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之述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5401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之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之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之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之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之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之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之述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遵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探析系别历史系专业历史学年级 2008级姓名王晓琴学号 08410302019 指导教师党会先2012 年 03 月 31 日厚德树人笃学致用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探析王晓琴摘 要: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不仅体现在对社会教育的实践过程当中,同样也体现在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当中。 在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和西方先进科技的刺激下,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以“中体西用”为核心展开,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西方文化的精华,对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 :张之洞;家庭教育;中体西用张之洞 (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号抱冰,谥号文襄,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

2、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不仅活跃于晚清的政坛,而且在教育史上也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的一生当中都与教育有着浓厚的渊源,改造旧式学堂,创办新式学校,提倡留学教育,参与制定第一个较为完备的学制“葵卯学制” ,可以说对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清廷管学大臣张百熙和荣庆称赞为是当时通晓学务的第一个人。张之洞的教育主张不但在社会教育的实践过程当中充分体现出来,同样也表现在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当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西方先进科技的刺激下,“中体西用” 是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许多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西方文化的精华。一、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张氏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张之洞

3、从小就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引导,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使传统观念在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西学的传入大大开阔了张之洞的视野, 使他将西学纳入到家庭教育当中扩充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成为了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渊源。(一)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其良好的家风有着紧密的关系。张之洞出身于一个“三世为官”的家庭当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张瑛恪守儒家经典作为家学的宗旨, 不惜花高价聘请名士教其子读书,又购买书籍十余橱, 放置在学舍当中,让其弟子在课余之外阅读,并告诫道:“贫,吾家风,汝等当力学”1。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张之洞众兄弟的视野大为开阔,并且学习也更为努

4、力和用功,“读书非获不解不辍,箐灯思索,每至夜分,倦则伏案而睡,既醒复思,必得解乃已。其后服官治文书。往往达旦,自言乃幼时读书好夜坐思之故”2。父亲的教诲加上自身的聪颖好学,11 岁时,张之洞便开始写作诗文,随着他写的诗文的增多, 其父张瑛便出资将其刊成集子,分赠给亲朋好友。 有一位任教谕的亲戚写信给张瑛,告诫他“敛才勿露”,这对张瑛的触动很大,从此“加董戒焉”,张之洞也从中深受教育,终身不忘,后来他将自己少年时所写的诗文全部烧掉。从张之洞的成长过程中, 可以看出他从小受到长辈们的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其父亲的教育影响着他的一生, 这成为了他家庭教育的源泉。(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中中国的

5、失败带给了中国社会以极大的震撼,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 一些封建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主张务实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之学逐渐兴起。对张之洞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韩超和胡林翼就是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的重要人物,受其思想影响,张之洞对经世致用思想的认识要比一般的士子要深刻得多。他在振兴儒学的过程中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呼吁“读书期于明理,明理期于致用”【3】。上述这种经世致用思想对他家庭教育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传统观念在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中占了重要的地位。(三)西学的吸收与应用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张之洞以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到了西学的优越性

6、,所以,他投身洋务运动中, 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对西学加以吸收和应用,这使得张之洞的视野大为开阔。同时他对西学的态度开始逐渐由技术扩展到政治的层面,并且将西学纳入到了家庭教育中扩充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打破了家庭教育长期尊奉儒学的单一局面。二、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以“中体西用”为核心展开。他在劝学篇中强调“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在中学中,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体现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同时也体现了他封建思想的保守成分。在西学中,他主要是受西方的影响,主张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提倡留学教育也是他

7、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1. 忠君爱国的思想情怀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当中,他所指的“西用”是以不触动封建儒家思想为界限的,而“中体”思想又是他的命根子,这就决定了他与维新派相比,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卫道士。 在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当中,忠君爱国的思想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尊朝廷,卫社稷”是张之洞忠君爱国思想的根本体现。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张之洞教育儿子学成之后,牢记祖国,报效国家。“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名智巧不忘圣,吾人厚受国恩,正当尽致身之义,以报答君上”【4】。家书中,张之洞表明要送儿子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要儿子学成归国后,对上报答国君,对下造福百姓,他要儿子谨

8、记“天地而下,君亲为长” ,企图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维护清王朝的工具。张之洞怕儿子在外读书没人教导监督, 便把劝学篇 寄给儿子,要求把它当成格言来学习, 挂在书桌边,每天坚持读一遍, 这不仅体现了张之洞对儿子的担心和教导,更体现了张之洞对儿子的期盼,希望儿子学成之后能够报效朝廷,报效国家。2. 勤俭、谦逊的思想张之洞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勤俭、 谦逊的良好美德, 并把它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张之洞作为晚清的封疆大吏,无疑,他炙手可热的权势和地位,可以为子女创造无比优厚的物质环境,但他仍然要求子女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劝诫子女不要侍贵而骄, 要凭借能力闯出自己的天地。当张之洞得知儿子到日本不到

