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1808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主讲:常春勤 邮箱:,?,城市规划学科是怎样产生的?古代有哪些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规划思想?,?,近现代有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本章主要内容,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3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商代 开始出现我国的城市雏形 河南偃师商城 郑州商城 安阳殷墟 湖北盘龙城,图:郑州商城遗址,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及北关一带,距今大约3500年历史。平面接近长方形,约2000*1700米。,1)城市中心位于河流南岸的河湾处(

2、选址) 2)宫室建筑群成组排列,似有定局。 3)宫室西南有一段壕沟(防卫设施) 4)住区东西南北相对,出具四合院雏形,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此后两千多年我国封建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周代 是我国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祖: 祖庙(太庙),是帝王们祭祀祖先之处; 社:社稷坛,是帝王们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 朝:朝廷,皇城的前面是帝王上朝听政之处; 市:市场,是都城的商业交易之地。 夫:农村井田单位。,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

3、思想,周王城模式复原图,“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周礼.考工记,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唐代长安城,明清北京城,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三)战国时代 城市向着多种规划布局模式发展,1、 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鲁国国都曲阜:完全按照周制建造 吴国国都:充分考虑了江南水乡的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 齐国临淄城:规划因地制宜,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向取直,东西沿河道蜿蜒曲折,防洪排涝设施精巧实用 鲁国济南城:打破了严格的对称格局,与水体和谐布局,城

4、门的分布并不对称。,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三)战国时代 城市向着多种规划布局模式发展,2、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 小城是统治者居住的王城,大城是城市居民居住的外城(郭)。,战国时代齐临淄城,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三)战国时代 城市向着多种规划布局模式发展,3、战国时代形成了两本极为重要的著作: 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商君书:论述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四)汉、三国、隋唐

5、城市规划思想逐步完善,中轴对称布局: 大小套城: 方格状路网 里坊制:,三国时期曹魏邺城,中国汉代长安城,唐代长安城,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思想,(五)宋代 开放的街巷制的形成,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建设中绵延了千年的里坊制逐渐被解除,北宋中叶的开封城出现了开放的街巷制,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新发展。,北宋汴梁城我国封建后期城市的代表,1、道路系统:除了井字交叉的道路外,还出现了丁字路 2、专门市场的形成,3、娱乐场所 4、园林、风景区建设及街道绿化,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二、古代西方及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思想,(一)古代埃及 城市防御职能,古埃及城市-伊套

6、伊,城市四周布满堑濠,城防坚固厚实。,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二、古代西方及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思想,(一)古代埃及 分区布局思想,古埃及卡宏城,城内又用墙分为东西两部分。贵族区有宽阔的院落,布置别致;贫民区建造简陋,居住拥挤。,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二、古代西方及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思想,(二)古代两河流域 建筑围合及构图思想,美索不达米亚吴尔城,以宫殿、庙宇和观象台为中心, 中心建筑围合成院落,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二、古代西方及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思想,(三)古希腊 卫城建设,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的排列不死板,既考虑从城下仰望时的美,又考虑置身其中的美,充分利用了地形。,建筑群布置上,以铜

7、像统一构图,点出主题。不机械地平行或对称,分散排列,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角度朝向人们。,1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二、古代西方及其他国家的城市规划思想,(三)古希腊 希波丹规划模式,1、 方格形道路网 2、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和一些建筑艺术上有联系的公共建筑组成,普列耶城,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产生的背景,(一)工业革命的爆发及其带来的城市发展矛盾,1785年爆发的工业革命 给社会和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口拥挤、住房短缺、城市中的贫民窟大量涌现,疾病、瘟疫横行,城市居民的死亡率大 大高于农村地区。,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产生的背景,

8、(一)工业革命的爆发及其带来的城市发展矛盾,英国对平均死亡年龄的调查表,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产生的背景,(二)工业革命爆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写到:“这里的街道通常是没有铺砌过的、肮脏的、坑坑哇哇的,到处都是垃圾,没有排水沟,有的只是除此之外臭气熏天的死水洼”。 更为严重的还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财富的极端不均,工人恶劣的工作与生活条件造成人性的扭曲、于冷酷的和社会的混乱。,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产生的背景,社会问题和社会动荡给资本主义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社会改革的呼声开始高涨。 社会改革首先公共卫生

