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4129584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参赛_诗歌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_刘晓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的点染手法,微课授课教师:刘晓辉,点染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画家挥毫作画,有时用点,有时渲染。两法交互使用,画出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图。,点,一、点染手法的来历,染,二、诗歌中的点染手法,点与染,这种绘画技巧,被我国古代许多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诗词创作中来。,三、点染手法【一】先点后染,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的“点”是“去去”,点出离别之情,远而又远,然而这“去去”的具体情状又怎样呢?”染”是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种景物来渲染。衬托出“去去”的山高水长和离情的深沉凝重。,“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2、月。” 上两句“点” 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两句意染之。,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里“归思”是点。用“秋雨”、“雁声”来烘托来染。,三、点染手法【一】先点后染,碛中作岑参,“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先点明无处投宿,再用“平沙万里”来渲染,这样,诗的意境全出来了。,三、点染手法【一】先点后染,三、点染手法【二】先染后点,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都是离人泪”是点。,王实甫 长亭送别,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

3、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三、点染手法【二】先染后点,三、点染手法【二】先染后点,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先写秋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刻意渲染旅途黄昏萧条、寂寞、悲凉,结句 “断肠人在天涯。为” 点”睛之笔。凸现了客居异乡的游子日暮途穷、离愁肠断的心境。,天净沙秋思,三、点染手法【二】先点后染再点,钱塘湖春行中首句 “孤山寺北贾亭西”点明春 行的最初的立足点。接着 就转入西湖初春景色的铺 叙、渲染:“水面初平云 脚低”从总体方面(春水 和云气)一展西湖的春 容;颔联“几处早莺争暖 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 诗人选择早莺和新燕渲 染西湖初春的盎然生机;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则从植物方面(花和草)渲染西湖初春的美丽迷人景色。诗人对这些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游人春行的欢快心情。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点明作者的足迹已经转到了“白沙堤”。,综上所述,点染手法包含“点”与“染”,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点”,指的是画龙点睛的主句(或中心词)。它在适当的地方(或开头。或结尾)点明诗的旨意。“染”,是用意象来烘托渲染。点,如同中锋突破;染,好比侧翼包抄。点与染结合运用。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抒发强烈的感情。这二者相互配合,造成强大攻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三、点染手法归纳总结,欢迎批评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