9、四个月的时间就花完了所带的钱的时候,非常生气,并写信责怪儿子,从儿子的奢侈浪费中,推断儿子不仅吃穿用度阔绰,并且还有其他浪费的地方,由此推断出儿子并没有真正用功读书。此外,他又引用孟子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名言激励儿子振作起来,有所作为。他要儿子克服困难,坚守本分,要其“庶几开支可省,不必节俭而自节俭”。张之洞还要儿子养成谦逊的作风,不要骄横跋扈。 不要以为自己是官员的儿子而漫不经心。 他告诫儿子到了日本之后要改掉平时那种骄傲的习气,把自己看成是平民,是普通士兵,努力锻炼,使自己所学的东西得以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可以磨练身心。

10、(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1.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张之洞在中国教育史上较早地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1902年,他在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中论道,日本的教育主要是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方面, 并且遵循体用和先后的顺序。在三者的关系中, 张之洞特别强调德育,他认为德育是最重要的,智育和体育都要为德育服务。这既是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德化主义传统观念的体现。在德育发展上,张之洞认为德育是立国之本,是保种、保教、保国的根基,所以,他将忠君爱国的思想放在了首位,并以忠孝和礼义作为教育的蓝本和出发点,并以此来教导其子女。其次,张之洞也非常重视智育教育和体育教育,在智育教育上,

11、他认为智育是开发民智, 学习西方的必经之途, 是提高国计民生的重要手段,所以他力图改革学制,创办学校。在体育教育上,他在学堂歌中写道:“教体育第一桩,卫民先使民强壮”。要想保家卫国,前提条件是要有强壮的身体,为此,张之洞主张加强对士兵的操练, 对摧残人们体魄和精神的鸦片深恶痛绝。他为儿子选择军事,这在当时是许多人所不认同的途径。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张之洞在其家庭教育实践了对子女德智体教育的全面发展,在近代家庭教育史上具有前瞻性。2.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家庭教育中, 张之洞主张采取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他提出要将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灵活地

12、掌握和运用学习的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保障。首先,张之洞强调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缺一不可,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对知识加以理解和推敲, 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才能学以致用。其次,张之洞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张之洞所指的实践并非哲学上所说的实践, 而是强调学习与行为的结合, 特别是与当事者的亲身经历相结合,这对于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留学教育的提倡甲午战争和中法战争的失败, 使张之洞从日本的崛起中认识到了留学教育的重要性。他

13、认为日本之所以由弱变强的,是与日本重视留学教育, 大胆启用留学归国的留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时他通过中西方教育的比较, 认识到了西学教育的优越性。他不仅提倡留学教育,而且对其态度非常的彻底和坚决,他认为:“出洋一年, 胜于读西书五年。 入外国学堂一年, 胜于中国学堂三年”【6】。此外,张之洞还指出留学的最好去处是日本。一是日本离中国比较近,可以节约路费,这样就可以多派一些人到日本去留学;二是日本离中国比较近, 便于了解学生在日本的学习情况; 三是日文与中文比较近, 便于学生学习; 四是日本已经把西方的书作了删改, 便于学习。 向外国派遣留学生, 不但可以学习国外教育成功的经验,而且还可以缩短

14、培养人才所需的时间,走培养人才的捷径,效果显著。留学生在学成归国后, 既可以当老师, 也可以担任技术人员或管理员,同时也可以自己创业,利国利己。基于此,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张之洞根据其儿子的性格特征将其送到日本留学,学习军事。三、张之洞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借鉴意义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贯穿着 “中体西用” 的主旨, 其目的是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和捍卫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突出了教育为封建国家服务的目的。但不可否定的是张之洞家庭教育中对“中学”的继承和对“西学”的吸收,打破了传统家庭教育以儒学独尊的局面,值得现在的家庭教育学习和借鉴。(一)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能

15、够成才,希望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但现在的许多家长他们却不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一味地要求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所谓的“无所不能”的“全才”,在课余时间让孩子学习画画、书法、舞蹈和各种乐器等等。结果,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不能适应, 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好。 张之洞在他的家庭教育中就根据儿子从小好玩、 爱动的个性, 将其送到海外学习。 这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 但张之洞却不顾旁人的看法,毅然将儿子送到了日本。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天赋、 爱好和兴趣,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去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发挥孩子的潜能, 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孩子进行因

16、势利导、 循序渐进的启发和点拨,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在当今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下,考试基本上成为了判断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所以,很多的家长对孩子都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考高分。除此之外,孩子平时不用做任何与学习成绩无关的活动。这导致了现在许多所谓的 “天才”孩子连洗衣、做饭都不会,他们从来没有洗过碗, 扫过地,也对当今的时事毫不关心,课外活动对他们来说只是浪费时间,除了考试之外, 其他的一切事物都与他们无关,这是值得深刻反思的现象。其实,早在张之洞的家庭教育思想中,他就对此提出了质疑, 指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在对人才的选拔上, 张之洞强调要注重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他说“造士必以品行为先”【7】。其次,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的灌输,要求学生将保国、保教与保种合为一心。再次,学校课程开设方面,主张开设历史地理的课程, 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