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改革背景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127148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5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改革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在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改革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在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改革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在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改革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在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改革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改革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改革背景(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科学发展观和体制改革背景 下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曾天山 2005年12月11日 Email: 电话:010-62003324,内 容,县域教育是国家教育系统的基石 县域教育管理新体制面临的机遇和任务 县域教育管理新体制的基本精神 县域教育管理新体制的实施情况 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分析 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一、县域教育是国家教育系统的基石,1、县的历史悠久,地位重要,作用显著。县是一个小国家。县长和总理是最忙的两个职位。 2、县级管理体制将长期存在。 3、县域教育包括除高等教育外的独立教育系统,是一个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总和。 4、

2、县域教育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使命。 5、县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和转移劳动力的关键。 6、县际间教育发展环境和条件差距悬殊。 7、县域内教育发展差距明显。 8、县域教育关系国家教育的发展。,县域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人口多,服务范围点多面广人少。教育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1/4左右,学校布点分散。 2、经济不发达,教育发展不均衡。 3、教育管理不规范,人治色彩明显。 4、教育时涨时落的周期性发展,滞后的补偿性发展。 5、县域教育经历贫困、温饱、小康和现代化四个发展阶段。,县域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在教育的贫困阶段,教育资源极端的匮乏。标志是校舍不足,危房触目可见。 在教育的温饱阶段,主要

3、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标志是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校舍得到基本满足。 在教育的小康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得到满足,教育成果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在教育的现代化阶段,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手段都实现了现代化。教育的主要矛盾是社会需求与人自身发展的矛盾。,县域教育发展程度,决定于三个要素:县四大班子特别是县委书记的认识程度,社会的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程度和水平。,中央、省、地(市)、县 四级政府财力结构,从本级收入看,中央占52%,省级占11%,地市级占18%,县乡级占19%。从可用财力看,中央占19%,省级占24%,地市级占25%,县乡级占32%。从财政供养人口看

4、,中央占6%,省级占11%,地市级占16%,县乡级占67%。 从财政供养人口人均本级收入看,中央31.44万元,省级3.47万元,地市级4万元,县乡级1.03万元。从财政供养人口人均本级支出来看,中央21.13万元,省级7.44万元,地市级5.51万元,县乡级1.75万元。从财政供养人口人均可用财力看,中央11.62万元,省级7.47万元,地市级5.74万元,县乡级1.72万元。,县乡级财政实际状况,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1年县乡本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为19%,县乡可用财力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为32%,而县乡的财政供养人口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比例为67%。县乡级财政供养人口的人均

5、可用财力只有省级的1/5,地市级的1/3。,乡镇财政以放工资为中心工作首先要保证完成上级规定的税收上缴任务,其次要保证乡镇本身的工资发放。从全国来看,中国80%左右的乡镇难以足额按时发放工资,所有乡镇都有拖欠工资的现象,有的拖欠半年以上,而且愈演愈激。最经常听到的感叹是“最大压力是怎样保证把工资发出去”。当发工资演变为新型“中心工作”的时候,当“抓发展促稳定”转变为“抓工资保稳定”的时候,乡镇政府处理事情的角度、方法、重心都在悄悄地改变。 乡镇干部对于乡村工作现状的看法,虽然相信前途应该是光明的,但是却有更多迷茫困惑。第一,他们不知道已经积累的乡村债务该怎么还,谁来还。第二,不知道庞大的乡镇机

6、构如何精简。他们认为迄今为止的乡镇机构精简没有真正成功过,目前正在采取的若干措施也看不到成功的可能,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冗员问题;第三,不知道乡镇政府的困难处境再发展下去会是什么局面,上级有压力,下面有抵触,本身困难重重,不知出路何在。中国农民调查的反映。,提高全民素质意义重要,基础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是公民基本教育权利的基石。 基础教育是政府最主要的公益事业。 政府需要扶持处境不利地区和群体的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原体制特征及其效果,地方负责、分级办学。 教育经费政府与社会共同分但(九五预算内经费占全部经费的54%,低于国际平均水平85-90%)。 城市居

7、民教育由政府和企业负担,农村教育实际以乡镇为主,实际上农民自我负担。因此加大农民负担,仅85-99年教育费附加达1100亿。 拉大教育差距。1994年分税制后财政重心上移,但义务教育经费负担责任没有多大变化:1.区域教育差距过大(小学年生均经费,上海与河南相差9.7倍,初中上海与贵州相差6.8倍);2.城乡教育差距过大(1998年,生均预算内经费小学城镇520元、农村为301元;初中城乡分别为813元和486元)。3.学校和教师差距过大;4.学习者受教育机会和质量差距拉大。,人均教育经费的差距,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2001年生均教育经费城乡差异 我国城镇小学生均经费平均为1484元,农村为

8、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镇平均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 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差异 城镇小学平均是953元,农村是558元,城镇是农村的1.71倍。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镇平均是1120元,农村为667元,城镇是农村的1.68倍。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差异 城镇小学平均95元,农村为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城镇初中平均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农村教育现状堪忧,中国教育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或农村教育问题是中国教育问题?社会问题或政策问题? 为什么1999年后农村教育投入下降? 农村贫困学生失学

