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15645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室引流管的护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护理,概 述,1,部 位,目 的,护 理,2,3,4,脑室穿刺是指在头颅额部钻孔或锥孔,将硅胶引流管置于脑室额角,脑脊液或血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应急性手术。,脑室穿刺,概 述,1,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枕角进行穿刺。,部 位,2,标记额部距眉间7-9cm旁开中线 2.5cm的A点为 脑室外引流穿刺点, 旁开中线3.5-4.5cm的B-C点之间 为基底节区血肿腔穿刺点。,标记基底节血肿在颞部的 体表投影,O点为中心点标 记自穿刺点至血肿前后壁 及中心的范围线,用以术 中判断穿刺方向。由于基 底节区血肿中心和脑室额 角多在同一冠状面上,因 此实际穿刺过程中指向 双侧外耳道

2、的假想连线 即可。,标线消毒铺单后状态,以4mm电钻钻颅过程,置入引流管后可见暗 红色液态血肿抽出,估计血肿量的1/3,即 15ml液态血肿被抽出,患者引流过程中 (拔管前,可见引 流液明显清晰),拔管后可见额部发际 内3个缝合一针的创口,1. 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 2.脑室持续引流可有效地缓解颅内高压,改善病情。,目 的,3,术前准备及护理,护 理,4,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常规术前备皮:包括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 (2)心理准备: 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感,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疾病的性质及危害性,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信任

3、和安全感。同时要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危险及预后,使之主动配合我们的治疗。,术前准备及护理,(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 (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术前准备及护理,杜冷丁的注意事项,杜冷丁连续使用可成瘾,连续使用1-2周便可产生药物依赖性。 (1)本品为国家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务必严格遵守国家对麻醉药品的管理条例,医院和病室的贮药处均须加锁,处方颜色应与其他药处方区别开。各级负责保管人员均应遵守交接班制度,不可稍有疏忽。使用该药医生处方量每次不应超过3日常用量。处方留存两年备查。 (

4、2)未明确诊断的疼痛,尽可能不用本品,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治。 (3)室上性心动过速、颅脑损伤、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严重肺功能不全等禁用。严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肝功能损伤、甲状腺功能不全者慎用。 ( 4)本品务必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如呋喃唑酮、丙卡巴肼等)停用14天以上方可给药,而且应先试用小剂量(14常用量),否则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多汗、肌肉僵直、血压先升高后剧降、呼吸抑制、发绀、昏迷、高热、惊厥,终致循环虚脱而死亡。,鲁米那的注意事项,1.用药后可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多次连用应警惕蓄积中毒。 2.少数病人

5、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3.长期用于治疗癫痫时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4.一般应用倍催眠量时,可引起中度中毒,倍则引起重度中毒,血药浓度高于时,就有生命危险。急性中毒症状为昏睡,进而呼吸浅表,通气量大减,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5.对严重肺功能不全(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及颅脑损伤呼吸中枢受抑制者慎用或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肝硬变或肝功能严重障碍者禁用。 6.本品或其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急救:口服本品未超过小时者,可用大量温等渗盐水或: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1)休息:患者绝对卧床,床头抬高1530,便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

6、(2)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及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注意肢体活动情况,如发现颅内压继续增高,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或适当将引流袋高度降低,若患者病情有异常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术后护理,(3)引流管的位置: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015 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低。,(4) 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其要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待颅内压力平衡后再放低。此外

7、,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5)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且通知医生。,(6)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脑脊液可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有

8、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5-7日,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或有絮状物,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7)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8) 脑室持续引流中的故障处理 a 防止引流管曲折,护士应随时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b 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c 防止引流管脱出是脑室引流成

9、功的关键,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引流管穿出头皮堵塞处要用缝线固定12针且松紧适宜,过紧会影响引流,过松则易脱出。局部覆盖的敷料也应用胶布牢靠固定,勿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头,以免头部转动时引流管拔出。一旦引流管脱出切不可将其插回脑室内,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若为连接管接头处脱开,应及时关闭引流管上端,在无菌操作下迅速更换一套脑室引流装置。,(9) 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此时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

10、再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并告知医师。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拔管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也应告知医师妥为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一)颅内感染 很少发生,可因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穿刺器械及引流装置消毒不严、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持续引流时间过长等引起。,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预防措施 (1)保持病室清洁,定时消毒,最好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 (2)进行各种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整个引流系统应保持密闭和无菌,不可任意拆卸或在引流袋上穿刺,引流袋每天更换一次。 (3) 预防脑脊液倒流,更换引流

11、袋时应先夹紧引流管,引流袋应悬挂于床头,不可过高或过低,引流不畅时,及时查清原因并通知医生。,(4)引流管周围敷料应保持干燥无菌,如敷料被湿透,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换。 (5)引流期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57天,如引流超期应更换穿刺部位 (6)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变化,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量,注意脑脊液有无浑浊、沉淀,及时送检。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染征象时,及时通知医师,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患者高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寒战时予以保温(预防烫伤)。此时患者消耗大,应给予高营养、高热量(3 kcal/d)、易消化饮食,

12、抽搐时应用抗癫痫药物。,(二) 脑疝 发生原因 因引流袋位置过低或变化体位时,接头脱落,使脑脊液流出过多、过快,颅内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脑脊液动力浮上的巨大变化,使脑干上移而发生小脑疝;也可因引流不畅,高颅压得不到纠正,而发生枕骨大孔疝。,预防措施 (1)调节引流袋的高度,使颅内压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第1天应保持颅内压不低于原高压水平的30%50%,以后逐渐降至100150 mm H2O,一般引流袋波动柱上口距脑室水平的高度应在20 cm左右。 (2)更换引流袋和调节引流袋高度时,应避免大幅度升降。,(3)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受压、曲折,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可按下列方法:有无自流现象;脉搏

13、性波动随着脉搏的跳动,液面可上下波动2 mm左右,呼吸性波动每34 s一次;将引流袋放低,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再将引流袋提高,液面将恢复原位;捏一下引流管,将波动柱内的脑脊液引出后,看波动柱内的液面是否恢复原位,如引流管不畅,而外接管正常,可能是颅内部分阻塞或脱出脑室,立即通知医师。,(三)颅内出血 发生原因 穿刺不力,穿刺针固定不牢,在颅内活动引起脑组织脉络丛血管损伤而导致脑室内出血,或因颅内压降得过低,脑组织塌陷,使桥静脉撕裂,造成硬膜下血肿。,预防及护理措施 (1)引流管位置要妥善固定,预防脱落,对儿童及躁动患者应加强头部及引流系统的固定和保护,防止坠床;变换体位时,头部和引流管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免引起脑组织和血管损伤而出血。 (2)做好颅内压监护,预防低颅压,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量,若出现大量鲜红色脑脊液,可能为脑室出血,应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用止血药;同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防止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引起脑疝,必要时立即复查CT并做好清除血肿的准备。,(四) 气颅 气颅原因:治疗脑室内出血有时需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当双侧引流装置压力不平衡时,空气可由引流管进入脑室,形成气颅。 引流护理中应加强对两侧引流管液面情况的观察,最好采用两侧引流管交替开放的办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