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11760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南京市公园路中学:谷马林【内容摘要】本文总结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创设各种直观教学情境,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关键词】生物 体验式 教学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在初中已实施好几年了,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有的教学模式还没有推广就夭折了,而有的教学模式(比如体验式教学模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可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下面是本人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概念及特

2、点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生物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亲身经历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地、自主地构建知识,形成方法,发展思维,培养情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体验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许多不同之处,见表 1。表 1 传统教学模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学生 被动接受 主动探究教师 知识传授 组织、引导、合作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内容 单纯的知识讲授 多种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 注重课程

3、本身 注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教学方式 单向灌输 多种方法并用教学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时间和地点 在学校进行课堂学习 在校内、外进行体验式学习获取知识的方式 从课本、教师说教中获取 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从表 1 中我们不难看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先行后知,符合人的认知规律。2.方法及运用2.1.提供新课导入的直观体验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新课的导入上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形象、有真切感触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新课导入可以用教具导入,也可以用实验导入。2.1.1.教具导入:在生物课的开始,可以用实物、标本、挂图

4、或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心领神会。比如,在讲授叶片的结构前,先发给学生植物的叶片(比如梧桐树叶片)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叶片的形态结构和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是否一样,有无网状叶脉) ,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在撕口处能否看到一层透明的薄膜,启发学生思考:这层透明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再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最后总结性地告诉学生,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许多粗细不同的叶脉。为了使学生看清楚叶脉在叶中的分布,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启发学生

5、思考: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同时,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为讲解新课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1.2.实验导入: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热情。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内容时,可以用“植物细胞呼吸时需要吸收氧气”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把幼嫩的青菜叶和烫过的青菜叶(沸水 23 分钟)分别装入两个广口瓶中(不加标记) ,盖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然后用黑色塑料袋把两个广口瓶罩住,上课时再让学生把燃烧的火柴棒分别伸入两个广口瓶内,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

6、两根火柴棒为什么一个燃烧,一个熄灭。我觉得利用实验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从而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2.创设抽象知识点的情景体验情景体验教学方法,糅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思想和启发式教学理念。创设的情景能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知识,激发兴趣,引发观察和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景创设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用标本、模型、实物等教具来实施。2.2.1.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能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形式直观地、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接收和理解。所以,对那些知识点比较抽象、情景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多媒

7、体技术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内容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由于气体交换过程看不到,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果用多媒体技术制作 flash 课件,展示给学生,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将大大提高教学实效性。2.2.2.呈现实物:理论联系实际是各科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而利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这一点尤其适用于生物教学。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这节内容时,教师对“鸡卵的结构”讲得很辛苦,学生未必能掌握,如果在课堂上呈现实物,打开鸡卵,让

8、学生探究:卵白、卵黄、卵带、胎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颜色,将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3.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体验课堂上学生获得成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力求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和特长的平台。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内容时,在讲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关系后,让学生把两根新鲜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清水和等量浓盐水的烧杯中,1015 分钟后,当学生观察到清水中的萝卜条仍然硬朗而浓盐水中的萝卜条变软时,便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再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内容时,将学生分成 4 个小组,每组分别

9、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实施探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并协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同时向全体同学汇报,交流,最后教师根据每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赞扬的口吻准确而有分寸地评价,使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上都有成功的体验。2.4.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感体验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有时枯燥的理论教学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研究、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

10、中内化从客观世界抽象而来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食品安全”教学内容时,组织学生分组调查当地市场上正在出售的面包、奶制品、火腿肠、碳酸饮料等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限、是否注明厂名和批号,是否涉嫌含三聚氰胺等,最后小组汇总调查结果,提出改善食品安全的建议。食品安全是本节的一个教学重点,通过这样一个体验式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在体验、合作、交流中掌握了重点。社会实践有调查法、参观法、访问法等。3.优势及注意事项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摒弃单向灌输,是“寓教于乐”的最佳诠释,在教学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缩短“知识能力素质运用”之间转化的时间,并且在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

11、参与性、自主性,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虽然体验式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运用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理念。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点是否过多,操作起来是否过于复杂,占用的时间是否过长,对教学资源的要求是否过于苛刻等等。要设计有效体验:体验式教学不但要重视科学的结论,而且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体验,既要防止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热闹,为体验而体验的形式主义,也要防止对学生获取知识没有多大价值的无效体验。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有些知识比较抽

12、象、情景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式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容量。要注意学习安全:体验式教学中有许多有关动手实验、实施探究、进行社会调查的要求,涉及到组织、管理、活动规则等方方面面,教师应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安全,使体验式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进行体验、思考和讨论,把小部分时间留给教师进行指导和启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在立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创设各种直观教学情境,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参考文献:1刘玮.生物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基础教育参考.2007 年第 1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