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医学幻灯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158854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医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医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医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医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医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医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医学幻灯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常生活中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广州华港中医肝病医院,概述(一),肝炎是肝病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致病因素可以是: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两大类。,概述(二),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严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病毒性肝炎目前发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型别。,病毒性肝炎按照传播途径分类,乙 肝,乙肝概述,乙肝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为靶器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了该病毒,3.5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肝病。目前中国人

2、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在儿童时期获得慢性感染的成人中,约25%会因持续感染死于肝癌或肝硬化(肝脏上的疤痕)。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50至100倍。 在已知的人类致癌因子中,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占第二位。,,乙肝的危害性,有以下几点: 乙肝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有传染性,且难于控制。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数很多,更多的是隐性感染,更难于控制其传染性。母婴传播是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 对从事某些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乙肝很容易慢性化,治疗时间长,需要休息,影响学业及事业,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

3、。,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及其意义,相关概念(一),患者HBV侵入人体,经过4-24周的潜伏期,开始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如急性、慢性或亚临床感染、HBV的隐性感染(抗-HBc/或抗- HBs阳性)和无症状 HBsAg携带者。患者内有乙肝病毒,同时出现相应症状,包括括急性、慢性,甚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其肝脏内有游离的HBV DNA,可以不断复制病毒并将完整的HBV释放至血循环中,有传染性。HBV携带者指HBsAg阳性,但无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佂,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全世界估计有3.1亿携带者。,,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大

4、三阳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其病毒复制都是非常活跃的,出现大三阳症状表示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 。 小三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传染源,所有携带乙肝病毒的人都是传染源 急性乙肝患者; 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 各种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 慢性乙肝病人; 乙肝肝硬化病人; 乙肝肝癌病人。,乙型肝炎只影响人类。病毒通过与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接触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播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相同。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

5、病毒强50-100倍,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以上。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感染者的身体,它依然可造成感染。,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医源性传播,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宫内传播:1%3% 产程时传播: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 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90% 出生后传播(45天):通过密切生活接触的传 播。,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 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医源性) 创伤性美容:(如纹身,穿耳洞等)使乙肝病毒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其主要通过:密切接

6、触、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钳.,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 医务人员;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器官移植患者; 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发生外伤者;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19,慢性乙肝是严重的进展性疾病,每年有9%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 每年有5%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治疗,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对慢性乙型肝炎可使用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干扰素和抗病毒药物,这对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所帮助。 肝癌几乎是致命的。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癌症患者在诊断出癌症后数

7、月内即死亡。在较高收入国家,通过外科手术和化疗,部分患者的寿命可延长到几年以上。 肝硬化患者有时要接受肝移植,成功几率各不相同。,乙肝,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建立发病报告,监测系统 病人隔离治疗和消毒 对献血员进行HBSAg筛查,防止血液途径感染 HBSAg携带者的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阻断母婴传播 加强血液制品及医院的管理,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预防围产期感染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 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疫苗是控制乙肝的主要措施,22,常规免疫 查漏补种,新生儿 学校和托幼儿童 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所有儿童和18岁以内的青少年以及以

8、前未接种疫苗的人均应接种疫苗。属于高危人群者也应接种疫苗,其中包括: 有高危行为的人;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伴侣和家人; 注射药物使用者; 频繁需要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人; 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 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职业风险的人,包括卫生保健人员; 前往乙型肝炎病毒高发生率国家的国际旅行者。,小 结,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