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663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理想”与“现实”之矛盾透过精神分析看我自己摘要: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背景,从笔者幼年及现阶段的日常生活事件入手,依据人格结构“三我”理论、自我防卫机制与人格发展理论,立足“问题”导向,通过童年经历与原生家庭关系,探求问题成因,并拟提出解决途径。关键字:理想;现实;矛盾近年来,网络上有句流行语: “现实很丰满,理想很骨感”这话虽有调侃之意味,但却形象生动地反应了理想与现实存在的差距与矛盾。一、日常生活的若干经历及其思考在此,笔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说明理想与现实间存在的差距与矛盾,并阐述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一)幼时之“换本子”习惯我在家整理书桌时, 经常能发现有不少我中

2、小学时用过的作业本,随手翻开就会发现这些本子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本子上一定有我做错的题目,二是在老师批改的“红叉”和“订正”的批语之后留有大篇的空白,这个本子对我而言,就算是“用完了”。我会重新换一个新本子, 在我的潜意识里, 只要看不到那 “红叉”和“订正”二字,做错的题就似乎与我毫无关系。我换一个本子,就可以不用订正那做错的题目,似乎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了。我把我的这一习惯称为“换本子”习惯,我发现这种习惯在我的中小学阶段一直保持着。从人格防卫机制的角度分析, “换本子”习惯背后,是“否认”与“压抑”。“否认”是对现实中危险的方面“视而不见”,而“压抑”则是将那些危险的或令人痛苦的想法和

3、感受排除在知觉范围之外。诚然,适当的防卫机制可以帮助我减轻一些由于做错题目而引发的焦虑,但不会纠错就难以进步,到考试检验时,我的“自我欺骗”就极有可能变成“自我伤害”。(二)假期的“完美”计划自幼起,父母师长便教导我说:“人与人的差距源于课余时间” ,所以为了提升自我竞争力, 每当假期伊始, 我必然要精心制定一个自觉 “完美”的假期计划。然而待到具体实施起来, 才觉出困难与压力, 直至假期结束, 距离计划的目标甚远,后悔不该“眼高手低” ,以致自己又做了一回“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三我”理论来看,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本我”与“超我”的过分冲突,引发了“自

4、我”的矛盾。在我的思想中,我完全明白优秀应该是什么样。因此我的“超我” (即“应然的我”)是格外上进的,勤勉的。而我的“本我”(即“生物的我”)又是顽固的,狭隘的、趋乐避苦的。当此二者发生激烈冲突,我的“自我”就会呈现出一种十分矛盾与纠结的状态。(三) “追求理想”与“谋得生计”之矛盾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究竟是应该学会一技之长,自食其力; 还是应该坚持理想, 不气不馁地勇往直前?我始终坚信,社会工作是 “非天使而不能为”的高尚职业。她的高尚在于她“纯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她的伟大,在于她“让无力者有力,使困难者前行”的思想;她的科学在于她“赋权与增能”的方法, 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

5、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方兴未艾,即便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 “专业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也正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安徽,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形势,便更加不容乐观。处于这样矛盾的抉择中, 时常让我感到矛盾与痛苦, 让我对未来产生一种焦虑,但我也知道,无论我是如何焦虑,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生活总要继续。二、以“童年经历”及“与原生家庭关系”分析问题之可能成因根据弗洛伊德及众多精神分析学派学者的共识,个人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总与他的童年经历同其与原生家庭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照此思路,下文将分三方面予以分析。(一)父母无意中带领下的“合理化”防卫机制与“推卸责任”儿时蹒跚学步,

6、有时不慎摔倒,疼得我哇哇大哭,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慌忙跑来,把我抱在怀里,安慰着,一边用手拍打着地板,一边对我说:“宝宝,不哭,妈妈打他,坏地板!谁让你摔疼了我宝宝!, ”每当这个时候,我幼小的心里总会充满了满足,觉得母亲颇为我“出了口气”。时间久了,待我稍长大些,我摔倒在地后,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用手“打”地板,以此出气。其实,学步摔跤,完全是由于我自己的不小心,错误全在我,而非地板。但母亲为能安慰我,歪曲了这一事实,在无意中教我使用了“合理化”的自我防卫机制,即制造出一些好的理由来解释自我所受的伤害。的确,这种方法能够平复部分消极情绪,但若是使用过度,就会演变成“推卸责任,毫无担当”。因

