行菌种的选育、提纯、复壮、要掌握基质培养物的发酵技术、 栽培管理技术, 还有植物保护、畜病防治、有害菌控制等等。 产品加工技术更具有其深度和广度。这些都需要高新科技和现代技术装备的支持, 以及配合有一群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4.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工程系统营运状

10、态的最优估价: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生态经济系统的建设,应具有高效而经济的物能传输机能和和谐的结构,既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变化,又能克服影响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并具有一定的净化环境污染的能力,又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挥最佳的生产效率, 其营运状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的估价优势:在空间结构设计上, 不同生物生存于空间不同位置上,呈现立体配置状态。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空间,立体与平面的有机组合,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佳的效率结构。在种群结构组合上, 依据自然生态规律, 增加了生物种群和个体的数目,加长了系统内 “ 食物链” 、“ 分解链 ” 和“ 加工链” ,建立了以多

11、能互补为纽带,并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多层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利用的网络体系,从而增加了生物产量,使系统生产力得到最大发挥。在生产结构上, 由于确定了食用菌为纽带作用这一主导直接因子的合理位置,使得纤维素废弃物成为系统内物质转化的重要资源,增强了系统的功能效益, 也使一系列非主导性的、 间接因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整个系统发挥了较好的“ 空龄效应 ” ,有效地利用了劳动力资源和设备、 设施,从而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固定资产折旧和管理费用摊派的额度;如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实现了整个生产过程无废物、无污染化。充分体现了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不仅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经济规律。在运转机能建设上, 高新科技和现代技术装备, 为系统具有内在的和谐秩序和最佳的动态平衡状态奠定了重要基础,使系统内各网络结构既联系又制约的关系到了平衡协调,提高了系统生产能力, 保持了系统的高度稳定性和自我维持能力。现代菌畜业集约化生产采用工厂化生产设备、设施和电脑数字化控制系统,使生产流水线实现全自动化封闭式生产。实施标准化生产、环境控制和现代管理技术,创造了极高的生产力和极高的经济效益。它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价值转移, 从而维持了系统的有序状态和自我调节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