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巴尔扎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61684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巴尔扎克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第三节 巴尔扎克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第三节 巴尔扎克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第三节 巴尔扎克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第三节 巴尔扎克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巴尔扎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巴尔扎克(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巴尔扎克,文学上的拿破仑,Balzac 17991850,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座高峰,法国社会的“书记官” 巴尔扎克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列夫托尔斯泰 “被托尔斯泰高峰挡住的更高峰”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文学地位: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从今以后,他的名声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 雨果,巴尔扎克之墓,巴尔扎克是个中等身材的人,体格魁梧,双肩开阔,晚年有点肥胖。他的颈脖健壮、厚实,白皙有如女性,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头发又黑又粗,粗得像马的鬃毛;那双眼睛像一对黑宝石那样闪闪发光那是驯狮者的眼

2、睛,这种眼睛能透过房屋的墙壁看见里面发生的一切,能透过人的肌体,洞察人的肺腑,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他的整个仪表显示出一个劳苦不息的西西弗斯的形象。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5分册,第187页,李宗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二、生平 1.孤独的童年,巴尔扎克于1799年5月22日生于巴黎以南的古城图尔,这天是圣奥诺雷节,所以取名奥诺雷巴尔沙。 巴尔扎克出生后不久就被寄养到附近村子里。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在寄宿学校和教会学校读书,很少享受家庭的温暖。孤独的童年生活使他养成独立不羁的个性。,图尔市,2.精明过人的父亲,巴尔扎克的父亲原姓巴尔沙,出身农村,粗通文墨。中年发达,曾任拿

3、破仑驻军的军需处长、税务官和外省副区长等职务,是一个靠个人奋斗发迹的资产者。,巴尔扎克故居,3.辉煌而艰辛的文学梦,法科学校毕业后,巴尔扎克拒绝做律师,立志当作家。 处女作诗剧克伦威尔失败。 为谋生办过印刷厂出版古典作家文集,结果债台高筑,隐姓埋名,躲进阁楼写作还债。,巴尔扎克的书房,巴尔扎克故居,巴尔扎克的书桌(1842-1848),4.失败的婚姻,影响巴尔扎克一生的三位女性: 巴尔扎克的母亲,反对儿子从事文学创 作,她是巴尔扎克的积极后盾; 德贝尔尼夫人,她在很多方面(包括经济方面)给巴尔扎克无私的帮助,是他忠实的朋友; 波兰的伯爵夫人韩斯卡夫人,巴尔扎克 的妻子。,韩斯卡夫人,贝尔尼夫人

4、,巴尔扎克“活在5万杯咖啡上,也死在5万杯咖啡上。” “我的童年很不幸福,我的春天从来没有花朵和缀饰,可是现在我该享受一下明亮的夏天和甜美的秋天了。” 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带着未曾实现的梦想和莫大的遗憾与世长辞。,巴尔扎克故居,巴尔扎克在灵床上,三、巴尔扎克复杂的世界观,1.哲学观:唯物主义者,决定了他客观冷静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2.宗教观:并非宗教信徒, 却肯定宗教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3.政治观:崇尚拿破仑式的英雄,却又不满七月王朝的腐败, 痛恨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钦羡贵族阶级的高贵门第, 又憎恨波旁王朝森严的等级观念。 4.人性观: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 贪欲使他作恶,

5、社会法则却使他向善。 5.人道主义立场:对弱者的同情,对贵族阶级的同情。 6.爱情观:爱情是门艺术,是理性的放纵,是伟大心灵的严肃享受。,四、巴尔扎克的深层心理积淀,1.对金钱的既爱又恨。 幼年时母亲的格言:财产就是一切。 2.对贵夫人的追逐。 贵夫人是地位的符号,爱幕虚荣的作家有贵夫人情结。,五、巴尔扎克的文学观,1.文学描写的焦点: A.描写人性中的“热情”; B.肯定理性对“热情”的约束。 2.文学反映现实的方法: A.主张塑造典型人物; B.讲求细节的真实。,巴尔扎克故居,六、巴尔扎克的创作,1.1829到1834年,是人间喜剧的 酝酿阶段,发表小说42篇,大多是中短篇 精品。 苏城舞

