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晨读(结论性语句背诵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603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晨读(结论性语句背诵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二晨读(结论性语句背诵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二晨读(结论性语句背诵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二晨读(结论性语句背诵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二晨读(结论性语句背诵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晨读(结论性语句背诵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晨读(结论性语句背诵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早上背一背,很有必要)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合子,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人工授粉的方式:去雄(未成熟期) 、套袋、人工授粉、套袋3.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 :杂交时 F1 显现出来的性状。隐形性状:杂交时F1 没有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性状分离:杂种后代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4. 纯合子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5.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3:1,在测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比为 1:1 6. 杂交( X)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自交(X

2、):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测交: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相互交配。7.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B、C、D 等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b、c、d 等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D 和 d)8.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 ,即表现型受基因型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9.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

3、传给后代。实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0.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F2中共有 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 1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2.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所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结论性语句背诵篇13.利用杂交的方法可以判断显隐性,利用自交的方法可以提高后代的纯合子的比例,利用测交的方法可以判断某显性生物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动物用测交,植物用自交)。1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图解高茎矮茎高茎高茎P: DD dd F1:Dd Dd 配子: D d 配子: D d D d F1: Dd F2:DD Dd Dd dd 表现型:高茎高高高矮比例: 1 :2 :1 15. 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16.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包括 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5、)。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 个子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 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 个子细胞。17.一个四分体包含 2 条染色体, 4 条染色单体, 4 个 DNA 分子。1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19.

6、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 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 个卵细胞和 3 个极体20.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2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而遗传物质母方父方。22.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23.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24.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用的是类比推理法。25.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用的是假说演绎法。26.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27.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7、,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28. 伴 X 隐性遗传的特点:(如:红绿色盲,血友病)(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交叉遗传(3)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29. 伴 X 显性遗传的特点:(如:佝偻病)(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子一定是患者。30. 生物性别决定的类型: XY 型, ZW 型31.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无毒性的 R 型菌转化成 S型菌。32.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 DNA 是遗传物质 . 3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是:DNA 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时进入上清液的是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包括未感染的噬

8、菌体、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沉淀物中则是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菌。34.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 RAN, (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SARS 病毒、 HIV 等的遗传物质是RNA )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5. 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 种)36.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不配对原则。(A=T、G=C)37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稳定性 :

9、(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 4n(n 为碱基对对数 ) 特异性:每个特定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38.双链 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数 =嘧啶碱基数,即: A+G=T+C 39.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DNA 的任何一条链及整个DNA 分子中都相等。即: A1+T1 A2+T2 A+T G1+C1 G2+C2 G+C 40.DNA 分子中,含 G=C 碱基对越多的 DNA 分子相对越稳定41. 不互补两个碱基之和的比值在2 条单链中互为倒数。即:122221111 TCGATCGA双链:1 TCGA42. A 在一条链中的比例为%a,在

10、其互补链中占的比例为%b,则 A 在双链中占的比例为2%ba43. DNA 分子复制及特点过程:解旋(需要解旋酶,把氢键打开)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需要DNA 聚合酶、 DNA 连接酶)形成两个新的DNA 分子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有时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条件:模板(解旋的两条单链) 、原料( 4 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和能量( ATP)碱基配对: A-T T-A G-C C-G 44. DNA 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及意义实质:以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两个与原来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

11、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4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46.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47. 转录:在细胞核中,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的过程。条件:模板(解旋的1 条单链)、原料( 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酶(解旋酶、RAN 聚合酶)和能量( ATP)碱基配对: A-U T-A G-C C-G 48.翻译:以 mRNA 为模板,以 20 种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条件:模板( mRAN) 、原料( 20 种氨基酸)、酶(多种酶)、能量( ATP) 、搬运工具( tRAN)场所:核糖体碱基配对: A-U U-A

12、 G-C C-G(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 ) 49.遗传密码子: 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 个相邻的碱基称做1 个密码子。密码子种类有 64种(其中与氨基酸相对应密码子有61 种,终止密码子有3 种)50.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最多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51.每种 tRAN 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 转运。52.DNA 的碱基数: mRNA 的碱基数:氨基酸数(密码子数)=6:3:1 53. 遗传信息的“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体现了DNA 的两大基本功能 : 传递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54.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条途径:(1)通过控制酶

13、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性状55.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种性状,一种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56.线粒体 DNA 和叶绿体 DNA 也能进行复制、 转录和翻译,并控制生物的性状。57. 基因突变: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原因:物理因素(紫外线、 X 射线)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分类:自然突变,诱发突变特点: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频率很低的,多害少利。结果:产生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新基因. 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

14、化的原始材料。58.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1.基因突变新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字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2.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 如 AAAa. 3.突变部位位于非编码区或内含子)59基因突变不一定传递给后代:体细胞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植物可通过无性生殖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突变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6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血红蛋白的一条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颉氨酸。根本原因:基因突变61.基因重组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种类型。(R 型菌转化成 S型菌也属于基因重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是形成

15、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62染色变异类型(2)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基因突变是改变基因的结构,使之变成原基因的等位基因,不改变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3)与交叉互换的区别: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62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为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育)。(1)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改变基因的数目)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21

16、三体综合征)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缺失:猫叫综合症(5 号染色体短臂缺失)重复:果蝇棒状眼倒位:易位:(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为单倍体,但单倍体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有2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二倍体。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63. 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从F2 代开始筛选。特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纯合子。64. 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物理诱变: X 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方法化学诱变: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生物诱变:病毒等人工诱变特点:提高突变频率,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65. 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特点:缩短育种年限,获得的后代能稳定遗传66. 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即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加。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备注: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