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的定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2218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模式的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模式的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模式的定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模式的定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模式的定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模式的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模式的定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模式的定义 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 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 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 教学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其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2.关于教学模式定义的国外研究 美国教学研究者乔以斯和韦尔于1972 年出版教学模式一书,专门系 统地研究了流行的各种教学模式。在我国近些年也有人专门撰文介绍和研究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对于教学模 式的定义,国内外研究者们看法并不一致。在国外较有影

2、响的教学模式定义 是乔以斯和韦尔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 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他们把教学模式定义为一种教学范型或计 划。实质上,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计划只是它的外在表现,教学模式 蕴含着某种教学思想或理论,用“ 范型 ” 或“ 计划 ” 来定义教学模式显然将 教学模式简单化了。 美国两位著名的比较政治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在研究了一般模式后下 的定义是: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比尔和哈德格雷 夫的模式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模式是现实的再现,也就是说,模式是现 实的抽象概括,来源于现实;第二,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也就是说,模式 是一种理

3、论,而非工艺性方法、方案或计划;第三,模式是简化的形式,也 就是说,模式这种理论性形式是精心简化了的,以经济明了的形式表达,例 如爱因斯坦用E=mg2 来表明能量与质量的互换原理,是一个典型的简化形 式。比尔和哈德格雷夫的模式定义较为科学地揭示了模式的本质,是可取的。 3.关于教学模式定义的国内研究 在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大致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是认为模式属于 方法范畴,其中有的认为模式就是方法,有的认为模式是多种方法的综合; 第二种是认为模式与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种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和 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模式;第三种是 认为模式与 “ 教学结构 功能

4、 ” 这对范畴紧密相关,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 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做出的主观选择。上述教学模式定义 在某些侧面反映了教学模式的本质,但尚欠科学。第一种定义与乔以斯和韦 尔的定义有同样的简单化缺陷。实质上,教学模式既不是方法,也不是方法 的综合。第二种定义实际只承认模式与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教学模式 的形成,并非严格的科学定义。第三种定义触及了教学模式的本质,即结构 与功能,但也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那么,究竟应怎样定义教学模式呢? 当前国内有关教学模式界说,大致有下列五种: (1)教学模式属于方法范畴。其中,有人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有人则把教学模式视为多种教学方法的综

5、合。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表 现为不同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 模式。 (3)教学模式与“ 教学结构 功能 ” 这对范畴紧密相关。 (4)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 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5)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 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类见解:过程说和结构说。 持过程说的学者将教学模式纳入教学过程的范畴,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 学过程的模式,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 策略体系 ” 或 “ 教学样式 ” 。其中

6、 比较典型的提法是:“ 教学过程的模式,简称教学模式,它作为教学论里一 个特定的科学概念,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 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 序。 ” 持结构说的学者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结构,从广义上讲, 是指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组织规律和形式。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 教材三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各阶 段、环节、步骤等要素的组合关系。一般使用这一概念时,多是从后者来理 解的。结构说的典型提法是“ 把模式一词引用到教学理论中来旨在说明一定 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

7、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 架” 。 上述的第( 1)种界说混淆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间的界限。教学方法 与教学模式,各有其独特的内涵,绝不能混为一谈。第(2)种和第( 3)种 界说都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没有揭示出教学模式的本质。第(4)种界说用 语不科学。教学模式是教学程序还是策略体系,没有说清楚。第(5)种界说 会使人形成教学论就是教学模式的错觉。而美国人提出的教学模式界说,是 把教学大纲与教学模式相混淆。因此,该界说不能成立,或者说是不科学的。 因此,确定教学模式的概念,既要考虑逻辑学对下定义的要求,又要注 意吸收诸如系统论等新科学研究成果,研究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教学模式的发 展规律,吸取现代

8、教学模式理论的精华,并对教学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后, 才能给教学模式下一个比较贴切的定义。 我们认为对教学模式的概念作如下理解较为妥当:“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 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 动程序。 ”“结构框架 ” ,意在凸现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 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 活动程序 ” ,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 可行性。 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教学模式的发展具有以下四个趋势: 1.重能力趋势 以赫尔巴特理论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在强调系统、严格地传授知识的同 时,并不否定发展能力的意义;不过它把发展能力置于次要的、从属的、“ 兼 顾” 的地位

9、。赫尔巴特在否定以洛克为代表的“ 形式训练 ” 论时,走向了另 一个极端。 现代教育家们不再在知识与能力两方面各执一端,相互否定。人们普遍 认为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是教学的双重任务。但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谁是 教学的首要任务?对此,有的人在肯定能力意义的同时宣称传授知识是教学 的首要任务;有的人认为二者并重;有的人则强调发展能力是教学的首要任 务和基本任务。这三种人大体可称为“ 保守派 ” 、 “ 温和派 ” 、“ 激进派 ” 。 各派在以下两个问题的意见上是一致的:第一,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 培养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第二,知识、能力有密切联系,能力是学习知 识的条件。基于这两点,现代教育

