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题库(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6454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5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题库(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题库(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题库(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题库(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题库(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题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题库(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 学年第 2 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题库 绪论适应人生新阶段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单选 1、人才素质的基础是( c ) A、德 B、智 C、体 D、美 2、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是( b ) A、德 B、智 C、体 D、美 3、人才素质的灵魂是( a ) A、德 B、智 C、体 D、美 4、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 d ) A、德 B、智 C、体 D、美 5、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b ) A、努力学习、发展自我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D、重德博学、服务社会 6、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c ) A、知识渊博

2、B、品质高尚 C、德才兼备 D、知行统一 7、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c ) A、精髓 B 、主题 C 、灵魂 D、基础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b ) A、精髓 B 、主题 C 、灵魂 D、基础 9、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 a ) A、精髓 B 、主题 C 、灵魂 D、基础 1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d ) A、精髓 B 、主题 C 、灵魂 D、基础 11、在大学阶段,( b )是同学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 A、交友 B 、学习 C 、考试 D、

3、参加活动 12、当今时代,( d )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A、经济 B 、政治 C 、军事 D 、科技文化 13、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b ) A、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B、大学是放松的摇篮 C、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D、大学是知识传播和运用的基地 14、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 a ) A、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B、人才的文化素质 C、人才的心理素质 D、人才的身体素质 15、下列不属于大学学习特点的是( c ) A、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B、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C、学习途径的单一性 D、学习方法的创新性 16、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是( c ) A、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

4、才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市场中就业的社会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D、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的接班人 17、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 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 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这里的确定的、 现实的人的 “规定”、“使命”、“任务”指的是( d ) A、人生价值 B、人生境界 C、人生理想 D、人生责任 18、社会主义荣辱观是( d )的重要组成部分。 A、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C、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19、下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大学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就是要( d ) A、树立创新学习理念 B、树立全面学习理念 C、树立自主学习理念 D、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二、多选题 1、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主要有( abcd )理念。 A、自主学习 B、创新学习 C、全面学习 D、终身学习 E、无条件学习 2、培养优良学风应该在以下( ACDE )方面下功夫。 A、勤奋 B、自负 C、

6、求实 D、创新 E、严谨 3、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包括( ac ) A、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B、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C、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D、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4、在大学阶段,应该塑造( abcd )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 A、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B、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D、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5、( abcd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abc )的一门课程。 A、世界

7、观 B、价值观 C 、道德观 D、利益观 7、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 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 abd ) A、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B、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C、面临世界人口发展的挑战 D、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一门融( abcd )于一体的课程,设计内 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 A、政治性 B 、思想性 C 、知识性 D 、实践性9、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 ab )的全面提高。当 代大学

8、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A、思想道德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健康素质 D 、心理素质 10、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包括( abc ) A、学习要求的变化 B、生活环境的变化 C、社会活动的变化 D、社会交往的变化 11、大学生活的特点包括( abcd ) A、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B、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C、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 D、大学有浓厚的成才氛围 12、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 ab )。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人的全面发展 D、审美素质 1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包括( ab ) A、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B

9、、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C、在新世纪新阶段上确立报国志向 D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发展经济 14、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包括( abcd ) A、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B、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C、注重联系实际 D、注重知行统一 15、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包括( abc ) A、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B、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 C、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D、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选题 1、对吃

10、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是人们的( a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理想 2、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必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3、“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 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 )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4、只有( a )才是道德理想彼岸的桥梁。 A、实践 B、立志 C、躬行

11、D、修身 5、 “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 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 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 b )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6、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ad ): A、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 B、理想就是现实 C、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 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7、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 随波逐流, 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12、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8、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 叫做( a ) A、理想 B、信念 C、信仰 D、人生 9、( c )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A、理想 B、信念 C、信仰 D、人生 10、马克思主义以( b )为己任。 A、认识世界 B、改造世界 C、解释世界 D、发展世界 11、中国共产党是( a )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 中国

13、工人阶级 B、中国农民阶级 C、中国知识分子 D、 资产阶级 12、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这说明( c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莫迟疑 13、理想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个历史范畴,这说明理想具有( b )A、阶级性 B、时代性 C、超前性 D、科学性 14、理想在阶级社会里, 又受到一定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每个人都站 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用一定的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社会,这说明理想具有 ( a ) A、阶级性 B、时代性 C

14、、超前性 D、科学性 15、任何时代的人在形成自已的理想时,总要对前人创造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 收,进行一定的改造,形成自己的理想,这说明理想具有( d ) A、阶级性 B、时代性 C、继承性 D、科学性 16、理想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 求。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说明理想具有( c ) A、阶级性 B、时代性 C、超前性 D、科学性 17、人的信念是在社会实践中经过反复的选择与认知而形成的,人的某种信念一 旦形成,哪怕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也比较难以改变,这说明信念具有( c ) A、亲和性 B、稳定性 C、执着性 D、实践性 18、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一 个班的大学生,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这说明信念具有( d ) A、亲和性 B、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