6、会 高布赛克 (1830) 驴皮记( 1831 ) 夏倍上校 (1832) 欧也妮葛朗台(1833),2.1835到1842年,有计划地为人 间喜剧大厦准备构建的阶段,发表16部 长篇、10部中篇和8个短篇,篇篇堪称佳 作。 高老头(1835)序幕并点出整套作品的中心 金钱在当今社会中的杠杆作用。 禁治产(1836) 古物陈列室(1839) 幻灭(1839) 等。,3.1842到1848年,系统地出版人间喜剧的阶段。巴尔扎克一面修改、汇编旧作,一面不断补充新作。 农民(1844)是本阶段的新成果。 人间喜剧以每年三至四卷的速度出版,至1846年9月,16卷本已全部出齐。 贝姨(1846)、邦斯

7、舅舅 (1847)补编为17卷,于1848年出版。至此一座 由90余部小说构成的人间喜剧大厦已基本落成。,七、关于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由90多部小说组成,写了2400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人间喜剧实现了作者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它。,“人间喜剧这个基本意思,在我的脑海里,最初像一个美梦,像一种不能实现的计划,我对它反复思量,又让它飘然远引;又像一个幻想,它微笑着,露出一张女性的脸庞,但马上又展翼振翅,飞回奇幻的太空。可是这个幻想,也如

8、许多幻想一样,却化为现实,它发号施令,它有束缚力量,非听从它不可。” 巴尔扎克 前言,1.巴尔扎克的白日梦,但丁的启示:但丁的神曲原名神的喜剧( La Com die di vine )。巴尔扎克在 1840 年决定把自己作品总集命名为人的喜剧( La Com die humaine ),中译本译作人间喜剧。 专家争执:关于书名的中文译法,中法学者均有异议: La Com die humaine 中的关键词 Com die ,在权威法文辞典中有二义:一泛指 “戏”,另一专指“喜剧”。巴尔扎克的小说描写了人在“兽性”和“热情”驱使下上演的一幕幕人间悲剧,应当翻译为人间戏剧。 有资料证明,最近新版

9、的中文译本“巴尔扎克小说总集”,已将总标题改正为人间戏剧。 别解及辩护:福楼拜说 “喜剧是最深刻的悲哀”。 所以有人认为人间戏剧的译名过于直白、平淡,译为人间喜剧更能突出其批判精神和反讽意味。,2.人间喜剧的命名,3.人间喜剧的结构,人 间 喜 剧,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哲学研究,私人生活场景,巴黎生活 场景,外省生活 场景,乡村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 场景,私人生活场景,“描写童年、少年以及他们的过失。” 包括苏城舞会(1830) 高利贷者(1830) 夏倍上校(1832) 高老头(1835) 无神论者做弥撒(1836) 禁治产(1836)等 27 部作品。,外省生活场景,“表现热情

10、、盘算、利欲和野心的时代。” 包括都尔的本堂神甫(1832) 欧也妮葛朗台(1833) 老姑娘(1837) 古物陈列室(1839) 幻灭(1843)等 10 部作品 。,巴黎生活场景,“使人看见一幅表现趣味、恶习以及一切 肆无忌惮的行为的图画 , 这些事物是同时 汇合了大善与大恶的大都会所特有的风俗 激发起来的。” 包括纽沁根银行(1838) 贝姨(1846) 邦斯舅舅(1847) 小资产者等 19 部作品 。,政治生活场景,“刻画那些概括了几个人或所有的人的利益, 可以说超越常轨的例外的存在。” 包括 Z 马卡(1840) 一桩无头公案(1841) 阿尔西的议员(1847) 等 4 部作品。

