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05.13KB
约14页
文档ID:54140784
红25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_第1页
1/14

红 25 军的光荣历史和战斗故事精选提起长征,人们往往注重的只是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长征队伍,那就是诞生于我们安徽金寨的红25 军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1931 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1932年 10 月,其 73.74 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11 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 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 军蒋介石闻讯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的“清乡”、“清剿”和“围剿”对此,红 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篇:红 25 军的光荣长征史1934 年 11 月 11 日,鄂豫皖省委召开常委会, 讨论红 25 军战略转移问题,最后决定红 25 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11 月 16 日,红25 军共 2900余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935 年 5 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1935 年 8 月 3 日,红 25 军进入甘肃,攻占两当县城。

随即北上,11 日北渡渭河,进占秦安,威逼静宁,切断了西(安)兰(州)公路交通17 日攻占隆德,尔后翻越六盘山,向东挺进21 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 1 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治委员吴焕先牺牲9 月 15 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 27 军会师,结束长征1935 年 8 月 18 日,红军第 25、第 26、第 27 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红25 军改编为第 75 师毛泽东曾称赞红25 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一、出师北上1934 年深秋,大别山地区由于10 多万国民党军队在这里围剿红军,破坏人民政权,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因而很多地方成了庐舍成墟、田园荒芜的无人区坚持大别山武装斗争的红25 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虽然不断打击敌人,终因人少(只 3000人),武器弹药缺乏,供给困难,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苏区形势入秋以后,敌人又根据蒋介石“限三个月内全部剿清大别山红军”的命令,实行碉堡封锁政策,在交通要道和重要隘口建立碉堡,派重兵把守,以防红军游击,并扣押一切运往苏区的军需民食物品红军衣食无着,已下过几场大霜了,很多红军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吃粮更是困难,一日三餐,大部分靠野菜充饥! 党中央十分关心鄂豫皖苏区红军的艰难处境。

8 月的一天,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程子华特使来大别山,向中共鄂豫皖省委传达指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日益缩小,人力、物力都难以补充,苏区红军主力必须离开根据地,建立新苏区,谋求新发展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周副主席指示,决定立即率领红25军作战略转移、开创新的根据地,向平汉路以西鄂豫边区的桐柏山、伏牛山区进军,留下一部分武装、重新组建红28 军(33 军曾一度组建,后并入红25 军)坚持武装斗争为了出师有名,宣传抗日救亡,红25 军对外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师北上,并发表了宣言二、 佯 攻 借 道蒋介石闻讯红 25 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北上,急令在鄂豫皖苏区围剿的115师和 5 支追剿队共 20 个团的兵力跟踪追击;令驻河南的庞炳勋40 军、湖北省的肖之楚 44 师共 18 个团的兵力迎头堵击,企图趁红25 军孤军远行之际,包围全歼红 25 军 11 月 16 日离开鄂豫皖根据地, 飞速向北疾驰, 一昼夜行程 200 余里,在信阳的柳林和双河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中共鄂豫皖省委立即和地方党组织——中共鄂豫陕边区特委接上了关系根据特委书记张星江介绍的情况,省委认为:这里离武汉很近,离大别山也不远,且回旋余地小,四周敌人密集,难以立足,更谈不上发展。

省委考虑再三,决定继续北上,向河南西部的伏牛山挺进为了麻痹敌人,部队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由副军长徐海东率223 团向枣阳县城佯攻,形成进攻武汉势态,以调动敌人敌人果然中计,集40 军大部、 115 师、44 师和第 3、4 追剿队共 20 多个团向枣阳攻来,妾图在枣阳与红25 军决战,歼红 25 军于枣阳可正当敌人蜂拥而来之时,红25 军已调头东进,进入驻马店西北山区三、生死攸关的独树镇血战就在红 25 军通过豫西平原时,将介石又急令其第40军、116师、35 骑兵师 115旅及 5 个追剿队共 3 万多人,前堵后击、左右夹攻,向红25 军扑来11 月 25 日,红 25 军到达距伏牛山 50 公里之遥的象河关,敌第2 追剿队 3 个团及骑兵师一部已跟踪而至,向红25 军后卫发起攻击程子华军长命225团誓死阻击,激战近2 小时,敌人虽未突破225 团阵地,但 225团却伤亡 100 多人 程子华命 223团接替 225 团为后卫,由徐海东副军长指挥, 掩护全军行动;224、225 团为前梯队,开路前进前梯队 224团未走出十里路,刚到进入伏牛山通道独树镇,敌116师 3 个团和骑兵团及 3 支追剿队已先期到达,占领了独树镇及周围村庄, 组成堵击线,向红 25 军前梯队猛烈开火。