10、家在研究和表达教学模式时无不把发展学 生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化程度和个人社 会生活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一般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必 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在设计或归纳教学模式时,必将越来越重视 能力。 2.重学生趋势 可以说,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模式都在某种程度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 过程的认识上。不过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并不等于承认学生在教学 中的主体地位。例如,赫尔巴特研究学生的学习,是为研究如何发挥教师权 威作用服务的。 在教育史上,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40 年代的美国、 20 世纪 20 至30 年代 的前

11、苏联、文革期间的中国,都犯有轻视教师主导作用、轻视系统严格的知 识教学的错误。人们在认识到这一错误后,自然又在不同程度上向传统教育 回归。在仓促的“ 回归 ” 中,难免再犯轻视学生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的错误, 这就需要纠正 “ 过正 ” 的“ 矫枉 ” 。于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了当代教 学模式的共同特征,一些教学模式甚至直接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 用作为建立和推广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前提。 除了教学基本规律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外,推行终身教育和建立“ 人 一机 ” 学习机制等,都要求教育者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预见, 人们将由目前的普遍赞成、实行“ 带领 ” 学生学逐渐转变为普遍赞

12、成、实行 “ 引导 ” 学生学。 3.心理学化趋势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教学模式的心理学色彩越来越浓厚。古代的孔子模 式、苏格拉底模式基本上不带心理学色彩;近代的赫尔巴特、乌申斯基等人 则把教学理论与对学习心理的认识结合起来论述自己的教学模式;而现代的 布鲁纳模式、巴特勒模式等,在某种程度上则是现代心理学的产物;具有开 拓意义的算法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等,如果离开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不仅会失去价值,甚至不能成立。 现代心理学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现代心理学在认识的发生发展方面、在 能力结构及其发展方面、在疲劳研究方面、在记忆原理方面、在心理语言方 面、在暗示及潜能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遗

13、憾的是,一方面心理 学研究的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推广,另一方面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往往 凭经验办事,甚至对心理科学的新成果持怀疑态度。这就需要借助于教学模 式,在心理科学与实际应用之间发挥中介、桥梁作用。 随着生理学(特别是脑科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必能 更清晰客观地阐明人类学习机制。从心理机制角度科学地设计和叙述教学模 式,不仅是必然的,而且能够越做越好。 本世纪 20 年代,普雷西设计了第一台教学机器,开创了把电子技术引入 教学过程的记录。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程序教学机器、 电子计算机等正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成功地介入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模式的 专家们将不得不考虑

14、这一特点。在这个意义上,程序教学理论开了研究机辅 教学的先河。 此外,从教学模式自身发展的方式和规律来看,还显示出两个较重要的 特征: (1)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在本世纪50 年代以前, 教学实践中基本上由赫尔巴特模式教学和杜威教学模式先后占主导地位,教 学模式单一。 50 年代末以来,各种教学模式向具体的教学方向分化出来,呈 现出多样化趋向,很难说由哪一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不同教学模式相互批 评、竞争、借鉴,发挥着各自特有的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了选择教学模式 的广阔天地。 (2)从归纳教学模式向演绎教学模式发展。教学模式的形成有两种方 法,即由概括实践经验而成的归纳法和靠逻

15、辑生成的演绎法。50 年代以后产 生的教学模式大都属于演绎教学模式,即从一种思想或理论假设出发,设计 一种教学模式,用实验检验证明其有效后,确立这一教学模式。从归纳模式 向演绎模式发展,说明50 年代以后,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发生了变革,科学 水平有了提高。 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课堂教学当然也有自身的结 构。所谓结构是指在某个系统范围内元素联系的内部形式,它包含着元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活动和信息往来。课的结构,就是指一节课的各个要素联系 的内部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教材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一 堂课的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然而,

16、人们对课堂 教学结构的研究远不够充分。教育史上有过两种影响深远的课的结构模式, 即德国教育家J.F 赫尔巴特的 “ 四段论 ” 和前苏联教育家N.A 凯洛夫的 “ 五 环节 ” 。赫尔巴特把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 明了 联合 概括 应用 ” , 视为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凯洛夫则用教师的施教程序“ 组织教学 复习旧 课 讲授新课 巩固新知识 布置作业 ” 五个环节取代教学过程。他们虽然 分别从学与教两个不同的侧面来说明教学过程,但没有说明教学活动是学生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以形 成和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这一本质,也没有反映出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性特 点。而凡是结构都是一种整体的存在,对课堂结构的分析,如果不表现出它 的整体性,就不可能揭示出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自然,也就不能从本质上 说明它自身。事实上,这两种结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教学模式包含的 诸因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完整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结构一般包含如下因 素: (1)主题。教学模式的主题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