9、领域开始的: 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 “公共卫生法案”,到1875年,该法案已包括了涉及住房通风、污水排放、饮水供应、传染性疾病等很多公共问题。,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产生的背景,同时,在城市设计领域,一些社会改革家、规划师、建筑师也在针对大城市存在的居住、环境、交通问题进行研究,力图通过改造大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来解决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于是,有关理想城市的各种设计模式纷纷提出。,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规划理论的探索,(一)法国人嘎涅的“工业城市”,工业城方案,嘎涅本是学院派的建筑师。 城市建设应该与能源和交通结合 必须把工业、居住、交通和

10、文娱活动分开,各自互不干扰,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规划理论的探索,(一)法国人嘎涅的“工业城市”,l898年,他开始了对罗马古城突斯可仑的工业城市设想方案的探索。 他的工业城人口3.5万人,全部从事工业劳动。全市包括工业、居住、行政、文化、娱乐等完整设施。,工业区靠近河流,码头、火车站设在工业区附近,并与市区以快速干道相连。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有大片绿地分割。,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规划理论的探索,(二)西班牙人马塔的带形城市 (A.S.Matao and “Linear City”),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规划理论的探索,(二) 西班

11、牙人马塔的带形城市,他认为城市的宽度应有限制,长度可以无限,甚至可以把北京和布鲁塞尔连接起来。以一条不小于米的干道作为城市发展的“脊锥”,铺电气化铁路,并配好全部市政工程。,在道路两侧建房屋,做独立花园式住宅。每隔300米建一条20米宽的横道。这样形成了5万平方米面积的城市单元,每个单元均设市政管理机构。工厂、学校、商店、市场按照要求自然分布在干线两侧,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三)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花园城市设想,1898年,霍华德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方案,从而世纪城市

12、规划史上最具影响的历史性人物。 其职业是速记员,一生就写了一本书: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后在重版时改名:明日的田园城市,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三)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花园城市设想,1、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为中心区、居住区和工业地带三部分。 2、六条大道从中心放射出去 3、中心区中央为22公顷的公园,外边布置剧院、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三)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英国人霍华德(Ebene

13、zer Howard),4、居住区位于中间,工业地带位于外环。 5、居住区中间的环状大道宽130米 6、永远在城市周围保留绿带 7、城市四周的农业用地,有农田、果园、牧场、森林和疗养所,全市居民有2000人从事农业,就近居住。,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探索,(三)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英国人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母城与子城模式,他认为城市是要长大的,当超过规定的人数是,要在他不远处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 母城规模:5.8万人 子城规模:3.2万人,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

14、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的垄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上世纪工业化带来的大城市问题更加加剧。大城市的畸形发展和恶性膨胀已远非前代可比。19世纪末,巴黎人口271万,20世纪猛增到850万。土地垄断,地价飞涨,土地投机使城市布局更加混乱。,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分散主义 的卫星城理论,卫星城模式,分散主义起源于花园城市理论。霍华德关于母城和子城的学说,逐渐被其追随者发展为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的理论。,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分散主义 的卫星城理论,卫星城最初是在1915年美国人台依拉 首先提出,稍后恩温做了卫星城的设想方案

15、。,卫星城模式,此后,卫星城建设逐渐成为统一的行动。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分散主义 的卫星城理论,第一代卫星城是“卧城”。卫星城虽然分散了大城市的人口,然而工作与生活的分离,长距离往返,反而增加了交通压力,因而它是不成功的。,卫星城模式,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分散主义 的卫星城理论,1918年,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 ,把卫星城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

16、、衰败与未来 (The Cityits Growth, Its Decay, its Future)一书,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分散主义 的卫星城理论,有机疏散的思想,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是在吸取了前些时期和同时代城市规划学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对欧洲、美国一些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思考后得出的结果。,2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分散主义 的卫星城理论,沙里宁认为: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病”就像对人体的各种病一样。根治城市有些病靠吃药、动点小手术是不行的,要动大手术,就是要从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