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多媒体元素的整合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11729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多媒体元素的整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多媒体元素的整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多媒体元素的整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多媒体元素的整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多媒体元素的整合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教论坛 2008/12到学生的初步成果时,应给予相应的修改意见,指出可以突破改进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钻研的能力 。在退化生态学教学过程中,把将近一半的学时用来讨论所研究的课题 。每个学生小组研究的课题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每次活动的内容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学生的报告都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克服了依赖性,同时还会让学生在交流成果时不断获得新的体会 。通过安排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陈述讲授自己研究的成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和教师对此开展提问 、讨论,使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课题所研究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另一个方面也能为本组成员提供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从而构建 “问题 讨

2、论 分 析 总 结 提出新问题 再讨论 再探索 ”的发散性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 、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勇于实践的习惯和对新事物的兴趣 。3.总结研究成果,给予客观性评价结题最重要的就是把好质量这一关,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学生表现作出客观性的评价,有利于督促和激励学生,推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注重结果,但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结果的量化有很大不同 。学生最初的表现可能很幼稚,但这没关系,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收集资料的能力等,为其终身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3、1.袁同庆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过程探讨 . 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 ,2006(6):5052.2.龚财枝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龙岩师专学报 ,2004,7(22):1415.3.曹莉艳 .谈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基本环节的指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2002,3(1):1214.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以其直观性 、趣味性 、动态性 、模拟性和交互性,将授课内容直观 、逼真 、经济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室多样化地表现演示出来,降低了学习内容的抽象度,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使教员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效果 。因此

4、,越来越多的教员主动地学习诸如“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 ”“Moodle ”、“PowerPoint ”“Authorware ”等网站和课件制作技术,建立自己的主题学习网站及多媒体课件 。但是许多教员所制作的网站 、课件,常常折射出他们对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内涵把握不准,不能准确把握采用多媒体元素的方法和时机 。他们的网站 、课件要么是教材搬家,要么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一味地追求网站 、课件界面的华丽,盲目地插入各种动画 、声音 。这样做,不仅起不到网站 、课件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员思维混乱 。本文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理解及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多媒体元素及

5、其整合策略 。一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本质自从计算机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经历了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次大的演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员灌输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员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员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员要由知识的传授者 、灌输者转变为学员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促进者 。根据现代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不仅是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6、的应用 。其本质应该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为达到教学设计目标,表现特定教学内容要求,实施一定教学策略而创设的一种新的教学环境 。因此,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多媒体元素的取舍与整合,必须紧紧围绕学员知识意义的建构这一主题 。二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多媒体元素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多媒体元素是指教员通过信息技术传达给学员的各种信息表现形式或载体 。常见的多媒体元素包括:文字 、图片 、图形 、动画 、视频 、声音等 。不同的媒体元素,具有不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多媒体元素的整合策略郑文彬(武警郑州指挥学院训练部)教学研究41教 书育人 高教论坛JIAO SHU YU REN GAO JIAO LUN T

7、AN同的内涵 、作用和使用原则 。1.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文字媒体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文字是最主要的视觉语言,是人们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艺术化的文字还起着美化版面的作用 。要科学使用文字媒体,应做到:文字正确 、语言简练 、层次清晰 、布局美观 。(1)文字正确: 文字正确主要包含:思想正确,文字内容在思想上必须符合党 、国家和部队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正确 、文字内容必须符合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 、语言逻辑无误 、不能有错别字等 。(2)语言简练: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文本的设计,应用尽量少的文字来表明事实的含义 。这是因为,首先,屏幕显示的文字不同于纸

8、质材质上的文本,它会产生较强的光线,过多的文字因需要人们长时间阅读,因而很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 。其次,文字过于庞杂会使界面臃肿,容易使人产生压抑感 。第三,过于繁琐的文字很难突出重点 。所以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文字设计必须准确 、简练 、要有画龙点睛之妙,给人以凝练之感 。(3)层次清晰: 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自成一派的科学体系,所以文字语言的表述要特别注意层次清晰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教员可以利用字体 、字号 、字形 、字体颜色来区分文字的层次 。但在使用时必须贯彻一致性的原则,即同一层次的标题无论是字体 、字号 、字形还是颜色均要一致,重点概念的修饰(如加粗 、下划线 、着色)也要一致

9、,这样有利于学员保持良好的思维定势,不会给学员的思维带来混乱 。(4)布局美观: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文字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 。教员在教学网站 、课件中要设计好文字的布局,不进行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是办不到的 。因此,教员首先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规划和精心设计,确定好要显示的文字内容,规划好文字的位置 。2.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图像 、图形媒体 。在计算机领域中,图形和图像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术语 。图形一般是由教员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了增强说理性而预先设计绘制的,它主要用于解释一些教员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图像一般是教员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性,而精心选取或摄制的