走在前面的 224 团,由于雨雪交加, 能见度极低,发现敌情较晚,敌人开火以后,又由于地势平坦,224团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加上寒流的袭击,绝大多数战士的手被冻得拉不开枪栓,零星打响的火力,根本不能有效的阻击敌人224团一时手忙脚乱,难以招架,被迫后退敌人见红军抵抗火力弱,立即发起冲锋,并从两翼向224团包围过来,企图一举消灭在这形势十分危急之时,军政委吴焕先率领225团第 3 营赶来双方混战在一起,殊死搏斗独树镇战斗,是红25 军生死攸关的一次血战红军虽然人少,处于劣势,但红军不怕死,却是极大的优势;敌人虽然多,但他们没有红军不怕死的精神,又成了劣势互相拼杀两个多小时,敌人终于被压了回去,这就是平时说的一人拼命、十人难挡当时一个红军战士要对付几个敌人,但红军胜利了,就是因为红军不怕死才闯过了生死关四、正副军长负伤庾家河红 25 军进入伏牛山后,很快发现这里不适宜建立根据地一是人烟稀少,粮食、物资资源极为缺乏;二是统治内乡地区、号称“内乡王”的河南军阀别廷芳在这里经营10 多年,反动统治十分严密,发动群众难度大;三是国民党第 40军和 19 路军 60 师及 3 支追剿队在周围虎视眈眈。

因此,红25军很难在这里立足省委和军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再向西北行动,到陕西南部山区游击 1934 年 12月 1 日,部队从伏牛山区出发,冲破敌人重重包围,越过了“七十二道水浴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翻越了1700多米高的蟒岭,历时一周,到达了陕南洛南县的庾家河12 月 10日, 省委和军领导正在开会讨论通过拟定的创建陕南根据地方案,朱阳关堵击红军的敌60 师和两个骑兵团向庾家河围攻过来黄昏时分,凶恶的敌人终于被击退下去是役,虽歼灭敌人800 多人,可是由于短兵相接,红军损失也很大, 军长程子华左手被打断, 副军长徐海东被一颗子弹从眼底射入、后颈出来,重伤晕倒,营、团干部8 人挂彩,全军牺牲190多人红 25 军长征历时 10 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 个省,转战近 5000公里它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是皖西人民的子弟兵, 在长征过程中, 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主要表现:1、 红 25 军是 4 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是长征先锋;2、红 25 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途中,抗击了敌人 30 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达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3、 红 25 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豫陕、鄂陕边区十余县)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25 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4、红 25 军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红 74 师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血液当然,在长征过程中,红25 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病逝;2、红 25 军政委吴焕先英勇牺牲;3、正副军程子华、徐海东身负重伤第二篇:红 25 军长征途中的六大战役战况和四则战斗故事中国工农红军第25 军,1931 年建立于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 1932 年 10 月,其 73.74 师随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11 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 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 军1934 年 11 月 16 日,重建的红 25 军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 9 月 15 日,红 25 军到达陕甘苏区永坪镇,次日同西北红军第26、第 27 军会师,结束长征。

红 25 军长征历时 10 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 个省,转战近 5000公里它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是长征先锋;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红军队伍,长征途中,红25 军抗击了敌人 30 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达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 800 多人;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 (豫陕、 鄂陕边区十余县)的红军队伍,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 25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红74 师的红军队伍,为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新鲜的血液毛泽东曾称赞红25 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缘于此,本人特意搜集整理了红25 军长征途中六次著名的六大战役战况和四则动人的战斗故事一)危险之战:独树镇战斗1934 年 11 月 16 日,红 25 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7日,以突然行动,越过平汉线,直抵桐柏山区蒋介石得知红25 军西进,十分震惊,急忙调动豫鄂皖3 省围剿总队的 5 个支队和 3 个师等大批兵力进行围追堵截,妄图围歼红25 军。

红 25 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26 日进抵方城县以东地区这天寒风刺骨,风雪交加红军指战员顶风冒雪,踏着泥泞,步履艰难地朝着独树镇七里岗急速行进,准备在此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下午 1 时许,程子华、吴焕先率一梯队到达独树镇七里岗一带七里岗是伏牛山东麓向南延伸的一条土岗,东面是河,地势陡峭,西南连着一片平原,许南公路与七里岗交叉处, 岗顶与公路落差十几米, 形成人工地堑,易守难攻敌 40军 115 旅和骑兵团已抢先两小时占领了马岗、七里岗、砚山铺一带由于气候恶劣,能见度低,红军先头部队没有发现敌情 当红 25军第一梯队(224团)沿七里岗脊北进接近许南公路时,突然遭敌炮火猛烈阻击敌人开火后,224团几乎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加上寒流袭击,红军战士穿着单薄,手冻僵了,一时连枪栓都拉不开,不能有效地反击敌人,处境十分被动敌军趁此机会发起冲锋,从两翼包围上来危急时刻,从后面跑步赶到阵前的军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225团冲到前面反击,一面高声呼喊:“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在吴焕先的指挥下,指战员们迅速趴在泥地里,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反击敌人仍气势汹汹地扑过来,吴焕先手持大刀指挥红军从雪地上跃起,勇猛地冲上去,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连天杀声,震撼山冈。

当战斗激烈进行时,副军长徐海东带领第二梯队( 223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经过一番恶战,我军终于把正面进攻的敌人压了下去,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随后,敌军连续发起数次进攻, 都被红军一次次打退 为了打开一道缺口,通过公路,军首长指挥223 团向七里岗发起冲锋正面之敌挡不住红军的凌厉进攻,纷纷向东西两边退去红军冲过公路,占领了七里岗村北500米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