11、,军事生活场景,描写“处在最猛烈的状态中的社会;或者 为了防御,或者为了征服而背井离乡的社会。” 包括舒昂党人(1829)等 2 部作品。,乡村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有几分象一个长昼的日暮 在这一部分里,有最纯洁的性格,以及 秩序、政治、道德的伟大原则的应用。” 包括乡村医生 (1833) 幽谷百合 (1836) 乡村本堂神甫 (1839) 农民 (1844) 等 4 部作品。,哲学研究,探讨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 说明“情感 为什么会这样, 生活依存于什么之上。”让人们看 清“生活本身正在同一切热情的根源欲望交 战。” 包括驴皮记(1831) 耶酥基督在法兰德斯(1831) 流亡者(

12、1831) 长寿药水(1830) 不为人知的杰作(1831) 绝对之探求(1834)等 22 部作品 。,分析研究,探讨主宰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原则” 包括 2 部作品: 婚姻生理学(1829) 夫妇纠纷(1846),4.人间喜剧的主题,首先,人间喜剧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其次,人间喜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第三,人间喜剧描写了一幕幕惨剧,这些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而展开。 此外,人间喜剧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也描写到了底层人物。,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以毕生经历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

13、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人间喜剧中几个资产者形象,老式资本家:高布赛克 带着浓厚原始积累色彩的,级过渡的资本家:葛朗台老头 由高利贷资产阶级向商业资产阶,金融资本家纽沁根,5.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第一,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典型环境),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和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的时代,是这些人物性格形成的土壤。 恩格斯在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中高度评价了巴尔扎克的这一贡献:“据我看来 ,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 ,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

14、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 巴尔扎克非常重视小说的细节描写,常常通过肖像细节、言行细节、心理细节、环境细节具体逼真的描写,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恩格斯如是评价人间喜剧的细节描写:“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比如:葛朗台的肉瘤,总是在心理激烈活动的时刻闪动。他的口吃,又总是在他欲擒先纵,投石问水的节骨眼上出现。由此表现出自由竞争时代资产者的狡猾奸诈与老练。 再如拉斯蒂涅写信索取母亲和妹妹积蓄时暗自流下几滴眼泪,表达出野心膨胀但天良未泯的青年此时此刻的内心矛盾,

15、表现出他走向深渊的趋向。,第三,庞大严密的框架结构 人间喜剧把 90 多部长、中、短篇小说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又各自独立成篇,有独立完整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 结构方法:其一是人物再现法,人间喜剧中反复再现的人物有 400 多个,贯穿 70 多部作品,比如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纽沁根、伏脱冷等。 其二是分类整理法,人间喜剧把所有作品看作一个整体,分为三大“研究”,“风俗研究”又分为六大“场景”。,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结构人间喜剧的一种方法,让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重复出现,在多部小说中写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人间喜剧中的许多人物在高老头中纷纷登场,然后在一部或两三部作

16、品中被重点描写,而在其他作品中使这些人物经常穿插出现,从而使人间喜剧成为一部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法国社会风俗史。,八、高老头赏析,(1)是人间喜剧的基石; (2)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 (3)概括了人间喜剧的主题; (4)人间喜剧中的人物从高老头开始再现。,1.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高里奥老头的惨死; 大学生拉斯蒂涅的步步堕落; 在逃苦役犯伏脱冷的被捕归案; 鲍赛昂夫人告别上流社会。,2.情节,浓缩了人间喜剧的主题 : (1)通过高老头、拉斯蒂涅和伏脱冷等人物形象,表现金钱摧残、腐蚀人性的事实。 (2)通过鲍赛昂夫人的情感失意,表现贵族阶级在资产阶级金钱打击下,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3)表现人性的多元异化:高老头被金钱和父爱异化;拉斯蒂涅、伏脱冷、阿瞿达被野心和金钱异化;鲍赛昂夫人被虚荣异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