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观舞记》 教学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411652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观舞记》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教案]《观舞记》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教案]《观舞记》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教案]《观舞记》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教案]《观舞记》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观舞记》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观舞记》 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观舞记教学设计文 章来源 课件 5Y k J.Com 观舞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静穆、粲然、妥帖、嗔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等词语。2通过课文,从文学角度感知印度舞蹈艺术,丰富文化素养。能力目标1感受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 ,提高艺术欣赏能力。3揣摩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教学重点2研习精彩语句段,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印度舞蹈的魅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比喻迭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

2、精妙的舞蹈,给人以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享受。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2联想想象法。冰心以她高超的语言技巧,把卡拉玛姐妹优美酌舞蹈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视觉形象。为深入理解、把握文意,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人体悟形体语言的内涵。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 课件、投影仪、关于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的 CD 盘。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设计思路诵读感知文意,研读精彩句段。知识迁移课堂延伸,丰富素养。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彩的服饰,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审美愉悦。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

3、,去感受这3来自异域的飞动的神韵,共鸣于那生命与心灵的跃动和狂欢。(板书文题、作者)二、诵读感知1学生默读全文,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多媒体显示:(1)注音颦蹙 粲然嗔视叱咤风云尽态极妍雏凤花鬘斗薮 浑身解数妥帖褶裙(2)释义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泛指手段、本事。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静穆:安静庄严。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妥贴:恰当;十分合适。2教师感情范读全文,学生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并用一个精辟的词语进行概括。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结:如“深深地低头合掌” “

4、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4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 ,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卡拉玛姐妹表演的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印度舞蹈,展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用飞动的“美”概括。3学生自由诵读,批注自己喜欢的语句

5、(段) 。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学生批注的精彩句段有:13 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如“光艳” “秀丽 ”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16 段从衣饰方面写出舞蹈的美,如“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疾风般旋转” ;17 段运用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18 段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舞蹈的特点。如 “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 。4学生大声朗读摘录的精彩句段,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 ”的?5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明确:卡拉玛姐妹是以身体、神态、服饰来表现的:(1)光艳:秀丽的面庞;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女

6、性的妩媚不仅表现在美丽的五官,更多地表现在眉目之间。未舞先有光彩先有情。(2)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3)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了“离合悲欢” 。精妙的舞蹈跨越了文化的隔阂,让人心灵相通。三、合作探究,深透领悟1学生研读课文,质疑提问,师生交流,探究释疑。学生的疑问可能有:(1)课文的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课文第 25 段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排比句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3)文中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

7、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5)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怎样理解这句话?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提示:(1)统领全篇,定下赞美的感情基调。开篇点题,开宗明义。6(2)四个“假如”句分别描绘了舞蹈的类别、眉宇和服装、舞步和铃声、灵动的身影。(3)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卡拉玛舞蹈的高度赞叹。(4)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 ”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8、。(5)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 ”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2迁移延伸(1)教师导学: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么你观看过的中国舞蹈,哪些能冠此美誉呢?学生回答,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黄豆豆的丰收 。那么,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教师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让人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

9、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则尽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使人领会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7(2)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学习冰心用优美的词语、比喻排比的手法表现视觉形象的语言技巧,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想。四、课堂小结冰心 观舞记的引领,使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身心一次次沐浴在飞动的艺术熏陶中,充满喜悦。愿植根于民族沃土中的文艺长葆芳馨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五、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她端凝地站立着。笛子 _起,小鼓 _起,歌声_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髫上的花朵,腰间的zh 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痰转,舞蹈出

10、诗句里的离合悲欢。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_;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_;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_;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 n 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8讲说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1)zh()裙(2)细 n()2解释文中下列词语。(1)颦蹙:_(2)叱咤风云:_(3)浑身解数:_3在段中的空格处,依次填入相应

11、的动词。4把“叱咤风云的盛怒、无边的喜乐、无限的哀愁”三个短语恰当地填入第段空白处。5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也有类似第 段“离合悲欢”的词句,写出这两句词:_ ,_。6第段主要用了_修辞,选文还运用_修辞,请写出例句:_。7为什么说“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参考答案:1褶腻2(1)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2)形容威力极大。9(3)全部的本事。3吹敲唱4无限的哀愁,无边的喜乐,叱咤风云的盛怒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6排比比喻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7在她舞蹈过程中,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讲说印度古代优美的诗歌故事。六、布置作业1以“假如”为开头,充分发挥想象

12、力,写一段话。2阅读鼎湖山听泉 ,回答问题。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拔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

13、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仅仅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10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1)给加黑字注音。繁衍 ()污垢 ()万籁俱寂( )(2)选文写了两方面内容,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3)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比喻来写泉声的 ?(4)作者在听泉,但听到的不仅仅是泉声,还听到什么 ?(5)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污垢” 一词的含义?(6)从内容、语言方面,任选一点谈谈你阅读之后的感受。参考答案:2(1)略(2)第一层:从开头到“奇妙的交响乐” 。主要写所听到的泉声。第二层:“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到完。写作者听泉声的所想。(3)从音乐角度。比作提琴、弹拨乐器、贝司、铜管、交响曲。(4)还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5)这里比作心灵上、思想上的垃圾。(6)只要从内容、语言方面任选一点谈,言之成理即可。11文 章来源 课件 5Y k J.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