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47885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问题学生 “ 要用心转化,用爱感化(佛山市三水中学杨帮南) 内容提要 :当今学校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先论述引起“问题学生”的内因和外因,从而进一步探讨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关 键 词 :问题学生内因外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在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品德行为也差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我们应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动之以情、晓

2、之以理,并利用相应的对策进行转化,对症下药。实践证明,“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一、自卑心理影响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不被认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他们在班里,家里总感到没有自己的位置,老是觉得不如别人,心里失去平衡、心态消极。在学习、处事方面不能放开,造成学习效率低,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认可和重视,积极性,兴趣受到挫伤,产生恶性循环。我们常常看到,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精神不振,神情呆滞, 经常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有兴趣,效率低。这时候他们就会出现上课睡觉、讲

3、话、看课外书、不交作业、晚自修讲话,整天无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自我封闭和逆反心理的影响:这些学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所以经常不被老师、家长、同学们认可;因此,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纪律也有了改进,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感到老师不关心自己,认为同学故意的避开自己,久而久之, 他们心里就会觉得自己在班里好像是多余的人。可是,一旦犯了错误,成绩下滑,这时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语、训斥。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很多“问题学生”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对老师和同学经常处于猜疑、讨厌的紧张状态,长期如

4、往,他们和老师与同学之间就无形中多了一道鸿沟。有的教师在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味的靠说教,训斥、写检讨书,甚至体罚等,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反而会造成学生的畏惧、恐慌和防卫等逆反心理的出现。三、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影响:这些学生大多数家庭结构不正常,父母离异多, 单亲家庭使他们经常性产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气氛不和协,父母经常吵架,让他们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从事经商或个体企业等行业,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在学生的生存空间中,社会生活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问题学生”因为活动量大, 社会生活空

5、间就更大,也必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不良的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等等。除此之外,学校个别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不科学,职业道德水准低,教学水平不高,这样使得一些学校向“问题学生”转化。以上这些原因的影响,严重阻碍着“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就要认真研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下面就来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第一、把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用心感化“ 问题学生 “ 的教育转化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研究其中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转化时,首先应当分析查明原因,分清类型,抓住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转化,才能减少盲目性

6、,提高针对性,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实现教育转化中,我首先认真把握 “ 问题学生 “ 的第一手资料,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调查。通过开座谈会、聊天等方式向班内的同学或“问题学生“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以前的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归类,总结出原因。此外还通过电话家访或约见家长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从而挖掘 “ 问题学生 “ 出现问题的家庭原因,以便从他们产生问题的源头抓起。另外,我在教育过程中从不歧视他们,而是和他们结成朋友关系,关心他们,经常找他们谈话,和他们交流思想,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是否有困难,使学生能够从感情上接受教师的教育。比如,我班有个“ 问题学生 “,他是转校过来复读的,家离

7、学校很远,父亲在本地工厂打工,平时很少有时间和他在一起。他学习成绩较好,但由于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很多方面还不是很适应,特别是很想家,所以几次说要转学回原来学校。我多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该生在谈话时,态度非常端正,虚心接受,但几次下来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从其他学生那里知道了他家境不是很好,还有一弟弟在读初中,母亲又是下岗职工,全家生活靠父亲二千多元的工资,另外老家里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他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我找到了产生问题的源头,我就和他促膝谈心,告诉他人穷志不穷,正因为家庭的特殊性就更应该认真学习, 父亲用心良苦花那么多钱不就是为了将来你可以有出息

8、吗。同时, 我又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 人穷不能志短, 这样无形中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另外, 我通过电话联系了他的家长,和他们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并要求他们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从此以后, 我就经常地关心他,问寒问暖,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聊天、谈心事,并不断地和他交流我自己以前的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慢慢地改变了,平时话也多了, 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也经常会和同学们一起打打球等等,“ 问题学生 “ 就开始少问题了。所以,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千万不要放弃,要捧出我们的爱心。细心观察他们,掌握他们出现问题的根源, 然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同时还要多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密切配合、 团结协助,使学生生活

9、在希望之中,变自责为自信,变自卑为自尊,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启发他们长善救失、积极进步、勇敢地面对人生。第二、科学转化,抓住“闪光点”,从一而终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说过:“赞美是鼓励下属的最佳方式,应将批评像三明治似地隐藏在两个大大的赞美之间。”如果教师能拨开消极因素的迷雾,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中的星星之火,星火燎原之势将不是空话,这样必然会让他们看到自己前进的希望和动力。对于 “ 问题学生 “ 的了解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本质并不坏,有的是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 没人管教;有的由于家庭较差,自己总是认为处处比别人差,所以讨厌学习;有的是由于父母过分宠爱,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