7、此当孩子面对挫折,父母应正确地告诉孩子“你错了”,并使他正确认识到错误。(二)家庭中善意的“信息过滤”与单纯的“正面教育”我的童年,概括而言,有这样几个“之最” :我最爱的玩具,是祖父参加解放战争时获得的军功章;我最向往的地方,是天安门广场;我最崇拜的人物,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我最常收看的电视节目,是每晚七点“总是做正面报道”的央视新闻联播 , 通过这样一些细节,不难看出儿时的我, 生活在“又红又专”的家庭氛围中,从父母、长辈口里我也总是听到些“正面教育”,接受的都是正面的信息。久而久之,我慢慢习惯了接受这充满了 “正义、阳光和善良” 的世界,而在潜意识里排斥、回避社会上“阴暗,虚假与丑陋”的负

8、面事物,甚至迁怒于传播负面消息的人,因为听见这些,都会让我觉得“极不舒服”。现在,我逐渐明白,我并非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父母善意地为我过滤掉“负面信息”,无非是担心那些信息,是我幼小心灵无法承受的,他们想在我的心里多播种些“真、善、美”的种子。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的内心应该强大起来,应能独立地认知这个世界,而非一味听从他人口中的描述。(三)独生子女的“通病”家庭的过度关注与呵护与众多“ 90 后”年轻人一样,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在独享家庭关爱与温暖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父母很强的依赖性。有位哲人说过:“努力不够的人,是因为能输得起”,那么为何“能输得起”?必然是有所指望,有所依靠,即便输了,也有

9、退路。 因为有指望, 有依靠,便可以“心比天高”,天马行空地畅谈 “理想” ;但也正是因为有指望,有依靠,做事时不会那么“拼”, “悠哉悠哉,边干边玩” ,以致做事“欠火候”,最后与当初远大的理想对比起来,天壤之别,才知道自己原来“命比纸薄”。三、问题解决之途径探究针对前文所提出的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 “这一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此拟提出几条解决途径。(一)正视错误,勇于担当常言道: “正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 ,一个不敢正视自已错误的人,也就自然不会纠错,无法进步。在生活中,不仅应敢于承认“我错了”,更重要的是,用行动说明“我在改” 。只有有所担当的人,才会对自己有所要求,不会放浪形

10、骸,胡作非为;只有有所担当的人,才会静心做事,脚踏实地,不会患得患失,好高骛远。人类的肩膀,因为劳动负重而坚实,人类的人格,因为勇于担当而伟大。(二)克服焦虑,活在当下焦虑,无论是对现实中的, 还是对未来的, 对于将要解决的问题和所做的事情而言,总是负功能大于正功能的, 它会影响奋斗的积极性, 会影响做事的效率,在患得患失,左右徘徊中,时光匆匆流逝,最终“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对于现实的焦虑是无济于事的, 因为生活还要继续;对于未来的焦虑是毫无必要的,因为所谓“未来”就是“还没有来” ,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因为当未来“来”的时候,我们不一定“在”。(三)全面认识,理性分析这

11、个世界,因为有“假、恶、丑” , “真、善、美”才显得弥足珍贵;因为有“真、善、美”的反衬, “假、恶、丑”才显得尤为可憎。如果只能接受一面,我所认识的世界就只有一半。我无权抱怨“这世界为什么这样”,因为是我把世界想象成“我希望的那样” 。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永远不要幻想“闭上眼睛,天就会黑”。(四)增强“超我”,提升能力家庭过度关注与呵护的背后, 反映出的是我个人能力的不足。应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磨炼意志,增强“超我”,勇于实践,提升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应尽可能地提升自我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一方面,增强

12、自律意识,磨砺意志,使自身的能力与理想能够相匹配; 另一方面,应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 敢于直面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四、结语本文选取三个笔者的幼年生活经历及现阶段存在的困惑为切入点,一是幼时之“换本子”习惯;二是假期的“完美”计划;三是“追求理想”与“谋得生计”之矛盾。以此说明“理想”与“现实”之矛盾“是什么”。接着按照心理分析的基本观点,以“童年经历”及“与原生家庭关系”分为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之可能成因:首先是父母无意中带领下的“合理化”防卫机制与“推卸责任”;其次是家庭中善意的“信息过滤”与单纯的“正面教育”;最后是独生子女的“通病”家庭的过度关注与呵护。通过分析,进一步解释这一问题“为什么”。最后经探究拟给出了四条问题的解决途径:第一是“正视错误,勇于担当”;第二是“克服焦虑, 活在当下”;第三是“全面认识,理性分析”;第四是“增强超我 ,提升能力”。主要论述“怎么办” ,即问题的解决方案。参考文献:1、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孙名之等译:梦的解析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 12 月2、 (奥)弗洛伊德著,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 自我与本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 5 月3、 (美)科里著,谭晨译: 心理咨询与治理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年 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