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中生智的艺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6431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中生智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急中生智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急中生智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急中生智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中生智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中生智的艺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急中生智的艺术 -认识除法案例分析 【趣闻一则】 英国首相威尔逊, 在一次演讲刚进行到一半时, 台下突然有人高 声打断了他 :“狗屎!垃圾!”旁边的工作人员一时不知所措,谁知威 尔逊不慌不忙地说 :“这位先生,请稍安勿躁,我马上就会讲到你所 提出的关于环保的问题。 ” 这是一种巧妙的应急回答,展现了智慧之美。作为教师,每个人 都会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意外之“急” ,但如果能科学处理,巧妙应对, 就同样能化险为夷,点石成金,展示出教学智慧之“美”。 【案例回眸】 课题: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1) 。教师利用多媒 体呈现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如下: (指导学生用学具边操作边思考) 生 1:一

2、堆 1 个,一堆 5 个。 生 2:一堆 2 个,一堆 4 个。 生 3:分两堆,每堆都是3 个。 生 4 的回答却非常令人意外: “一堆是半个, 一堆是 5 个半。 ” (笔者观察:该学生是用纸片剪 成的圆片做学具的,其中有一个圆片被他剪成了两半。) 2 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宁静。 可能教师对意外情况也慌了手脚, 他没有看到更没有想到该生是 把其中一个圆片分成了两半,便问其他学生:“这样分,对吗?” 学生往往是善于察言观色、听音辨意的,看到老师这么问,都大 声答道: “不对! ” 没有什么新的话语,课堂继续进行下去, 【策略建议】 对于突然出现的课堂生成,教师不作任何评价,仿佛事不关已, 把它

3、高高挂起,很明显,这是不恰当的处理。那么就这一案例来说, 我们怎样处理才能够使得课堂进展顺利,又能绽放出新的美丽呢? 策略一: 教师当场答疑解惑,作出评判。告诉学生: “这是对的, 不过老师没有说清楚,我们这里所说的分法,都是指分成整个的,用 数来表示就是我们学的1、2、3、4、5、6 等,而半个用这些数是不 能表示的,所以这种分法不作为我们这节课方法。” 优点:迅速解决问题,效率高,不影响课堂流程。 缺点:比较呆板,过于平静,没有创新,容易浪费生成的价值。 策略二:对生成内容加以延伸,发动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可以现 场用实验说明这种分法是存在的,再让学生讨论, 如果按这样的思路 分析的话,还可

4、能有哪几种分法。 优点:尊重了学生的思维创新,拓展了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思 维的发散性有利,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缺点:比较耗费时间,容易偏离课堂的主旨,偏离教学目标,往 3 往完不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策略三:课外留下空间,设置悬念。教师向学生说明这种想法是 对的, 而且这是我们以后在四年级将要学到的内容,用数来表示的话, 它是一种新的数分数, (板书:分数)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问 家长,也可以问老师, 提前了解以后要学的新内容, 做个小小数学家。 优点:把课内的内容延伸到了课外,建立了大课堂的观念,培养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缺点:容易让学生觉得问题没有当堂解决,教师对此也有担心, 担心

5、自己失去了权威感,怕学生因此看不起自己。 【思考启迪】 课堂教学永远是动态的, 是不可能没有生成的, 也无法回避生成。 如同一场足球赛,教练是不可能让比赛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去进行 的。对于节外生枝,不必慌张,而要看成一个好的机遇,如果点化得 当,就会妙笔生花。 我的观点是:“维持大局,灵活处理。”既要把意外的生成解决得 当,又要完成本节课的既定目标,这里面就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喧宾 夺主。可以根据生成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案。如果对于学生的 问题,教师事先有预设,则按照预设去办;如果问题比较简单,可以 直接告知解决;如果问题稍复杂,但略加研究应该可以解决,则可以 组织学生讨论; 如果问题恰好与

6、后面的课程内容相呼应,则不妨为学 生留下空间,告诉他们,这是后面会研究到的问题,我可以现在告诉 你们问题的答案,但详细的道理,你们可以课后预习研究;如果问题 4 很深很广,连教师都没把握解答,心中无底,则干脆老实告诉学生,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老师一时也不能说准,不过,希望 同学们课后向有学问的人请教,或者采取上网等方式寻找答案,老师 也愿意和你们课外共同探讨。 不同的生成,应对的策略应该是不同的,要灵活处理。其中的方 法多种多样,不是笔者所能完全列举得了的。对于本课,我认为策略 三比较合适,把生成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去解决,既解决了问题,又迅 速处理了突发情况, 保证了课堂教学任务的正常完成,如果放开手脚 去讨论这种分法的有效性, 则很难回到平均分这个主题, 更难以到达 本课的中心地带认识除法,课堂容易失控。 所以笔者建议进行课 外延伸处理,这样做,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容易促进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沟通,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立体式教育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