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理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134297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理论(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理论,1,2,大 纲,一、探究教学的实例 二、探究能力的评量 三、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成长 四、探究教学的相关学理,2,3,一、探究教学实例,重新布局与布题以改编课本的食谱式实验 教科书中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及步骤均已设定,我们的做法就是将这些实验条件及步骤均开放给学生思考与讨论。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增加老师太大的教学负担。 以初中二上教科书的第5章温度与热及我们设计的探究教学为例做说明。,3,4,4,实验 5-1 加热时间与水温上升 目的:了解加热时间、上升水温与水量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器材:,5,5,6,6,7,7,8,8,实验 5-2 物体受热后温度上升的比较 目的:质量相

2、同的水和油,当加热时间相同,温度上升情形会不会一样。 器材:,9,9,10,10,11,11,12,12,科学家定义:使1公克的物质上升1所需的热量,为此物质的比热,单位为卡/克。油的比热就是使1公克的的油,温度上升 1所需的热量。和水相比,欲使1公克的油上升1所需的热量,将会小于1卡。,13,13,14,我们设计的探究教学,(一) 使学生投入条件开放的实验活动,自行决定实验的各项变因 (二) 经由各组的发表,发现相同的观察事件有不同的结果,引起好奇和反思可能的原因 (三) 确认各种影响因素,依据重要性排列出来 (四) 选择一个影响因素做探索,包括形成研究假设、设计实验、搜集与分析资料、检验研

3、究假设和发现规律性,14,15,(五) 交流与评估各组的实验设计与结论,确定存在的一些规律性,并反思交流前、后的想法是否改变及理由 (六) 学生回顾他们的探究与学习,包括学习到什么、如何学习、及思考进一步的研究问题等,15,16,以完全开放条件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影响水温上升的因素有很多,16,有使用挡风版,水装得比较少,有使用挡风版,水装得比较多,17,以完全开放条件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影响水温上升的因素有很多,17,没有使用挡风版,水装得比较少,没有使用挡风版,水装得比较多,18,问题一:用条件完全开放的活动,考验学生是否已经 学会如何记录实验资料,并加以分析的能力,18,有些小组的记

4、录稍微详细一点,但还是不够精细,19,问题一:用条件完全开放的活动,考验学生是否已经 学会如何记录实验资料,并加以分析的能力,19,有些小组已经学会使用详细的文字及绘图,来描述自己的实验经过,包括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及结果,能都描述清楚。,20,第一次探究之后,进行第一次的发表交流,20,整理实验资料准备第一次发表交流,21,第一次探究之后,进行第一次的发表交流,21,将探究所得的实验资料,报告给同学听,发表交流,22,问题二:各组学生将第一个活动(问题一),探究所 得到的资料向全班报告,比较异同之处,22,学生在听完各组的发表之后,发现到影响水温上升的因素有很多 ,进而察觉到控制变因的重

5、要 。,23,问题三: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把影响水温上升的 因素,依据重要性排列出来,23,依照重要性来排列影响水温上升的因素,藉此让学生练习收敛思考,也为下一个活动布局,让学生挑选一个他最有兴趣的因素来做研究。,24,问题四:各小组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变因、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来搜集资料、并根据资料提出结论,24,能详细写出进行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并设计出实验步骤,(第二组)想研究的变因,根据变因提出的研究假设,此即为探究之后可能被发现的Pattern,能根据探究活动所搜集到的资料,分析资料以形成结论,25,问题四:各小组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变因、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来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提出结

6、论,25,(第五组)想研究的变因,根据变因提出的研究假设,此即为探究之后可能被发现的Pattern,只用简单的文字叙述及绘图来说明自己的实验设计。,能根据实验搜集到的资料,形成结论,26,问题四:各小组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变因、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来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提出结论,26,能详细写出进行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并设计出实验步骤,(第四组)想研究的变因,根据变因提出的研究假设,此即为探究之后可能被发现的Pattern,能将实验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画成图表。,能根据实验搜集到的资料,形成结论,并做出推论。,27,根据自己想研究的变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来验证自己的

7、想法,27,第四组选择的变因是容器材质的不同,依据此变因产生的假说是用铝杯和玻璃杯来装水加热,铝杯中的水温上升较快。这个假说也就是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之后,可以发现的Pattern。,玻璃杯,铝杯,28,整理实验资料,准备第二次发表交流,28,29,第二次探究所得的成果,29,第四组的发现是用铝杯和玻璃杯来装水加热,铝杯中的水温上升较快 。,由实验资料产生的,进一步的推论,30,进行第二次的发表交流,30,在发表之后,接受同学的提问,31,在发表交流之后,观摩比较各组的报告资料,31,在各组发表之后,将各组的报告,陈列于教室前面,让同学互相比较,并回顾整个探究历程,32,问题五:再次进行小组讨论

8、,并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否 有改变,32,在经过探究活动之后,验证自己的想法,确认想法不需改变,听过各组报告之后,把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做最后的确认,33,问题六:回顾本探究活动及探讨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3,进一步延伸的研究问题,能体会到自己的知识来源:来自自己的探究所得、来自与其他人的交流,34,教学建议,一、使学生投入条件开放的实验活动,经由各小组的发表,发现相同的观察事件有不同的结果,以引起学生好奇和问为什么; 二、以上述因实验条件开放引起的问题为始,诱发学生进行探究; 三、连结学生的探究经验与科学思考策略的明示教学。 四、给学生时间投入思考的任务、利用非预期的思考机会、促进班级或小组讨论

