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3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130285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3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3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3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蓝田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3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8 8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读准字音,通过朗读,争取当堂成诵。 2. 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能掌握重点字词并会翻译短文。 3. 能够分析并了解人物形象,学习“以信做人,以礼待人”的品质。 教 学重点 能够掌握重点字词并翻译短文。 学时难点 学习“以信做人,以礼待人”的品质。 教学活动 一、 导入: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故事,至今流传, 成为人们的没谈。你们知道哪 些呢?(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另一则机智少年的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 检察预习: 1.陈太丘原名是什么?为什么后来称为陈太丘? 明确:原名:陈寔,因为

2、当过太丘这个地方的太丘长,所以称为陈太丘。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重点字词抢答 与友期行 (约定) 太丘舍去(丢弃) 入门不顾(回头看) 下车引之(拉) 这些古义一直沿用到今天的成语当中,它保留这个意思。例如:与友期行的“期”是约定 的意思,不期而遇的“期”也是约定的意思。 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字,找找带这个字的成语,说说这个成语的大概意思。 (舍生取义、舍己为人、引吭高歌、拂袖而去、瞻前顾后) 三、 疏通文意、合作探究: 利用课下注释,口译全文,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到班级里集体讨 论。 重点句子:1.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3、.待君久不至,已去。 4.下车引之。 四、解读课文: 1.再看题目,能读出哪些信息? 明确:陈太丘和他朋友的约定。 2.陈太丘原名叫什么?为什么后来叫陈太丘? 明确:陈寔。因为他当过太丘县的县令。 用地名来称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种习惯,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化特征。 3.再读:疏通了文意后再次朗读,读出故事的味道。(学生各抒己见、试读,教师指导朗 读) 4.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元方、友人)这两个人分别是怎样的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为依 2 据进行分析。 学生根据课文分析,总结出:友人:言而无信、不讲礼节、诚恳认错、知错就改。元方: 知书达理、懂事勇敢、性格直率、尊敬父亲。 五、创编表演: 要求: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言、语调及其思想感情,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 3.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 请同学表演,其他同学点评。 六、小结: 感谢这一组同学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诚实守信 的重要性,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七、作业: 1.在古文积累本上积累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 2读世说新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