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货币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133399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和货币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商品和货币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商品和货币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商品和货币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商品和货币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和货币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和货币ppt培训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 商品(劳动价值论,重点)第二节 货币(货币理论)第三节 价值规律第四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了解)学习要求:认识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深刻理解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劳动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掌握货币流通规律,正确认识纸币流通条件下与货币相关的经济现象;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常识。,第一节 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首先从商品开始的,原因在于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最大量的现象,包含资本主义社

2、会一切矛盾的萌芽。,一、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1)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一种商品有多种使用价值。(3)是商品的自然属性(4)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和价值(1)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如1斤米2尺布)。(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3)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1)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

3、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否则不是商品,不能交换。(2)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生产使用价值的动机是为了实现价值;商品交换双方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 值;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以商品交换为条件。,一、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二因素图示,商 品,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即可以 满足某种需要的属性,体现了商品 的自然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 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了商品 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一、商品的二因素,思考:农民种的小麦是否是商品?,5.商品基本形态物质资料商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精神形态商品满足人们文化生活

4、需要资本商品追求利润 劳动力商品生存和发展 6.商品(经济)形成的条件(1)社会大分工: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奴隶社会时期);商人从社会各行业中分离出来(封建社会初期) (2)产品为不同所有者所有:产品所有者不能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想得到对方产品,必须进行交换。商品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因而它是个历史范畴,一、商品的二因素,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1.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确立商品价值范畴: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再由价值导出一般人类劳动。2.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在特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创造使用

5、价值 抽象劳动:抽去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价值3.意义(1)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它理论的基础。,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说明,劳动既是具体 劳动,又是抽象劳动,但不是两 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 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一个永恒范畴, 成为使用价值的一个来源;抽象劳动形成 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历史 范畴,成为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重点提示,思考:仅仅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有二重性吗?,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一

6、)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价值的构成:、商品价值的创造:商品价值的创造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新加到商品中的价值,由活劳动所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加入了人的活劳动,才能使生产资料改变成为适合人们需要的新的使用价值,离开了活劳动,所有的生产资料本身只是一堆死物;属于物化劳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借助于活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一切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转移,自身不能发生增值。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价值转移的物化劳动的价值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思考:1.价值仅仅是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吗?如何理解“总体工人”?2.在发达国家,一些车间乃至工厂一

7、名劳动者都见不到,其产品是否含有价值?如果有,其源泉是什么?,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二)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 的价 值量,生产商 品的劳动 耗费,个别劳 动时间,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 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劳 动,简单劳动,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是 任何没有专长的普通人都可进 行的

8、劳动,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倍数如何确定社会条件 (供求关系。 一个本科毕业 生仅相当于一名熟练农民工 的工资就是这种情况。),3、劳动生产力(率)(1)概念: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劳动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通常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的。(2)影响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等。4、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关系(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而与抽象劳动无关。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

9、造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2)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三、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商品的价值量,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私人的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都由私人决定。2、社会劳动: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发展,每个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社会的需要而劳动,每个人的劳动只是社会总劳动的构成部分。3、矛盾: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符合社会需要。但由于劳动的私人性质,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这就是以

10、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的表现。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基本矛盾(1)是各种矛盾的根源。(2)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3)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二因素、劳动两重性、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者之间的关系,商 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劳 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辩证统一,辩证统一,思考:如何理解商品不能完成“惊险的跳跃”,摔坏的不是商品,一定是商品生产者?,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惊险的跳跃,资料: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1.国外西方学者的观点国外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直持批判态度。典型代表

11、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主要观点:一是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创造的,而是决定于商品的效用,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决定于商品的稀缺性,决定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二是商品价值是由生产三要素创造的,即:劳动创造工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资本创造利润利润是资本的价格,土地创造地租地租是土地的价格。三是企图用生产三要素论、价格决定论、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论、稀缺价值论来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理论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国内学者的观点一是生产要素价值论。我国经济学界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北大教授晏智杰。他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研究的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所要揭示

12、的是原始实物交换的基础,而不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本身的性质及其源泉。因此,我们应当面对现实,除了一般的劳动以外,还应认可自然资源、资本、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等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它们都是现代生产条件下参与价值创造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称其为生产要素价值论。,资料: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二是知识价值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信息经济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由此提出,应当创造一种知识价值理论来代替劳动价值理论。这是因为:第一,知识的使用,能够在生产力中不仅创造新价值,而且创造大于生产或购买它所花费的价值。第二,20世纪初,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3、率还只有5%20%,而一旦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其贡献率将达到90%。可见,知识是能创造价值的。,资料: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三是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程恩富。他既不赞成把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的传统观点,也不赞成把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扩展到纯粹买卖、纯粹中介之类的经济领域,甚至延伸到党政军和公检法之类非经济活动领域。而主张凡是直接生产物质商品和文化商品(精神商品),以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其中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实体的内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他认为,这不仅没有否定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恰恰是依据马克思研究物质生产领

14、域价值创造的思维方法,并把它扩展到一切社会生产部门后进行科学分析的必然结论。,资料: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四是社会劳动价值论。提出这种价值论的是厦门大学教授钱伯海。其基本观点是:物化劳动是物质化的活劳动的简称,是凝结了的活劳动,具有物质与劳动的两重属性。作为物质属性,它不同于天然物,具有价值的内容;作为劳动属性,它不同于一般的活劳动,是各种活劳动的凝结,各有其特定的使用价值,作各种不同的目的使用。社会劳动大分工大协作,正是借助于物化劳动为载体、为中介,促使社会再生产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因此,从社会看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从企业看则表现为物化劳动、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物化劳动来自活劳动,

15、在企业讲是物、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对社会讲则是活劳动创造价值,因而是完完全全的劳动价值论。,资料: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五是科学技术价值论。一些学者认为,科学技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创造价值。如当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时,在能够增加商品的个别价值的前提下,它不仅转移了价值,而且有条件地创造了新价值。特别是在现代生产条件下,技术因素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活劳动的耗费越来越少;先进技术作为复杂劳动的积累和物化,在生产中代替和节约了活劳动,提高了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把自身的价值生产出来,而且能够创造出比活劳动更多的价值。,资料: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第二节 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

16、和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货币流通规律,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具有以下特点:A、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处于同一价值形式的两极。B、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C、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商品内部的矛盾外化为两个商品之间的矛盾,1只羊(相对价值形式)=2把斧子(等价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的表现比在简单价值形式中表现得更加充分,但商品的价值还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因为每种商品都有许多的价值表现,而且各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又都不一样。与此相适应,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无数的特殊等价形式并列着,彼此互相排斥,没有一个统一的等价形式,需要向更完全的价值形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