10、图片,常能给人以真实感 。(1)图像 、图形的作用: 单纯的文字界面不仅给人以单调枯燥的感觉,有时也很难通过文字或语言将要说明的内容阐述清楚 。这时如果能配以绘制的图形或插入恰当的图像,就可以形象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 。(2)图像 、图形的设计: 要想使图形或图像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求教员必须吃透教材,才可能制作出合适的图形或图像 。其次,在确定图形 、图像的构成元素时,主题要鲜明,尽可能减少其他元素对主题的干扰 。再者,在构图时要根据具体的展示内容科学地设定前景色和背景色 。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以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员对主体内容的感知 、理解和记忆 。最后,要尽可能

11、减小图形 、图像文件的尺寸和分辨率,确保内容显示流畅,以免由于图像 、图形体积过大而造成播放迟滞,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图形 、图像的布局: 根据人们先上后下 、先左后右的阅读习惯,图形 、图像常置于界面的中部 、右部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增强视觉效果 。3.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视频媒体 。视频是视频信号源经数字化后产生的动态影像 。(1)视频的作用: 视频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动态感 。视频是由一些连续运动的图像组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与对静态对象相比人们对不断运动变化的物体注意力保持时间更持久,更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真实感 。视频媒体大多是具体对象演变的实况录像,具有很强的真

12、实性,能使人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 。(2)视频的设计: 主体鲜明,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视频内容 。大小适中,视频文件通常都比较大,过大的视频文件容易造成播放不流畅,影响教学效果 。适用性强,目前通用的视频格式有 avi 、mpeg 等 。播放可操控,为方便突出教学效果,可在界面下方设计播放控制按钮 。添加的方法因制作网站 、课件的软件而异 。例如,如果使用 方正奥思 或Authorware 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如果使用 PowerPoint ,可以通过 VB 控件或脚本编辑程序 VBA 来实现 。(3)视频的布局: 根据人们先动后静 、先上后下的视觉心理,视频图像一般放在屏幕的中央 。4.信息技术教学

13、环境中的动画 。动画通常利用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制作者可以对动画中的具体细节进行精确设计控制 。(1)动画的作用: 除了具有视频的直观性 、生动性外,动画还可通过示意 、模拟 、虚构等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 、形象化,使学员理解容易,避免将抽象语言转换为自己的知识时的复杂过程 。(2)动画的设计: 画面的设计应坚持形式与内容统一,界面简洁,构图均衡,色彩明快,动作流畅 。设计时应注意画面中动的成分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分散学员的注意力 。动画的保存格式要科学,对于没有渐变色的动画尽可能使用Gif 动画格式,对于必须使用渐变色的动画可使用 Flash 格式,它们在很多网站及课件制作软件中都能得

14、到很好的支持 。(3)动画的布局: 动画的尺寸相对视频通常要小得多,它的应用范围也广泛的多,所以它的布局相对要灵活一些 。如提示性动画可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放在不同的位置,但说理性动画一般要放在对应说明文本的右侧 。而修饰性动画容易分散学员注意力,所以尽可能不用 。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声音媒体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合理地加入一些声音对画面可起辅助作用,它与具体的画面配合传递信息,能增强画面的形象感 、真实感,扩大与加深文字 、画面的表现力 。(1)声音的作用 。声音可分为背景音和主体音 。背景音可以放松学员的头脑,使他们处于准备接受知识的状态,激发学员的发散思维 。主体音是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组

15、成部分,如语文 、外语教学中的朗读,情景对话等 。42高 教论坛 2008/12(2)声音设计的原则 。紧扣主题:无论是背景音还是主体声音都应该与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的文字 、图像 、视频的内容相匹配 。勿用太多:过多的声音容易干扰学员注意,频繁的音乐刺激会使学员大脑皮层反映麻痹,降低音乐应有的效果 。勿用太长:太长的音乐会造成学员思维迁移 。6.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颜色的运用 。色彩可以吸引学员的视觉感官,引起注意 。只要色彩使用恰当,就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颜色使用不当,则会使人的视觉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1)色彩的作用 。色彩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视觉

16、 。当同一屏幕里不得不包含大量文字信息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分类文本,使学员在观看时不易产生视觉疲劳 。触发情感 。研究表明,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对不同的色彩会产生特定的心理感受 。一般认为红色使人兴奋,给人以热情 、精力充沛和积极主动的感觉;绿色给人以舒适感,具有自然情趣,也是希望的象征;蓝色显露出和谐和友好,同时也标志着冷漠和疏远等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合理地整合颜色可以烘托内容 、触发情感 。(2)色彩的运用方法 。在选用色彩设计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时,要明确色彩使用的目的和作用,力求发挥色彩辅助交流 、促进信息传播的作用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数量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不同于美术作品,同一界面中不要使用太多的颜色,过多的颜色会增加对学员视觉的刺激频率,易于引起视觉疲劳,思维混乱 。同一界面中的颜色一般以三到四种为限 。可分辨性及和谐性 。在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环境时;要根据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类型采用不同的颜色搭配方法 。如果是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界面中同时出现的色彩,特别是空间位置上邻近的色彩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