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4296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课时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学习目标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 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 色的云雾, 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的村庄覆压过来。据此完成12 题。1“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大风过度垦荒破坏植被气候干旱ABCD 2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A塔里木盆地B河西走廊C河套平原D青藏高原 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而化肥用了世界的40%多。2008 年我国生产和使用了5 868 万吨化

2、肥。 ,平均每公顷施化肥500 千克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 千克 / 公顷的安全上限。据此完成 34 题。3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 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肥力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农产品质量提高ABCD 4为避免滥用化肥,应发展_农业 () A节水B精确C处方D生态 2008 年 5 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旨在加大其农业保护力度的2008 年农业法 案 。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日趋紧迫之际,在农业谈判主要议题,即关于农业补贴削减 公式的讨论已临近关键时刻之际,美国国会此举无疑是“火上浇油 ”。据此完成56 题。5 2008 年农业法案中的_政策是“火上浇油”() 免耕休耕补贴农业生态

3、环境保护ABCD6上题选项中的政策,属于保护性耕作方式的是() ABCD 方法技巧练 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步骤 材料天门网 (2009 年 7 月 28 日):针对盛夏高温伏旱天气,24 日,市农业局总农艺师史少甫建议,科学应对,立足早防、早抗、早补,减轻危害,减少损失。他建议,当前中稻 要在抽穗扬花期统一组织灌水,以水调温;开花前喷清水,缓解高温热害;搞好叶面喷肥, 增加粒重; 收获前 7 天开始排水, 防止断水过早, 以保持稻株青秆黄熟;加强暝虫、 “两迁 ” 害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文中描述的农业属于() A生态农业B节水农业C精确农业D“处方农业” (2)与传

4、统管理方式相比,材料中描述的农业类型具有怎样的优点?方法技巧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步骤: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回忆教材确定考查知识点分析题目确定思考方向综合思考明确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美国政府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主要是() A植树造林B基因工程C限耕D免耕、休耕与轮作 2关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B是为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C大力开发生物资源,开垦草原,垦殖荒地D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法规,推广农业新技术 读图 1 和图 2,完成 34 题。3图 2 中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1 中何处的农业发展经验() Aa Bb Cc Dd 4

5、图 1 中 b 处的粮食生产与图2 中的哪处相似() ABCD5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美国历史上曾有过破坏植被,滥用化肥、农药的时期 B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 C美国的小麦都是春小麦,质量优良 D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 从 2007 年开始,农业部结合农业科技投入示范工程,以粮食大县为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据此回答78 题。7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

6、以直接() 减轻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地沙化ABCD 8在粮食大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是为了() 降低播种成本,调动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品质, 增强市场竞争力土壤肥力提 高,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ABCD 题号1 2 3 4 5 6 7 8 答案二、综合题9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因特网上搜集到的两则信息,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食用油的主要生产地。自加入 WTO 后,某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 396 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 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材料二东北大豆和美国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表(其

7、中 X 为美国每吨大豆的成本) 东北大豆美国大豆 生产成本 (元/千克 ) 1.6 0.8 运输 (元 /千克 ) 0.045 0.04 出油率 (%) 17 20 加工成本 (元/吨) 10X X (1)该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东北大豆的出路”为主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试简述理由。(4)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小 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知识清单 过度垦荒破坏植被生态农业节水农业限耕环境保护基础达标练1C2.A第 1 题,

8、“ 最主要 ” 是题眼,黑风暴大规模袭击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 当的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大风和干旱只是基础条件,不是“ 最主要 ” 条件。第 2 题,四个区域 中,只有塔里木盆地植被最稀疏,且多大风天气。 3C4.C第 3 题,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有机质、磷、钾和微量元素严重亏缺; 土壤恶化,稳定性差,肥力下降;降低农产品质量;过量使用的化肥随水汇入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第 4 题,节水农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精确农业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 农业;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的农业。 5C6.A第 5 题,“ 关于农业补贴削减公式” 是关键词,说明该法案中关于农业补贴 的政策起到了 “

9、 火上浇油 ” 的效果。 第 6 题,保护性耕作的方式主要有免耕、休耕和轮作等。 方法技巧练 (1)D (2)避免了土壤的酸化、板结及环境污染,做到秸秆还田,补偿土壤有机质肥力,维护 农业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节省资金,维护人类的健康。 解析第(1)题,材料中描述的是一位农艺师根据中稻的生长习性开出的一张管理“ 处 方” ,属于 “处方 ”农业。第 (2)题, “处方 ”农业避免了化肥、农药的滥用。 综合提升1D为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免耕、休耕与轮作。 2C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学的、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等。 3A图 2 中处在干旱

10、半干旱地区,发展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生产条件和图1 中的 a 处比较相似。 4B图 1 中 b 处主要为小麦带、玉米带,与图2 中的 处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生产 类型比较相似。 5C我国东北林区、西北沙漠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因年均温较低,不是发展沼气的 最适宜地区,而江南丘陵地区,制取沼气的原料丰富,年均温较高,适宜发展沼气。 6C美国小麦种植区有冬小麦带和春小麦带两个区,其中冬小麦质量优于春小麦质 量。 7B8.B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既达到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施肥,减少了大面积施肥 造成的面源污染,又改良了土壤结构。土壤肥力提高,使不能种粮的土地变成了耕地,扩大 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市

11、场竞争力。 9(1)东北大豆出油率低,价格高,加工成本高。 (2)东北大豆生产水热不足,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3)比较法。选定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措施。 (4)建立高出油率大豆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规模生产;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发 展面向市场的产品;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大豆产品的深 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活动探究1一方面,滥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大气、土壤、水源以及农产品,另一方面,随着生 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卫生标准要求提高,故不能滥用化肥、农药。 处方农业是农场主按照农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开出的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 去施用定 量的化

12、肥、 农药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它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能够保证食品达到卫生 标准。处方农业生产的许多农产品,只要稍加水洗即可生食。(P55) 2大面积喷施农药,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壤以及农产品,这些农产品通过食物链逐 级传递、积聚,最后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P55) 活动探究 1. 保护性耕作方式含义 免耕为保护土地资源,不再耕作的一种方式休耕为保护耕地,恢复土壤肥力,暂时不进行耕作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轮作在一块田地上轮换栽种几种作物,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害。又叫轮 栽、轮种、倒茬或调茬 上述保护性耕作方式,使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最大限度地降低水、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护了耕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P57) 2美国农业的发展政策对我国有很大借鉴意义。我国发展农业生产,也必须制定一系 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 大量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 合实际的对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P57) 3. (P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