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134114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宣桂鑫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2004.4.26,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物理教学离不开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具有演示性、展示性、探索性,与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应用于物理教学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制作创造性的物理演示实验。多年来我们总结了国内外物理演示实验制作的经验,制作物理演示仪器,开放物理演示室,在物理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物理教学与创造性实验,1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现状,2创造性物理演示实验,3创新实验的应用,1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现状,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和示范,并启迪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

2、活动。演示实验是一种有目的的,操作性很强的,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创造了条件,物理演示实验是实施以科学探索进行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1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现状,物理演示实验可以是演示性、展示性和探究性的。在数字化时代,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可以动态地有声有色地展示实验结果;对于极端条件下物理规律无法用真实实验进行演示,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以利于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1演

3、示实验与物理教学现状,尽管物理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从中学到大学物理教学,始终没有走出一个误区。由大量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而成的物理学定律、定理,由于其表达十分简洁,而且能非常严格地求解很多问题,因此学生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求解那些绝对理想化、模型化的习题;教师也认为能让学生听懂的问题,不需要让学生看到演示实验的现象,没有必要让学生动手去做一下演示实验。,2创造性物理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物理实验现象,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产生感性认识,启发学生探索其中的物理原理与物理知识。教师开发创造性演示实验,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能了解演示实验成功的要点,促进教

4、学过程的开展。创造性物理演示实验1总结了国内外物理演示实验的经验,以及自制物理演示实验的仪器的方法,以实验内容、实施手段和显现方式三个方面的特色,展示给大家。,2创造性物理演示实验,在内容上,涵盖了力学、电磁学、热学与流体、振动与波、光学和近代物理的教学内容,并力图扩充近代物理学方面的演示项目。诸如粒子散射演示仪、核裂变模拟实验、环境监测的传感器、磁混沌摆的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声学劳厄衍射、分形等实验。以及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环境监测的传感器实验。,2创造性物理演示实验,在实施手段上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根据长期从事演示实验开发和物理演示实验室开放的经验,结合国内外物理演示实验的文献资料,将实物

5、演示与录像、多媒体软件、网络软件整合在一起。其中有的实验是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验收过的创新演示实验,有的实验还在东方电视台播出过,例如滚钉板实验、低温实验、用鱼洗演示共振实验等。有的实验已经上网2,例如三原色合成彩色、变色的蝴蝶、波的干涉、弦驻波、圆驻波、静止的转动轮子等等。有的实验获江苏省首届物理实验制作创新二等奖,例如粒子散射演示仪。,2创造性物理演示实验,在呈现方式上按照演示实验的特点,每个实验划分由实验目的、仪器结构、操作与现象、实验原理分析、注意事项、讨论与思考六大模块构建。其中仪器结构体现出创新的特色,注意事项突出演示中注意的问题,以体现实验可操作性,讨论与思考则启发学生参与探究性过程。包括声光栅、计算机仿真等内容。,3创新实验的应用,开发创新实验目的在于应用于教学实践。这些实验在课堂里可以演示,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到陈列室去参观,有些成熟的实验已经拍成录像进入了计算机网络,在多媒体教室中可以播放,也可以直接链接到多媒体教学软件中,成为多媒体软件的一部分。学生上网能很方便地进行浏览,实现资源共享。,静止的转动轮子,物理网站:http:wljxwljx.htm,混沌碗,分形,粒子散射模拟,qi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