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136872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资料,2015年4月21日,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一、考点分析 本章占分值13%,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二、重难点分析,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2教师权利和义务,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依据国

2、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第一节 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本节考试大纲解析:,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198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实施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

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教育法概述:,(一)、教育法的涵义广义的教育法师指由国家权利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行为规范体系及其实施所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法则专指由国家权利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教育法具有以下几个本质属性:第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第二,一种行为规范第三,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二)教育法的特点1、主体的复杂性2、调整范围的广泛性3、法律后果的特殊性(1)注重保护受教育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2)注重保护教师的特殊职业权利(3)注重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三)、教育法的体系,定义:不同形式的教育法律、

4、法规按照一定的原则有机结合的、协调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六层次:,第一层次是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例 第二层次是教育基本法 第三层次是教育单行法 第四层次是教育行政法规 第五层次是地方性的教育法规 第六层次是教育规章,(四)、教育法的原则,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2、坚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基本方针,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确立不同主体的责任,维护教育的公共性原则,(五)、教育法的功能,1、规范功能 2、标准功能 3、预示功能 4、强制功能,(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

5、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二、相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解读,1、教育法的立法基础 2、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3、教育法的重要地位 4、教育法的立法特点 5、教育法的颁行的意义 6、 教育法的基本内容,1、教育法的立法基础三点2、教育法的立法宗旨(1)发展教育事业(2)提高全民族素质(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教育法的重要地位 教育法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审议通过的基本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6、4、教育法的立法特点(1)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2)规范性和导向性相结合(3)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5、教育法颁行的意义(1)保障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这一政策(2)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3)保障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4)保障巩固教育改革成果,促进教育改革深化,6、教育法的基本内容(1)适用范围:军事院校和宗教院校意外的各级各类学校(2)教育性质和方针(3)教育的基本原则(4)教育管理体制(5)教育基本制度(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7)教育者与受教育者(8)教育与社会(9)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义务教育法的修订过程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

7、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2、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3、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4、义务教育法的制定目标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 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5、义务教育法的意义,(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8、解读1、教师法的立法过程、依据、宗旨及法律地位2、教师法关于教师的权利3、教师法关于教师的义务4、教师法关于教师资格与任用,立法过程、依据、宗旨及地位 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1)、教师法规定1985年制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26,

9、教师法法律法规,27,教 师 法资格和任用,1、宗旨 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 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 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 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 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29,2、未成年保护法,对象:未满18岁 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受教育权 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1、尊重人格尊严 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3、教育与保

10、护相结合,30,3、家庭保护,父母外出,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31,4、学校保护,不得体罚学生,侮辱人格 不得开除未成年人 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家长无法管教,可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32,5、社会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堂、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影视馆、体育馆、公园应该免费或者优惠。中小学旁边不可设置网吧、歌舞厅;难以判断成年人与否的,应该出示身份证不得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场地吸烟饮酒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难以判断的,应出示身份证,33,6、司法保护,继承案件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离婚案件,听

11、取子女意见。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课撤销资格,另行制定监护人,单位撤销的父母应依法负担抚养费用。对违法犯罪的少年,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34,7、法律责任,35,(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1、立法目的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则(1)教育保护原则(2)及时防治原则(3)综合治理原则(4)科学性原则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特点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内容,3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直接责任 学校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时,应告知监护人 16岁以上18岁以下准备就业的未

12、成年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应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38,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监护人不得让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继父母、养父母对继子、养子也有预防犯罪的责任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试试不良行为的教师,学校应当解聘或者辞退。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39,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携带管制工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其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隐晦的音像制品 进入歌舞厅 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并屡教不改 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多次拦截殴打或索要财物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传播隐晦

13、读物或者音像制品、进行因乱或者卖淫活动吸食毒品,严重不良行为,40,如何矫治,1、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条例处罚。(不满14岁或者情节轻微可免除处罚,单予以训诫) 2、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可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3、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可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41,如何预防,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新闻报道等也不许能披露资料。,42,(六

14、)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1、学生伤害事故的涵义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3、立法的目的和意义4、办法的主要内容,44,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共设施、学具、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 安全管理制度有疏漏、管理混乱的 药品、食品不符合要求 校外活动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未采取安全措施 学校知道工作人员患病不宜负担教学工作,但未采取必要措施 学生有特异体质,学校知道但未予以注意,45,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突发伤害,学校发现但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 体罚学生 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未成年人擅自离校,学校未及时告知监护人,导致发生伤害的,46,学校无法律责任 (有履行相应职责,行为无不当),不可抗自然因素 学校外部的,偶发性侵害 学生特异体质和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 学生自杀,自伤的 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中发生意外伤害的,47,监护人应承担的责任,学生违反法律法规,做出危害他人行为 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老师劝阻但不听的 学生监护人未告知学校有特异体质或特殊疾病的 未成年人身体、行为、情绪有异常,学校已告知,但未履行职责,48,学校行为无不当,不承担事故责任,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学生自行外出或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留校或自行到校发生的,49,事故处理程序,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