9、比例最大 拖欠农村教师工资比例最大 教育经费最为短缺 人均和生均教育经费最少 危房面积最大,办学条件最差。1998年-1999年,危房已下降到2%以下,即二千万平方米以下。这两年又开始出现危房倒塌伤人事件,危房数量又增至四千万平方米。,城乡教育差距超出正常范围,地区差距小于省际差距,关键是城乡差距。 目前农村十五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三年。在15至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百分之一,比城市低十三个百分点。全国现有八千五百万文盲和半文盲,四分之三以上集中在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农村小学生的人均公用经费是28元人民币

10、。从统计数字上看,农村学生人均公用教育经费每年低于20元的县大约有30%,公用经费一分钱没有的县大约有10%左右。,港报评投入不足限制中国内地农村教育长远发展,中新网9月22日电 香港大公报今日文章指出,中国内地的农村教育关键在投入。文章写到,提起农村学校,人们脑海里就会出现:“泥孩子、土台子、破房子。”九月十九日,温家宝总理在建国五十多年来首次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面对二百多位来自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和会议代表说了他放心不下的三件小事,其中之一就是山西省吕梁山区临县一所非常简陋的窑洞小学。,改革基础教育管理新体制势在必行,税费改革触动农村基础教育的经济基础 加入WTO后的农业问题 解决农

11、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促进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问题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县域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中心,农村税费改革对教育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势在必行,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央转移支付350亿元,绝大多数地区取消农业特产税。目前,试点省份扩大到20个,农业人口越6.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3/4以上,农民减轻负率为30%左右。 安徽省税费改革对教育冲击很大:2000年,减轻农民负担16.9亿元,其中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减少近11亿元,中央转移支付2.4亿元,加政府拨款增加3.3亿元,减少7.7亿元。农村教育经费雪上加霜,义务教育经费下降4.46%,建校负债达20亿元。 取

12、消农业税之后的影响,二、县域教育管理新体制的挑战和机遇,对县级政府的影响 对省级政府的影响 对地级政府的影响 对中央政府的影响 对乡镇政府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对教育的影响,县级政府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者,提升基础教育的责任重心 构筑基础教育发展的新体制平台 确定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 统筹协调,提高办学条件 确保教师工资,提高教师质量 以县为主,上下浮动 以管理为主,财政保障上下结合,省级政府承担基础教育的关键职责,制订全省基础教育发展规划 制订全省学生公用经费标准 发达省市对落后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极贫困省区实施以省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缩小省际差距甚于地区差距,中央政府发展基础教育的

13、责任增大,制定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和标准 确定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加大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加强全国教育扶贫工作(2900万贫困人口,教育扶贫是最有长效的工作),地级政府承担基础教育的相应责任,333个地级单位承担基础教育职责 258个地级市(自治州、自治盟)承担重要职责 75个地区承担相应职责,乡镇政府继续支持基础教育,乡镇数量精简,实力明显增强,有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经济基础:由改革开放前的2176个镇、52543个乡精简为2001年的19341乡,20374个镇。 乡镇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主要社区,有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发展基础教育的作用重要,社会继续支持基础教育,人民教育人

14、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是发展基础教育的既有经验需要总结 基础教育仍然需要社会的充分支持 创新社会支持教育的新机制企业从捐资助学到投资办学家长从无偿资助到参与办学社区和学校共同建设,三、县域教育管理新体制基本精神,各级财政分担 以县级财政为主 行政首长负责制 优先保障工资 规范收费,实行一费制:农村小学120元/生/学年,初中230元/生/学年,普通高中668元、中专1699元、职业高中660元。 加强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四、县域教育管理新体制实施情况,1、成效显著 稳定2003年7月,97.7%的县教师工资收归,94.3%的县人事管理收归到县。 发展2002年,政府农村义务教育拨款为990亿,占

15、当年义务教育总投入的78.2%,初步实现农村教育政府办的目标。 保障了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了教育资源整合,提高了教育质量。,2、问题不少,认识不统一。治标难治本。 责任不明确。 县政府责任无限,能力有限。 管理空白,财政压力大。 转移支付难落实。 教师编制偏紧:教师终生不会生病,女教师都不生孩子,教师终生不需要进修。农村教师的进修,大多是“自作自受”。 教育乱收费:学生苦,教师累,家长难,学校迷,社会骂。,五、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分析,贫困县系列河北省丰宁县、河南新安县、山东省宁阳县 发达县市系列四川绵竹市 城区系列长沙岳麓区、厦门思明区,(一)经济贫困和教育发达反差,1、从丰宁看县域教育发展

16、道路 培育重教尊师的发展环境,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 强化政府行为,明确部门支教职责。 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 教育局统筹人、事、财权,责任明确。 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创建农村中心学校体制,缩小城乡差距。 开好开齐英语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奠定缩小差距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河南新安县以信息化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1)一切为了儿童终身发展。在贫困县搞教育信息化,教育领导既有政治风险,也有经济风险。徘徊在教育收费和教育质量之间。想到天上,站到地上,干到项上。(2)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萌芽于温饱,发展于小康,成熟于现代化。 (3)“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 (4)形成网络。在贫困县的2000年,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每周上2节。政策是自愿上课,自愿交钱。既要重视普通高中“姑娘”也要重视职业高中“媳妇”,舍得投入,实施教育信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