9、、要求学生辩护和解释他们的想法。,35,二、探究能力的评量,科学探究能力的内涵包括发现问题、形成另有假设、评价及选择假设、设计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及解释等五个元素,由此构成科学探究能力测验的试题结构。 评分标准,35,36,36,37,37,38,38,一、比较图A和图B,你发现到什么可疑的问题呢? 二、针对这个可疑的问题,请你提出至少二个不同的假设,来暂时解释这个可疑的问题。 三、在你所提出的不同假设中,你认为哪一个假设最有可能解释这个可疑的问题?为什么? 四、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测试你所选择的假设是不是对的?请将你的实验设计写在下面,若有必要,可以用文字和图形一起说明。 五、根据你所选择的假设

10、和设计的实验,你预期实验的结果是什么?请详细说明你的理由。,39,第四题评分标准 依照学生是否能依据他所挑选的假设来设计实 验、设计的实验是否有做到操纵变因与控制变因 来给分,实验设计越详细,得分就越高。因此,学 生在第四题的作答情况,也可以细分成04分。1.有配合假设设计实验,并有明确的操纵变因与控制变因,给4分。2.配合假设设计实验,有操纵变因但无控制变因,或操纵变因与控制变因不够明确者,给3分。3.配合假设设计实验,仅有操纵变因或控制变因,但不够明确者,给2分。4.无明确的实验设计或未针对假设设计者,给1分。5.空白未作答或无效答案,给0分。,39,40,三、学生在探究教学中的成长,培养

11、科学创意人的个性和气质(强烈的好奇心、顽强、坚持、狂热、持续专注)、以及运用心智的习惯(于不疑处有疑、着迷于探索事物如何运作、持续沉思与反思)。 培养科学家般思考的特征。,40,41,科学家般思考的特征(Kida, 2006): 1.保持心胸开放,对于任何未经证实的主张存疑。 2.确保某项主张或想法是可被检验的。 3.评鉴支持某个想法的证据质量。 4.尝试否证某项主张或想法。 5.考虑替代性解释。 6.在其他条件相等的状况下,选择能对现象提出最简单解释的主张或想法。 7.在其他条件相等的状况下,选择与已确立的知识不相牴触的主张或想法。 8.依照支持或驳斥那个想法的证据数量来调节自己的想法。,4

12、1,42,四、科学探究教学的相关学理,1. 科学探究的类型 2. 探究教学的三维架构 3. 探究教学的共同阶段 4. 科学探究与概念建构 5. 情境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 6. 科学思考策略 7. 后设策略知识(meta-strategic knowledge) 8. 明示教学与内隐教学(explicit vs. implicit) 9. 分散式鹰架(distributed scaffolding),42,43,1.科学探究的类型,(1)哪一个(哪些) 类型:(a)哪些因素影响着?(b)哪一个对是最好的?(c)哪一个设计对是最好的?,44,(2)什么类型:(a)与之间

13、有什么关连?(b)如果则将发生什么?,45,(3)如何类型:(a)如何随着而改变?(b)如何影响?(c)不同的如何影响?,46,2.探究教学的三维架构 (Wellington & Ireson, 2008),47,3.探究教学的共同阶段(NRC, 2000),(1) 使学生接触问题、事件、或现象,藉机制造冲突事件; (2) 经由形成假说与测试假说的过程,以探讨所提出的解释之合理性; (3) 分析及诠释实验数据,综合各部分的想法,建立模型; (4) 应用所学到新的情境; (5) 回顾与评估学到什么及如何习得。,47,48,49,50,51,52,4. 科学探究与概念建构,科学探究目的在发现pat

14、terns, relationships,以及形成perspectives 学生可以从探究过程发现规律性的模式(pattern of regularity) ,但学生较无法从发现中自行建构此规律性的模式所指涉的科学概念(Lawson, 2010) mental patterntermconcept,52,53,5.情境兴趣,建立情境兴趣:由教室中的事件或经验所触发,包括自主的(给予学生做有意义的选择)、新奇的、令人惊讶的、悬疑的、及辩论等,点燃学生的兴趣,而这个短暂的兴趣,能让学生自发地投入活动中(Anderman,Noar, Zimmerman, Palmer, 2009),53,54,55

15、,56,6.科学思考策略,科学探究背后的思考策略(thinking behind the doing)(Li Roberts &Gott, 2000),例如控制实验的思考策略是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它的因素都应保持不变。,56,57,58,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所欠缺的,就是循着探究 活动来指挥他们思考以产生结果的能力(Lawson, 2002),学生最显著的困难在形成问题上(Rop, 2003) 在形成假设上,学生会避免提出易遭反驳之精确假设(Klayman Klahr,Fay, & Dunbar, 1993),也不能够区别假设和实验预测之间的不同(Park, 2003),59,在确认与控制变因

16、上,学生经常无法确认要探讨的变因,以及这些变因之间的关系(Njoo Germann, Aram, & Gerald,1996) 在实验阶段,学生常会设计出不得要领的实验,或者不足以测试假设的实验(DeJong & Van Joolingen, 1998),60,在诠释实验证据时,学生会倾向忽视、拒绝或错误地诠释与他们的理论不符合的数据(Chinn Kuhm & Udell, 2003),61,62,7.后设策略知识,科学思考背后的思考策略(thinking behindthe thinking)(Zohar & Ben-David,2008),例如什么是控制实验、为什么要进行控制实验、如何进行控制实验、何时进行控制实验等。属于科学思考策略的后设认知层次(Ben-David & Zohar, 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