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课例研究与反思课件全国通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2014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5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课例研究与反思课件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课例研究与反思课件全国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课例研究与反思课件全国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课例研究与反思课件全国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课例研究与反思课件全国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课例研究与反思课件全国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科学探究题课例研究与反思课件全国通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性、情境性; 过程性、生成性; ,有效课堂 是基本要求; 充实快乐课堂 是最高追求,新认识、 新境界; 缺有所补、 学有所得; ,一、一点切入、多维发散,动态讲练具相关性的试题,课例1:“化学视角”下的蜡烛,课例2:探究空气的成分,课例3: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生成H2的快慢与多少,课例1:由蜡烛引出的化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后有以下10个 蜡烛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状态和颜色? 蜡烛由什么组成?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 用火柴点蜡烛时,为什么开始很难点着? 平时家中断电,用蜡烛照明时,室内为什么会有黑烟?黑烟是什么物质? 当吹灭蜡烛时为

2、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么?白烟能否燃烧? 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点燃蜡烛为什么要先点棉线?棉线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 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 蜡烛一经点燃,为什么能持续燃烧? 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暗?,讲题策略:营造追问氛围,维持高思考力水平,课例2:复习课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设计,空气 的组成,定性 研究,现象解释: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定量 研究,材料分析:稀有气体的发现,实验评价:测定空气中O2体积分数的实验,教学重点、能力训练点,课例2:复习课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设计,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氧气

3、 的体积,空气 的体积,物质反应 消耗氧气,反应能否 耗尽氧气,反应是否 仅消耗氧气,容器内气体 减少的体积,100%,反应能否 生成气体,反应是否 放热吸热,从实验原理分析,课例2:复习课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设计,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氧气 的体积,空气 的体积,物质反应 消耗氧气,操作是否 破坏气密性,容器内气体 减少的体积,100%,装置是否 漏气,从仪器装置、 操作方法的 角度分析,集气瓶容积,密闭容器 的容积,课例2:复习课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设计,下列装置能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课例3: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的生成H2量的探究,类题1:,如右图所示,在甲、乙两支完全相

4、同的试管中, 装有足量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盐 酸,在两只试管上方各罩一个完全相同的气球, 两个气球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金属A与B,现 同时提起两只气球,使其中的金属迅速与稀盐 酸接触反应。实验发现:开始时,甲气球迅速 鼓起,而乙气球鼓起较慢。反应结束时,甲气 球鼓起的体积比乙气球大。根据以上事实,可 得出以下结论: ; 。 若在上述条件下,A、B两种金属与盐酸反应 均生成+2价盐,据此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的相对原子质量比B小,类题2:,等质量的金属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 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显 2价),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 所示,下

5、列判断正确的是,类题3:,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 加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 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金属X粉末,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与X等 质量的金属Y粉末。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右边,当两种金属 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偏向左边。则X、Y的组合是,AX是Mg,Y是Fe BX是Zn,Y是MgCX是Zn,Y是Fe DX是Fe,Y是Zn,等质量X产生H2 比Y少,解题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金属的 活动性,金属的 价量比,最终生成H2的多少,反应的快慢,决定,决定,二、举一反三、类比归纳,领悟基本的化学学科思维

6、方法,课例4: 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有三套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图中A、B为体积未膨胀的气球。实验时均把分液漏斗中的溶液(过量)加入锥形瓶中,并轻轻振荡。锥形瓶和分液漏斗中分别盛放的试剂见下表。请根据题目要求填空:,课例4: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也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 在左图的装置中,倒置于铁架台上的圆底烧瓶 中充满干燥的氧气,连接在瓶塞上的导管伸入到烧杯内的水中,止水夹关闭。不久就可看到白磷自燃起来,待白烟消失、烧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即可看见

7、瓶内的喷泉,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 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在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硝酸铵 比较甲、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甲装置是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烧瓶内部的气压;乙装置是_锥形瓶内部的气压。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原理与上述_(填“甲”或“乙”)装置原理相似。,备选试题:,亚硫酸钠(Na2SO3)受热会分解,它在有H2O存在时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钠(Na2SO4)。实验室贮存亚硫酸钠的试剂

8、瓶极易炸裂,你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 如果试剂瓶在冬天容易炸裂,应是原因 (填上述的序号);如果试剂瓶在夏天容易炸裂,应是原因 。,课例4: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消耗气体后装置内气压变小,装置内气压可能变大,课例4: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密闭装置气压,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组题思路:,小强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白烟P2O5, P2O5易溶于水。,一、看看这个实验控制了哪些变量:,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 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

9、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二、SO2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查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 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则证明假设成立。,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 色滤纸染成紫色

10、,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 在(I)、()、()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小涛同学认为,若 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二、SO2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交流与反思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 (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结 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寒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 的实验(图中试管内条形物为铜片)。,半

11、个月后,他发现只有B试管中的铜片生锈了。请根据实验回答 :, D试管中的铜片不会生锈,可能是因为试管中缺少 (填化学式)的缘故。, 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还缺少若干对照组,请你补充其中的一组(可图示) 。,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四、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每10g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备用, ()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四、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根

12、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_,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 在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而不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于_。 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由:_,影响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放出氢气速率的变量,金属的的种类,酸的种类,温度,金属的形状,酸的质量分数,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是什么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与等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意外发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稀硫酸。,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SO42 对反应

13、无影响; Cl对反应无影响, S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Cl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 SO42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发现 问题,分析比较,做出猜想,踏上探究之旅,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实验探究,解释现象,请将表格中空格补充完整。,上述猜想 是成立的。,若将第二组实验中添加的试剂NaCl改为HCl气体,能否 完成探究任务?原因是 。,形成结论,评价反思,课堂小结,控制变量法,如何控制,化学试题,控制什么,课例5: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三、组题讲评、把握特点,有针对性地形成解题能力,课例6: 填空题解题指导,课例7: 有新信息的综合探究题解答,填空题是介于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

14、之间的一种题型。它们的答案有时惟一,有时不惟一,有一定的开放性。是化学习题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传统题型。特别是具有小综合特点的分析说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它们具有取材广泛、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等特点。这种题型不但能考查学生的双基,还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基本要求是:简明扼要。,课例6:填空题解题指导,课例6:填空题解题指导,新闻报道河北秦皇岛:小雨引“燃”一车电石很好地说明水可“引火”。该报道称:5月9日傍晚,一辆储运电石的汽车因未做好防水工作,行驶过程中天降小雨,引发车厢着火已知:电石(CaC2)不可燃,与水接触剧烈反应产生乙炔(C2H2)。 (1)电石与水反应属于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电石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CaC2+2H2O=X+C2H2,X的化学式为_。 (3)根据上述信息,请从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角度,说说你对乙炔气体的认识(各一条)。 答:组成_;性质_。 (4)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应该如何保存电石?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