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4039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色项目 II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的软件技术专业创办于2004 年,隶属于计算机科学系,今年将有第一批毕业生,走出校园,投身于软件事业。在近三年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探索具有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结三年的经验教训,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逐步完善“课程模块标准化”的教改思路,全面整合课程体系。该专业成立至今,我们已经对其教学计划进行了多次修订,在最新的2007 版教学计划中,我们严格落实学院领导关于“课程模块标准化”的教改思路,课程体系完全按照按“岗位能力模块课程”的改革思路进行全面整合。步骤 1企业

2、 岗位 调研步骤 2确定 培养 目标步骤 3岗位 技能 分析步骤 4专业 课程 设计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软件技术专业充分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并就与校企双方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对课程的结构、 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行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本专业将学生就业岗位分为.NET程序员、 JAVA程序员、软件测试员以及软件管理和维护人员等四个岗位群,每个岗位群又具体分析了若干个必备技能,每个技能给出课程组合。学生只要学习了这些课程

3、组合,即可获得相应的技能,必备技能全部获得后即可胜任相应的岗位。这样的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又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对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下图为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形成过程图。应用开发基础;Web应用开发;Windows桌面应用开发;软件开发规范和实践标准Java 程序员软件管理维护人员 软件测试员.NET程序员软件技术 专业就业 岗位分析应用开发基础;Web应用开发;桌面应用开发;软件开发规范和实践标准应用开发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软件开发规范和实践标准 软件开发基础微机组装调试与软硬件维护;Windows网络安全应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软件开发规范和实践标准岗位能力岗位

4、能力课程组合 1: 11+12+13+19+23 14+15+20+21 14+20 22+23课程课程课程组合 2: 11+19+23+26 16+17+18+21 16+18 22+23课程组合 3: 11 14或16 18或20 22+23课程组合 4: 11+19+23 25 24+27 18或20 22+23其图中所列数字为课程编号,具体对应课程的相关信息如下:编号课程名称课时(理论 /实践)学分考核开设学期认证考试11 程序设计导论90(50/40)5 考查一全国计算机等级2 级证书12 C程序设计72(36/36)4 考试二13 应用程序编制技能训练( C平台)36(0/36)2

5、 考查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应用程序编制(Visual C平台)”操作员级证书14 C.NET 程序设计90(40/50)5 考试三微软 MCP 证书15 Web 程序设计72(36/36)4 考试四(1)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因特网应用 (ASP.net 平台)”高级操作员级证书(2)微软MCP 证书16 JAVA 程序设计90(40/50)5 考试四(1)加拿大Tarena 公司认可的 TCSD 国际软件工程师证书17 企业级 JAVA 72(36/36)4 考试五18 Oracle 数据库72(36/36)4 考试五(2) 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颁发的高级软件工程师认证证书19

6、数据库基础54(28/26)3 考查二20 网 络 数 据 库SQL Server 72(48/24)4 考试三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数据库应用 (SQL Server 平台) ”操作员级证书21 网页设计54(28/26)3 考试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网页制作( Dreamweaver 平台)”操作员级证书22 软件测试技术54(30/24)3 考查五23 软件工程54(44/10)3 考试五(1)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资格证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管理”证书24 计算机网络基础72(48/24)4 考查三(1)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局

7、域网管理”操作员级证书(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证书25 微机组装调试与软硬件维护54(36/18)3 考查四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操作员级证书26 Linux 操作系统54(28/26)3 考查三27 信息安全技术54(36/18)3 考查五2、实现“搓绳式工学互补”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即在“ 15”学期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IT 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目前软件开发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增加项目经验,软件专业在04 年下半年开始充分发挥与企业合作的优势,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行业专家进

8、入课堂的试点。先后聘请华工软件集团、珠海远方软件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给学生开设了“VB.NET程序设计”、 “ASP.NET程序设计”等课程;05 年上半年,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另外还开设了“可扩展标记语言” ;05 年下半年, 我们继续发扬, 在原有基础上开设了“ JAVA程序设计”、 “企业级JAVA ”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编程语言,作为一线的软件开发人员,他们有着实际的开发经验,而且他们还带来了实际的案例、新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前打开了进入软件行业的大门。在试点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诸如项目案例本身涉及知识不够全面,教学方面没有经验,教学管理教学难等问题。引起了教改的

9、一系列思考,经过充分的研究,在下一步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借鉴以上的经验教训,发挥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的优势,由双方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在15 学期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每门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行业专家为主,主要就课程行业背景和行业地位,教学中会引入的项目案例的大概情况做一些简单介绍;第二阶段以专业教师为主,主要就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总体介绍,本阶段主要是粗线条的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全面大体的认识;第三阶段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以行业专家为主,专业教师辅助教学,通过实真实、新鲜的项目案例,将第二阶段所学知识与具体项目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实际的动手能力并积累开发经

10、验。3 “实体驱动”的生产实战型轮岗实训改革在大学的第4,5 学期,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已有了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的实战型实训,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对其岗位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经验的积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本专群已有两个经济实体:广东物流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和广州怡嘉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利用已有实训基地的先进设备条件,与数字传媒公司(广东沸点广告有限公司)合作,在院内成立“数字媒体实战工作室”。其中:广东物流技术应用研发中心是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依托的广东物流技术应用研发中心面向社会, 已承接了两项软件开发项目:“深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业务系统的开发”和 “ GDFDA(广东食品

11、药品监督局)药品购销记录管理系统的开发”,项目经费约50 万元,且均已完成;广州怡嘉科技有限公司是以专业教师金永祥为主帅的注册公司,不仅立足广东地区对外承接各种软件开发、网络搭建等工程,而且面向农垦,为垦区的信息化建设,自主研发了一系列信息管理软件,并长期对其进行软件维护和人员培训;数字媒体实战工作室”由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按公司架构进行日常管理与运作,将公司的部分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完成,使学生获得实战训练机会。以这些实体为载体,带动学生生产实战型轮岗实训成为我们下一步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下一步的建设中, 我们将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实体,扩大实体对外承接工程的力度,由有经验的教师带队,每学期选拔

12、部分学生参与开发这些项目,而逐步扩大学生的参与人数,使 70% 的学生从实体中获得生产性实战经验,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为学生提供轮岗实训的机会,为其下一步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此外,立足本专业群,力争将三年将“XXX数字媒体实战工作室” 、 “XXX软件开发公司” 、 “XXX网络服务公司”建成并运作,为专业群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性实战实习实训机会。4 “准员工式”的顶岗实习改革目前,软件技术专业已与广州七喜、广州沸点,珠海远方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学生第三年去企业顶岗实习的合作,并初步实现了实习与就业一条龙的目标。学生在第六学期,到本专业的校外合作企业实习,实习结束考核通过,不用再通过试用期,直接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如2005 年,软件专业就有名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直接就业,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零试用期”就业。在下一步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继续扩大“准员工式”的顶岗实习的受益面,实现大范围的学习就业一条龙的“零试用期”就业。为此我们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并继续拓展与更多的企业开展这项工作,加大订单式培养的力度,力争使70% 的学生通过该方式,缩短就业周期,减轻经济压力,并将其经验在专业群的其他专业中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