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432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体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身体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身体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身体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身体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体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身体素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一)、力量训练1、力量训练原则(1)速度力量A、 强度应为 75% 90% 。B、 时间应为 510 秒。C、 间歇:以完全恢复为宜。D、 次数: 46 次。D、 次数: 46 次。(2)力量耐力A、 强度:应控制在60% 70% 。B、 时间: 1545 秒为宜。C、 间歇:一般心率恢复到120 次/ 分上下( 45“ 90“ )。D、 次数: 2030 次。E、 组数: 35 组。2、训练方法爆发性力量训练的常用方法:(1)负重深蹲:如杠铃、同伴或克服自身重量等。(2)抛掷重物:如实心球、铅球等。(3)仰卧时各种姿势的腰腹练习:如两头起、举双腿成垂直位或过头,脚尖

2、触地、转体等。(4)各种跳跃练习:立定跳、单脚跳、蛙跳等。3、注意事项(1)因人而异要有针对性。既要考虑个人特点,又要考虑身体不同部位的力量。(2)力量训练要经常坚持,不得停止。(3)放松活动。大强度力量训练后,要做些肌肉的放松活动,这样,既可以改善神经过程的协调性,而且也利于速度性力量的提高。(4)为防止受伤,训练前不仅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而且训练过程中精神和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二)速度训练1、速度训练原则(1)强度: 95% 100%。(2)时间: 35 秒( 5 40 米)为宜。(3)间歇时间:完全恢复(脉搏由180 次/ 分下降至8090 次/ 分),再进行下次练习。(4)重复次数:

3、68 次。(5)组数: 35 组。2、训练方法这里主要阐述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1)原地不同姿势的起跑(530 米),如站立式、侧身站或背向、原地踏步等。(2)下坡和顺风跑。(3)结合球的速度训练,如短距离的带球跑、插上追球跑以及两人追球跑后得球者射门等。(4)以个人或小组形式的竞赛性接力或非接力的速度训练。(5)计时性的测验跑:一般在30 米内的有球或无球、固定方向或无固定方向、绕过障碍或不绕过障碍等的测验跑。3、注意事项(1)训练开始时,身体要充分活动开,尤其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等,以防拉伤、扭伤等。(2)速度训练时,应在身体最佳状态、神经高度兴奋时效果最好。(3)速度训练时要求正确地跑动姿

4、势和合理的呼吸。因动作协调有利于减缓协同肌用力与对抗肌抗阻之间的矛盾。无疑,呼吸合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三)耐力训练1、耐力训练原则(1)有氧耐力训练原则分为持续法和轻强度间歇法。持续法训练原则:A、 强度:低 / 中为 40% 60% 。B、 时间: 25 分钟以上。C、 间歇:无间歇。D、 距离: 500010000 米。轻强度间歇法训练原则:A、 强度:脉搏150 次/ 分为宜。B、 时间: 3040 秒。C、 间歇:有间歇但不完全恢复,一般脉搏恢复到120 次/ 分为宜。D、 距离 8 40 次。E、 组数: 1 组即可。(2)无氧耐力训练原则:A、 强度: 80% 90% (

5、次大),脉搏为180 次/ 分左右。B、 时间: 20120 秒。C、 间歇:不恢复,脉搏一般在120 次/ 分左右。D、 距离: 1240 次。E、 组数: 12 组。2、耐力训练方法(1)有氧耐力训练:根据有氧供能特征和训练原则,可以设计多种训练方法。A、 徒手长跑,如5000 15000 米间不同距离的跑步或越野跑。B、 定时定距跑,如12 分钟跑或更长时间的规定距离跑。C、 525 米的折返跑。D、 结合技战术练习的同时,训练发展有氧耐力,如分组等人数的定时攻守训练等。(2)无氧耐力训练:根据无氧耐力供能特征和原则,可设计多种训练方法。A、 变速跑。走一慢跑一冲刺跑。B、 多组的追逐跑

6、。C、 定时定距跑。如90 秒完成 400 米距离跑等。D、 结合球进行综合训练。如快速的传接球、射门等。3、耐力训练注意事项(1)耐力训练是一项十分艰苦、劳累且枯燥的活动,因此,除加强敬业精神教育外,在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趣味性。(2)注意区别对待且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3)耐力训练一般应放在训练课的后半程为宜。(4)无氧耐力是建立在有氧耐力基础之上的,所以,一般在训练期的准备阶段应首先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5)耐力训练后,应做好恢复训练。(四)灵敏训练1、灵敏训练原则(1)强度:中等和中等偏上为宜。这样,可以使动作完成得轻松且协调。(2)时间: 510 秒。(3)间歇:完全恢复或基