10、中心的性格,使他们目无一切;有的是由于交友不慎,产生厌学;还有的由于教师和同学的不漠不关心,使他们一天一天消沉等等。因此, 要教育转化这些“ 问题学生 “必须要静下心来,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半途而废,要不断加强教育,反复教育,从一而终。我们班上有另外一位“问题学生”,经常上课睡觉、迟到、甚至缺席,还有一些的违纪行为。面对他,我首先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他的家境很好,又是独生子,所以在家里他就是“中心”,他的父母都是个体户,天天忙里忙外的,所以这位同学在家里很少人管束。找到了原因之后,我就开始找他进行耐心的教育,这个学生一开始情绪不够稳定,很不配合我的工作。我就告诉他: “老师发现你其实是一个很聪明

11、的人,你乐于助人、思维也比较活跃,还有体育方面的特长,关键是学习不够认真,讨厌读书。如果你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你的成绩一定会有所进步,你也会成为一名好学生的。”他听了以后,从他的眼神中流露了惊奇和高兴。接着我就进一步对他说:“你的家庭情况我都知道了,你的父母整天在外,很少关心你, 所以你觉得很孤独,你也很需要有人关心你、理解你,对吧?“ 这位学生听后很感动,他向我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学习。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依然如故。于是,我又去找他谈话,继续加强教育,并且主动和科任老师取得联系,请他们多关心他的学习。另外, 我组织了几个成绩较好的班干部成立帮教小组,对他进行全面的教育。经过我多次耐心地教育,加

12、上他自身的努力,他终于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这里,榜样的力量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宽松和谐的班级体,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等情感得到淡化或抑制。所以,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一味的抛弃、批评和训斥,而应该贯彻“多表扬少批语,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小小的进步,一点点的成功,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总结、思考,不断巩固取得的效果,做好“反复抓、抓反复”从一而终。这样,“问题学生”就会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问题就自然不存在了。第三、以身作则,爱字当头,真诚相待班主任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有显著的

13、言教,还有隐性的身教。以身作则,身正为范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必备条件和基本方法。作为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心理品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教育水平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我认为, 班主任对待“问题学生”要有“八心”, 即“爱心”、 “真心”、 “责任心”、 “细心”、 “信任心”、 “宽容心”、 “耐心”、“恒心”。 教育的关键是爱字当头,“爱心”就是要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教师只有爱字当头,对学生以诚相待,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 “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定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探索 “ 问题学生 “教育转化规律时

14、,我发现缺少爱是“ 问题学生 “ 产生失落的普遍原因之一,帮助他们找回失去的爱是实现教育转化的重要前提,如果我们让他找回曾经失去的爱,给予他们爱, 这些学生就会重新树立起自信,他们也就不会有问题。我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父母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她跟母亲生活,母亲很少和她交流。从此,他失去了父爱和应有的母爱。她开始不喜欢回家,喜欢一个人独自沉思,终于有一天她认识了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男子,慢慢的出现了“早恋”的倾向,她开始非常讨厌她妈妈。我发现这个问题以后,马上找她谈话,我没有当场训斥她,也没有批评她这样做是错的,我首先说她这种现象很正常。然后我问了她几个问题:“你认为这是一种爱吗,还是其它?

15、”、“他给了你什么,到底值不值得你这样对他?”、“你能主动坐下来和你妈妈聊聊吗?”等等,经过几次诚心诚意的聊天,她开始明白,对那男子的感情不是爱,而是一种寄托,一种依赖。针对她从小缺少爱的情况,我请她到我家作客,还让全班同学为她过生日,我还亲自送她一份生日礼物,希望她感受到身边的爱,重新找回自我。后来我也主动找她妈妈反映了情况,要求她妈妈多点时间关心她,多和她聊聊天。 正是靠着这种真挚的爱,靠这种爱的教育,架起一座感情沟通的桥梁,让“问题学生”的问题在无尽的爱中消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要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体会到,不具备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的工作。”所以,我们对待“ 问题学生 “不要害怕,只要我们倾注真情,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用恒心去引导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使他们树立信心、改变自我,使自己从此不再有问题,我相信付出的劳动必定会有收获的!参考书目:1、 班华、王正勇高中班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2 月版;2、 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学苑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3、 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10 月版;4、 沈菊芳、金国忠“心理效应给德育工作的启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 年第 3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