7、本完全恢复。(4)次数: 510 次为宜。(5)组数: 35 组。2、灵敏训练:依据供能特征和训练原则,可选择各种形式和方法。(1)追逐游戏,如追拍肩部、背部、大腿等部位。(2)57 米绕杆往返“ 8”字形跑。(3)钻爬各种障碍物等。(4)结合球进行训练,如带球超过等距、有序或无序排列的若干障碍等。3、灵敏训练注意事项(1)应在身体状态好和神经系统兴奋性高涨的情况下进行为宜,一般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或结合准备活动进行。(2)灵敏素质是多种素质的综合体现,同其他素质,特别是力量、速度素质均有依存、移植关系,所以训练时应同其他素质练习(含有球或无球)结合进行,但侧重点不同。(3)采用的方法、手段应多

8、样化,以游戏性、竞争性和趣味性为宜。(五)柔韧训练1、柔韧训练原则(1)强度:开始以中等强度为宜,最后可达80% 以上。(2)时间:每次可控制在1020 秒钏,时间不宜太长。(3)间歇:完全恢复,可做积极性放松活动。(4)重复: 510 次。(5)组数: 35 组为宜。2、柔韧训练:可根据其供能特点和训练原则,采用不同方法(1)单人或双人的各关节伸展练习。(2)采用拉长肌肉、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的方法进行,如类似武术中的踢腿、下腰、涮腰、劈叉、压腿等多种训练方法。(3)模仿或结合球进行训练,如大幅度振摆、摆踢球、侧身凌空传、射、倒勾踢球、跳起展腹头顶球等。3、注意事项(1)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9、,一般不应急于超最大限度,以防拉伤,为此,必须做好准备活动。(2)训练时应在身体状态较好,无伤病情况下进行。(3)柔韧素质同其他素质相比,容易发展也易见效,但消退得也快,所以应坚持经常训练。训练中应注意事项(一)思想上重视对裁判员来说,身体训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为什么在裁判队伍中平时训练的状况判别较大呢?除了各种客观原因之外,关键还在于思想上对身体训练重视程度不一。因此, 只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对裁判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克服各种消极因素,不断提高训练的自觉性,身体训练才能持之以恒。(二)加强计划性身体训练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科学的训练过程,切实加强训练的计划性,有助于提高自

10、身思维能力和科学训练能力,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有助于总结训练的经验,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或凭兴趣,乱点鸳鸯谱,都无助于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根据裁判工作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四项计划:第一,针对全年竞赛期,制定全年训练计划;第二,针对集中体测(或赛会制),制定阶段训练计划;第三,针对周赛制,制定周训练计划;第四,制定每次训练课计划。(三)重视营养与恢复随着训练负荷增大,重视恢复与营养,不但可以防止过度训练,预防运动操作,而且能提高自身负荷能力。赛前饮食应在比赛前23 小时用餐,量不宜多,且易消化。多吃碳水化合物及碱储备较丰富的食物,如馒头、面包、果酱、蛋糕、米饭、蔬菜等;还有含糖

11、分较高的食物,如巧克力、 麦片、 水果等。 不宜吃辛辣、 油腻、 含纤维多的粗杂粮及易产气的干豆或韭菜等食物,赛后一小时用餐较合适,此时人体吸收率较快,量可多些, 特别是糖类, 而且要注意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并喝饮料,增进食欲。赛前或赛后都应严禁酒精饮料。行的方法: 肌肉牵拉法 - 拉伸的幅度和力量以本人经受得住为限,停留时间810 秒,反复练习810 次,以此减缓肌肉的紧张度;水疗法- 热盆浴1520 分钟,四肢做温和缓慢的运动;按摩- 可在训练后,洗完澡(1015 分钟后)或睡前进行,若非常疲劳,则应休息23 小时后再按摩。(四)注意赛前调整根据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对赛前(或体测前

12、)的训练负荷量要作适当调整,高速期一般为 37 天,具体因人、因时、因任务的区别而变化,所谓调整不是彻底休息,而是进行减量和适宜强度的训练。(五)了解高原特点由于我国甲级队先后有八一、云南红塔队将主场放在昆明,1998 年高级裁判员体测也在贵阳,因此裁判员有必要了解高原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合理安排训练及恢复措施。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低压、低氧、日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其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由于大气压力降低所致的缺氧,最初的感受就是呼吸频率加快,胸闷气急。 如果有条件, 可先上高原做7 10 天适应性训练,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则应在上高原前加强耐力训练,提高有氧耐力水平。此外,上高原前,对体内小病灶要采取预防措施,如龋齿、痔疮、扁桃腺炎、鼻窦炎等,往往在缺氧加劳累的情况下,这些病容易发生。高原日夜温差大,还要预防感冒。由于随运动和高原的双重缺氧,身体容易劳累,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会下降,因此要注意营养与恢复。少吃油腻和油炸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牛奶、肉食(瘦肉、鸡、鱼等),注意维生素、铁储备及水的补充,加上按摩、水疗等恢复措施,有利于达到或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